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曦:在加大政策救助中激励群众奔脱贫攻坚的内力

[ 作者:王曦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7-01 录入:王惠敏 ]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决战的关键时刻,四川省落实中央和省级困难救助资金106.6亿元,用于民生兜底保障,给困难群体以关爱,激发其脱贫奔康的激情。

党的关怀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持续推进中,各级把“低保兜底”作为解决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重要关爱方式之一,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在感恩党和政府中,让其腾出勤劳的双手,参与扶贫各类技能培训、参与致富产业发展中,提升了脱贫致富的内力,实现了脱贫奔康的梦想,退出了“低保兜底”的序列,甚至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示范。然而在攻下深度贫困地区这块硬骨头、巩固脱贫成效中,由于持续致富增收的长效机制还不稳固,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的特殊群体,或者一些虽已脱贫但受到一些自然原因的群众,还需要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在解决生活困难保持奋斗的激情,因而落实好困难救助资金显得尤为重要。

落实扶贫资金需要政策作为保障。虽然基层在落实党的困难补助政策中,配套完善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保障,并加大了执纪监督的力度,确保困难补助的每一分钱落实到户。但仍然有个别基层干部心存侥幸,运用困难补助做人情,在损害党的政策的尊严中,造成了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的现象。然而四川省在落实贫困资金补助时,依托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开展社会救助对象信息专项比对,推进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政策重合人员数据比、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低保家庭的复查排查和特困供养人员复核认定及供养需求摸底调查,以精准的举措落实好困难补助资金的发放,消除了个别基层干部的侥幸心理,提高了困难补助金使用的精准度。

落实好困难救助金,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规矩。困难补助资金是党和政府,对贫困特殊群体的关爱,是群众的救命钱,不容失职、渎职。在落实困难救助资金原汁原味落地中,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既要严格标准,又要核实对象,确保困难救助有效发放到困难群众的手中。要借助四川省的做法,运用各类大数据平台反复对比,又要深入一线反复核实,更要加大困难补助资金发放的监督,确保困难群众生活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在开展感恩教育中,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各类技能培训和致富产业的发展,以脱贫增收的成效,激发其发展内力。

困难补助资金的发放,是一个是关民生改善的温暖工程,除了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外,还需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才能保证党的惠民政策原汁原味落地,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撬动效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