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家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作者:陈家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24 录入:王惠敏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需要统筹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

引导各类涉农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健全农村农业投融资体系。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言,可以通过首发上市(IPO)、新三板挂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进行股权和债券融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加快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

发挥涉农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作用,促进涉农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可推动农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基于产业逻辑的并购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改造,促进新兴农业产业加速崛起,形成一批发展质量优、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辐射影响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

充分运用期货市场工具对大宗农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提高农业保障能力。2015年,证监会指导大连商品交易所在玉米期货上首创了“保险+期货”模式,并稳步扩大试点品种和范围。“保险+期货(权)”、场外期权、基差收购等模式让原本不可保的价格风险变得可保,成为支农惠农的有效工具,有助于形成金融支农完整生态圈。

通过对特定资产证券化,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及乡村旅游业发展。通常对于具备条件的供热、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以及旅游项目门票等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项目,可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提高资产流动性和效率。

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助力农村脱贫攻坚。通过引导、支持和鼓励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消费扶贫、慈善扶贫”等多种方式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资源和资本的深度融合,激发贫困地区“造血”机能。

资本市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

近年来,山东证监局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服务于我省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农”领域的直接融资规模不断加大。截至11月底,我省农业上市企业1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6家;其中,2016年以来,我省农业首发上市企业2家,募资6.15亿元,5家新三板挂牌农业企业募集资金2.32亿元,7家农业企业共发行公司债券16只,募集资金127亿元。

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优做强。2016年以来,我省共有5家农业上市公司再融资52.34亿元,实现了快速发展;相关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有效整合其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渠道和机制进一步拓展。鲁证期货等多家期货经营机构在滨州、菏泽、烟台等地,针对棉花、玉米、苹果、鸡蛋等农产品推动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在助力农民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上取得积极效果。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各市场主体开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形成各司其职、扶贫精准、举措到位的大扶贫格局。2018年召开涉及扶贫内容的培训会、座谈会9次,指导山东上市公司协会等4家协会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并联合发布《山东证券期货行业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行动倡议书》,大力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资本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短板和建议

“三农”领域对资本市场功能认识不足,需要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要以金融知识下乡等举措,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普及资本市场基础知识,引导“三农”领域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理念;要发挥现有农业上市公司榜样示范作用,利用好各市县的奖励扶植政策,相关部门应主动靠上服务,引导更多涉农企业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规范发展,长远发展。

农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三农”领域的直接融资规模有待提升。一是引导更多涉农企业加快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有针对性地推动运行规范、质地较好的龙头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上市挂牌。

二是协调推动解决涉农企业改制和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土地权属、房产证办理、募投项目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针对涉农企业IPO存在的突出问题,督导其补足短板、规范发展。

三是支持和引导涉农上市挂牌公司选择配股、定向增发、发行优先股等工具进行再融资;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赴港上市、发行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四是鼓励、引导农业上市公司抓住并购重组“分道制”“小额快速审核机制”这一政策机遇期,加速产业整合,实现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五是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交通、能源、水务、园区、景区等建设。目前,我省一些市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可将此类旅游项目门票收入,作为基础资产予以证券化,将筹集的资金进行旅游项目再开发,发展特色旅游业。

“三农”领域对期货市场工具利用程度较低,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渠道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应积极培育涉期市场主体。努力培育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动交易所在我省增设更多涉农期货品种交割库。

二是积极探索期货支农惠农工具。引导涉期龙头企业以及交割库企业,利用其在玉米、棉花、大豆、鸡蛋等产业链上的优势,探索有效利用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模式,发挥示范作用。支持涉农企业借力期货衍生品市场,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发展订单农业,利用期权产品为农产品种植户实现保价销售;通过仓单质押、期货套保等方式降低信贷风险,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是积极创新支农模式。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积极推动“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等创新模式在山东落地并推广,创新对棉花、玉米、苹果、鸡蛋等大宗农产品的多元化利益补偿机制。

金融支农组织以银行机构为主,需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支农组织体系,难以满足“三农”多样化金融需求,应该在引导和聚集金融资源上做好工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证券、期货、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在县域设立网点,开展投资者教育等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结合金融机构各自业务范围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通过设立、引进并扶持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丰富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来源;完善融资增信体系,在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山东省专门服务“三农”领域的融资担保体系,推动更多融资担保机构下沉服务于“三农”领域,强化对“三农”领域的担保融资增信支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

作者系山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大众日报 2018-12-1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