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马芹:如何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 作者:马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27 录入:王惠敏 ]

    如何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一、农村的兴盛离不开农民。不管是粮食生产的丰收还是乡村经济的发展,都是农民干出来的,让农民在农村有田种,有活干,有钱赚,否则农民走了,农村就冷清而没有活力了;

    二、农民有能力让农村兴盛。只要把农民的热情释放出来,只要有政策上的允许,农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能创造农村农业优异成绩。所以我们要相信农民的力量,他们能够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如何做到这两个方面呢?

    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能力素质。运用晏阳初先生提出的“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弱;以卫生教育救穷;以公民教育救私”,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农民,通过开展主题培训,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技能培养、法律咨询、市场营销、环境卫生等各类培训,提升农民素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有机结合。

    二、在人才累积上,引入和培育对农村有热情有能力懂经营的新乡贤新农人。过去的农村,主要是靠“勤”,因为是在传统农业里打拼。小时候我母亲就常常说一句话叫做“发财靠命,做吃靠勤”。但到了中后期的乡镇企业发展,第一代农民企业家们的成功,主要靠的是“胆”。短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旺盛,只要你有胆识敢于脱掉加在身上的束缚跳入商海,多半都能淘得一桶金。

    如今,中国经济社会,已经不再是传统农业社会,也不再经济短缺,市场日益成熟,各种规则规范已经建立,现在的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仅仅靠“勤”与“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靠“识”!

    三、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主体,离不开那些事业有成的乡贤,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农二代,或者农村大学生,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如何吸引他们回到家乡,带领农村普通百姓致富奔小康,是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重要路径。所以国家要完善支持政策,通过完善政策,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年轻人向农村倾斜。

    最为重要的是要提升乡土文化,得到农民、年轻人对乡村生活的高度认同。综合上述,农民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才能让乡土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齐头并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清农学堂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