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团:百乡工程为乡村振兴搭建社区集群

[ 作者:杨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6 录入:吴玲香 ]

——在5.29百乡工程新闻发布暨供需见面会上的讲话

今天,为了同一个目的-中国的乡村振兴,大家走到一起来,首先要发问,什么是百乡工程?为什么要做百乡工程?谁来做百乡工程?

百乡工程的缘起

先说下百乡工程怎么来的?2002年开始,我带领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农村课题组做洛川试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始试验(新农村综合发展协会)。2005年,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支持7家农民合作组织成立农禾之家(联盟),现在发展到300多家遍布27个省。十八大之后,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在民政注册,倡导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借鉴东亚模式,走向集合作金融、供销、农技推广、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农协方向,并且在推动乡村人才培育和儿童服务的禾力计划与禾趣计划上有所创新。2015年,在全国、河北、邢台供销总社以及内丘县委县政府支持下,进行了内丘金店镇新农村综合发展合作协会的试点,取得一定成效。不过,由于大环境、资源和团队能力不足,尤其缺乏推动产业的科技和流通力量,致使中心的倡导行动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党的十九大尤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让我们认识到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的乡村振兴,势必成为今后33年最大规模和最大价值的中国公益。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加紧补短板,将科技、流通、经营和人才等拉动产业兴旺的关键要素投入百乡工程试点乡镇设计,与微生物科研机构——平安福公司和创新的青年组织——黍苗公益结成同盟,共同发起百乡工程。我们提出了:“做规划、好产品、卖好价、搭平台、建组织、推人才”的试点乡镇工作方法,在今年3月与内蒙赤峰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签订了百乡工程试点第一乡的合同。现在,农业规划、微生物技术试验,产业项目论证,经棚镇党和政府的平台,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以及内外人才相结合的5人青年工作队全部启动,进展良好。

这个试点的目的,就是要摸清楚乡村振兴战略在乡镇具体落地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以为,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20字方针,需要凝聚在一个焦点上,这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的活力的激发。它表现为无需政府补贴和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乡村社区的经济自立和在其之上的文化自觉,它通过党统筹政府各部门和社会资源、运用行政的市场的社会的各种力量,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带动小农户实现乡村振兴。任何脱离乡村,不以农民为主体,不谋求乡村社区自立的路子都不在我们的选择之列。

当然,百乡工程不能仅局限于试点,不能只局限于农禾、平安福、黍苗三家发起单位,如何做成开放的网络,大家参与,大家服务大家的共同的公共品牌,如何形成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千条江河归大海的局面,是我们召集这次5.29大会的主要动机。

什么是百乡工程?

我们想提出一个新概念,百乡工程是为了乡村振兴搭建的一个社区集群。说它是社区,指的是参加的组织和个人形成了关系密切的共同体,每个参与的机构和个人都是形成这个共同体的一员,同时都和其他的成员自主联系。说它是集群,指的是它把这个共同体中的不同的群比如产学研还有不同的个人都集合起来了。大家通过我们这个大会有了共同通道,还能自主选择自己想找的组织和个人,所以还有无数条自由通道。这就像网络区块链中交互连接的众多节点一样,每个节点都有其他节点的信息,都可以自由联系其他节点。农禾之家的责任就是做好连接媒介,你找不到中意的组织就找农禾之家帮忙吧。百乡工程社区集群的最大意义可能就在于创造一种能让大家相互选择,相互对接的方法,能针对议题找到尽可能广泛的信息、创意和资源,这就形成了大家帮大家解决问题的核心价值。所以,这样的集群超越了供需两方对接,超越了地域和界别,只要链接足够广,信息足够多,方法足够灵活,任何有需求的组织和个人就都可能找到能帮到你的朋友。

这种社区集群不是正式组织,也不是简单的平台,而是一种新社会结构。平台是客观主体,例如我们这次大会,而社区集群是主观主体;平台可以是实体也可以不是,社区集群是实体,而且是网上网下互联互通的实体;平台一般没有独立目的,不参与核心价值的创造,只管链接核心价值的创造者和用户两端,而社区集群有独立目的,百乡工程社区集群的目的就是一起创造乡村振兴这个中国当代的核心价值。在这个创造中首先以产业兴旺、生态种养为重点,在县乡两级形成能够真正落地的多样化的创新计划和项目。

至于这种新社会结构到底用什么形式体现,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神州信息公司已经承诺,要让百乡工程架上互联网、大数据的翅膀腾飞。会后,我们还要制定百乡工程社区集群在大数据平台上的操作规则,将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产业兴旺、保护生态,土壤修复,安全农产品等等的要求具体化、实操化,用这些实际行动支持各地县乡政府与中央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百乡工程就助力加紧推,对不上的就助力及时改。今天下午将要召开的供需见面会就是这种想法的一次初步实践。

为什么要做百乡工程?

我们这个团队为什么要做,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是有备而来。关键是大家要认清,十九大为什么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一号文件为什么要诠释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以往耳熟能详的流行语,是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是农民上楼资本下乡,是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土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种养工厂化、经营企业化。可是,十九大完全没提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也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二级标题,十九大和一号文件重点是说要充分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十九大出现的新提法或者说新政策,是小农户要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我以为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蕴含着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点、考察方式、高质量发展制度建设的要义的重要思想。

这句话来自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重要批示:“以家庭经营为特点的小农生产在我国历史上曾长生不衰,现在也没有完全过时,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地区农业生产差异大,有的零碎地块只适合家庭耕作,这决定了我国农业不可能全面实行规模化经营,小农生产仍有其合理存在的空间。推荐农业现代化需要身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做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在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研究针对小农生产的扶持对策,加强社会化服务,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此事应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起来”。有了这个批示,小农户要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这句话写进了十九大报告。这说明什么?中央政策出现了重大拐点,从今往后,是乡村而不是城市,是小农户而不是大资本将成为国家乡村政策关注的焦点。一号文件还说,从现在起到2050年,分三段实现乡村振兴,2020完成扶贫,2035实现小康,2050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全面实现。这和国家从2018到2050的全面发展战略完全对应。这又说明什么?乡村振兴就是中国振兴,中国振兴就必须要振兴乡村,乡村的振兴孕育着打不垮、摧不烂、有生机、有底蕴、有腹地、有最广阔创新空间的中国未来。所以,乡村振兴不是仅仅从当下出发,从扶贫出发,不仅仅要填平城乡差距的沟壑,还要更加重大的历史价值。我们要从未来,从明天甚至后天来看我们今天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周期中起作用,这才够得上是伟大战略。

我这样说,有人马上会问:后天的中国还有乡村吗?不都变成城市了吗?那么,乡村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什么值得长期存在甚至永久存在?从时间上看,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前的数千年,全球都是乡村形态,城市只有几百年历史,乡村却有上千年,从资源上看,乡村就是生态的领地,乡村搞好了,生态资源才可能自然循环,生生不息,而城市的金融和劳动力的根都在乡村,脱离乡村搞人为自我循环就就只有今天没有明天更没有后天。改革开放才40年,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城市脱离乡村脱离生态自然循环的恶果了。百年来工业社会的成长是建筑在无节制无限度地摄取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的。这在今天还勉勉强强,但是明天和后天的人们不得不饱受资源匮乏之苦。

新的时代,是自然规律重回人间的时代,乡村的生态价值凸显的时代。在中国,这很可能会体现为生态环境领域中乡村包围城市的时代。城市将成为乡村大地上的组群,而不是乡村成为城市的附庸。人类最青睐的栖息地曾经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现在很可能要再次翻转,先驱者已经开始行动,重新选择乡村了。而新科技下的各类交通工具,互联网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与人关系,还有大中国的人文传统,都让乡村原本的生态人文价值从隐性变得显性化了。

关于乡村的生态人文价值,廖晓义讲过的一句话我很欣赏:“农田是万年的古迹,农具是千年的文物,农村是古老的名胜,农夫是历代的恩人。”我们团队最近提出农产业发展需要历经种养农业,价值农业,社造农业和自立农业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首尾相接,是乡村生态人文价值演化和发展的轨迹,一般而言,如果随便跳跃阶段,随意搞田园综合体,就可能会导致基础不牢,难以持续。

谁来做百乡工程?

靠农禾之家吗?不可能。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虽然在社科院社会学所20年,但是我的领域不是科技不是企业,我是做社会政策研究的包括农村试点调研,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和社区发展。我发起的农禾团队依托社科院为首的一大批社科专家学者,是做了一些工作,也可以说在政策辨识、农民合作的组织、试点倡导,人才培育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像农民组织长不大一样,我们这个支持性机构也长不大。这不是因为我们的脑力不够,方向不明,判断力不行,而是你能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你的能力不全面。我们欠缺的恰恰是十九大和一号文件提出的产业兴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

那怎么办呢?我们的方法叫做“找准突破口,找到好朋友”。我们找准的突破口就是微生物技术和新流通技术,我们找到的好朋友有四个:一是殷汝新董事长带队的平安福生物工程公司,二是现在已经进入农禾之家任基金会秘书长的范洵,他起到了链接打通流通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三是两个都叫家齐的23岁的归国留学生带领的黍苗公益,四是科技专家加盟的大学和研究所团队。这一下子将产学研的力量都拉起来了。原来的农禾之家只有大脑,现在四肢齐全了。

谁来做百乡工程?我要说的是,乡村振兴是大家的,做百乡工程要大家来。这次到会的有10个区县党和政府的代表和农民合作组织代表,你们是乡村振兴需求方,而为你们提供服务的,有4部委,28个企业,33个社会组织和30多个专家,供方是需方的差不多10倍,供大于求呀,当然在全国,需求是远远大于供给的。

我们这次大会得到了来自各界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鼎力支持,这在以往从未有过,也是我到社科院20年来的第一次。这次大会得到的热烈欢迎,证实了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符合民情和国情的,是全民期盼的,是党和国家与产学研社农各界在认识上真正达到高度统一的。人多就必有公益,大家一起奔一个目标就是公益。乡村振兴就是当代中国政府公益和民间公益高度统一的大公益。百乡工程就是要做这样的大公益。那么,百乡工程就应该是一个大家为大家服务的共同的公共品牌。

我们就是想创造这样一种大环境,人人为乡村振兴出把力,个个投身乡村振兴大事业。其实,百乡工程社区集群我们过去不要说做,连想都没想过,这回真的是逼出来的,其实有意义的创新大部分都是逼出来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跨界,不断集群,不懈坚持,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开放的网络和共建共创共享的规则,才能创造出前人想做却没能做到的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最后我要说,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以来,所有的县乡现在都处于新的赛道上。乡村振兴就是从现在起未来一两代人的创新主战场,它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巨大市场空间,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要代代相传,共同努力呀。

(作者根据大会讲话有所删改)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禾之家(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6-05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