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嘎吉: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作者:嘎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6 录入:吴玲香 ]

随着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的启动,马尔康市广大农村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重要内容之一的脱皮攻坚工作顺利推进,社会普遍认可,老百姓双手赞成。脱贫攻坚成为马尔康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役的重要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三农”,念兹在兹,语重心长。

乡村振兴正当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神州大地迸发新的活力,“三农”发展铺开斑斓画卷。
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展开乡村振兴的蓝图。

今年六月,马尔康市将全面迎接贫困县退出的国家级专项检查验收。“两不愁,三保障”,市里统一规划,强投入、给政策,“三农”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当其时。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等,已经明确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时间表。国家发改委牵头,紧锣密鼓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调研组深入各地专题调研;农业农村部派出120名干部分赴30个省份、60个村开展调查,收集田间地头民情民意。

真抓实干,科学推进。各地相关举措密集出台,明确任务书、作战图。马尔康市委、市政府也要求我们启动并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引领计划。

2017年,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重示范、强推广、抓科普、转观念、展思路、谋长远”的科技发展思路,狠抓科技项目的申报、实施,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积极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坚持发展为要,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加强卓克基示范基地建设。我市今年示范基地面积合计202亩,分别是云南品种、欧洲新品种、新疆三个品种合计155亩、47亩唐古特大黄育苗基地;推进马尔康市万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在马尔康市13个乡镇实施川红花种植1144.22亩,目前已进入采收和订单回收阶段,唐古特大黄600亩计划在10月底陆续下种;继续建设脚木足乡、木尔宗乡板德龙村科技扶贫项目基地,采用土地租赁和“公司+农户”的发展方式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

二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技扶贫专项工作。建立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哈飘村和大坝口村)、示范户10户(哈飘村杨忠等);建立市(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4个、示范户20户,相应制定村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帮扶措施。通过示范使产业有发展,贫困户得实惠;积极推进产业发展,按照我市“乡村主体、部门指导”的项目实施要求,在实施精准脱贫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11个乡镇完成道地中药材种植1466亩,其中大黄130亩、种植羌活221亩、植赤芍836亩、种植铁棒锤185亩、种植当归等其他中药材30亩;做好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开通运行“四川科技扶贫在线”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围绕实现“专家帮扶、产业示范、成果转化、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五大功能的目标,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服务手段,为全市农牧民提供科技服务,大大提升了我市科技服务能力。四是着眼实际,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及时解决农牧民生产中的疑难点和瓶颈问题,全年各级各类培训人数达800余人次。

三是加强科技项目立项申报 。2017年我市已上报省州科技扶贫、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5个,已立项4个,争取项目建设资金96万元,各项目有序推进。积极申报2018年省、州科技计划项目5个,争取项目建设优先发展落实处。

今年,我们继续推进进道地中药材种植,使道地中藏药材种植成为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要措施,2018年,计划实施唐古特大黄、赤芍、羌活等道地中药材种植2200亩以上;同时抓好中药材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继续抓好洛威村道地中药材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在试验6个中药材新品种的基础上,加强基地建设管理,优化品种结构,筛选适宜我市种植的道地中药材优质品种,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继续积极推进科技扶贫专项工作,我们继续推动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示范户10户的建设与完善 ;发挥市级科技扶贫示范村与示范户20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功能,提升科技扶贫综合服务水平。

未来农村什么样?乡村振兴怎么干?党的十九大提出20字总要求,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系统推进,这让乡村振兴路径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方向更明确。

产业振兴是根本,人才振兴是支撑,文化是关键,组织是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不我待,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找准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城镇化率超过50%,将会进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城镇化,我国大多数地区城镇化率超过了50%,重塑城乡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必须抓实抓好产业兴旺这个重点。以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要抓手。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强化科技支撑、开放带动,推进精细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要紧跟市场需求,立足资源禀赋,大力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深入实施“一乡一品”“一县一特”,加快推进农业由产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如果每个县都能形成一个或者多个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产业或特色品牌,农村经济就能实现新的腾飞。乡村振兴,既要农业兴,更要百业兴。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家庭农庄、乡村旅游、特色观光、生活体验等新型业态,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发展冷链物流和创汇农业,提高附加值。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二要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村生态环境好了,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青山绿水、村美人和的新乡村。要制定乡村规划体系,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大江和大湖、水库治理,构筑山、水、林、湖、湿地等生态安全屏障。

要大力治理好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建立起共建共享机制,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抓好环境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杜绝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实现垃圾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要打造乡村文明新面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有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传承,也要有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崭新风貌。

要发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化农民、涵养乡风。要着眼解决农村文化供给相对匮乏、文化形式较为单一等实际问题,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要深入挖掘利用好,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村文化传下去。要引入现代科学文明,给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乡村形成相信科学、抵制迷信、倡导勤俭的文明新风。要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引导建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制约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四要设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要健全乡村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

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要帮助建强基层组织。要加强监督管理,紧盯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制度,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着力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强化乡村依法行政、引导基层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塑造乡村德治秩序,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要推行平安乡村建设,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要提高农民群众富裕生活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摆脱贫困是前提。乡村振兴要实现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做农民成为一件有尊严、有体面、能富裕的事。要注意培育典型、加强引导,使之发挥示范效应。
要推进农村改革,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民宅基地和农村住房改革,以多种形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各类资产资源增添活力、实现增值。
在农业产业开发过程中,注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土地合作、收入分红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要抓好农民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作者地址:马尔康市马尔康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