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园园: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

[ 作者:李园园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31 录入:吴玲香 ]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如何真正让农村的绿水青山给当地带来金山银山,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出现大量被抛荒、闲置的农屋,形成了资源浪费。然而在北京密云,这些闲置的房屋经过翻建、新建后却成了“香饽饽”,农民通过出租给前来养老的城里人,增加了收入,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乡村的绿水青山蕴藏着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得到金山银山。近年来,各地的实践探索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老年人。广西的巴马,著名的“长寿之乡”,吸引了各地前来常住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在江苏,当地政府打造了中医康养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一些依靠中医药资源迅速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正吸引着全国各地前来体验中医文化疗养的老年人。绿水青山已在这些地区创造着金山银山。

二、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是开启绿水青山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解决农村问题,“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的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百姓富裕。”其中,产业兴旺中的产业,指的不单是农业,还有新产业、新业态。

相比城市的寸土寸金,以及不可避免的噪音、污染,农村的宜居环境越来越被城市老年群体所青睐。农村大量闲置的资源,尤其是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闲置的农房确实是一笔宝贵资源,利用好了,既能给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又能为下乡创业的人员提供创业场所。”北京密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当地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将宅基地翻建,开办民宿,打造健康旅游和养老产业,不仅吸引了大量前来度假的城里人,也成为不少城里老人的养老地。

依托闲置的宅基地,盘活乡村资源,发展健康旅游和养老产业,一方面能够给带动当地消费,增加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餐饮、保洁、护理、康养等催生了对专业化人才服务队伍的需求,创造就业岗位,产生社会效益。同时,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农村消费,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地政府和百姓会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一号文件要求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有效增值,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三、让农村变成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解决中国乡村振兴的问题不只有农业,解决中国老龄化的问题不只在城市。韩长赋部长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讲到“三个让”,其中一个“让”,就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的美丽家园。将来,农村人不仅可以享受城里人那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而且还拥有优美环境,田园风光。农村会成为稀缺资源,会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的确,随着全国大规模的人口进入老龄化,迫于城市的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农村山青水美的环境或许更值得期待。

事实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社会过早进入老龄化,城市里的老年人也大量移居农村,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未来的老年人需要更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农村富有负离子的空气、干净的水、舒心的田园生活,必将是他们理想的养老“圣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乡村闲置资源也可能成为稀缺资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