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根本路径。近几年来,四川省苍溪县始终抓住脱贫攻坚、返乡创业和产业转移三大历史性机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园区+小庭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打好组织发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宣传鼓动“五大力量”组合拳,坚持一个产业抓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一届干到底,实现了农村产业规模更大、特色更优、品牌更响、农民更富。2017年,苍溪县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开发示范县、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示范区,红心猕猴桃成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优秀范例”,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苍溪县召开。
一、抓好“三项规划”,做强三个百亿产业
一是立足资源优势编制区域产业规划。苍溪农业历来是一块金字招牌,这里是红心猕猴桃原产地,被誉为“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西南片区最大的苗木药材集散地;健康养殖业持续壮大,是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我们紧扣苍溪农业产业地域性特征,科学构建了“一核多园四链”的产业总体布局,规划打造了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个百亿产业”,从而奠定县域产业良好的品牌优势和发展基础。
二是因地制宜编制产业园区规划。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强县,“一村一品建园区、一户一园助脱贫”,在全县39个乡镇全面规划打造红心猕猴桃、中药材、肉牛、土鸡、生态鱼养殖、雪梨、林产业、优质粮油等8个产业示范带,大力实施低效林改造、土地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的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十万户户办小庭院,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县域全覆盖。其中,运山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三是着眼长远编制专项产业规划。大力推广猕猴桃有机果生产,推行猕药套作高效种植、温氏托养带动稳定增收等先进种养模式,促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需求。
二、聚力“三产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坚持“大园区带小庭院”联动循环发展。按照每年新建1个万亩园区、2个千亩园区“滚动发展”思路,建成万亩园区18个、千亩园区66个,带动农户建成“户办庭园”10万余户,推行果药套作、种养结合等循环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农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
二是深化加工园联物流园延链延伸发展。立足产业优势,建成红心猕猴桃加工及冷链物流园、万吨猕猴桃采后处理中心,新开发猕猴桃精深加工产品32种;引进“种管销”一体化企业4家,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2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跳跃式发展;建成温氏集团鸳溪、永宁2个仔猪繁育场,并开工建设20万吨饲料加工厂;拓展“农业+电商”物流渠道,农产品线上销售突破5亿元,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入选国家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县。
三是创新种植园联旅游园全域互动发展。创新“农、旅、医、养、疗”互动发展模式,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建成红心猕猴桃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建成乡村旅游休闲体验农庄187家,寻乐书岩农旅融合园区全面建成,老鸱山药博园(江南七彩田园综合体)建设初具规模。以节促干、以文会友,成功举办13届苍溪梨花节和3届中国红心猕猴桃采摘节。
三、坚持“四轮驱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组织发动。坚持选贤任能,配齐配强农业系统领导班子;引才聚智,配齐配强农口专业干部队伍和乡镇干部队伍;坚持以专题会细化产业发展工作举措,以一年两次的乡镇“三大主战场”全覆盖流动现场会比武排位,保证当年产业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是科技推动。与清华、北大等30所高校签订合作项目181项,特聘专家和技术顾问56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农科创新团队4个,实现创新成果56项。落实一村一名农技人员,办好“科技扶贫在线”,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推广服务,免费培训农户10.9万人次。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创成国家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国家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三是龙头带动。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7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农民专合社450家。以租赁、股权量化、入股联营和“五统一保”“四保三分红”等方式联结利益,农企利益联结覆盖面达75%以上。
四是宣传鼓动。在苍溪电视台开办《梨乡创业》栏目,每周一期不间断播出,推出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先进典型47个,促进“六个一”回引机制的落地见效,去年招引返乡创业796人,创办实体527个,回引资金27.36亿元。结合乡土实用技术读本的编写,先后编辑了反映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苍溪鳖为主题的《用心等你》《梨乡有药》《梨乡牧歌》《鳖有天地》等乡土教材。注重挖掘产业一线的先进典型,在全省全国层面广为宣传。去年,先后推出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李君、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黄猫垭商会罗洪、全国创业创新带头人王贵等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先进典型人物,为我县乃至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舆论环境。
四、夯实“四个保障”,构建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采取强带弱、富带穷、大带小的方式,合建村党组织495个,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开展党员脱贫奔康示范县创建,深入实施产业人才保障工程和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214个,建成示范片28个,抓党建促脱贫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全国交流。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农业招商引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出台一系列奖励、补助具体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比如,我们对每年全县3万亩红心猕猴桃扩面任务,制定了每亩补助200元的支持政策,仅此一项每年支出即上千万元。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三个一”管用办法争取上级支农资金;创新推出猕猴桃果农特色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银保财”互动生猪贷款,猕猴桃特色农业保险等惠农金融产品;开办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成立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31个;全县每年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配套产业基础,撬动社会资本20亿元以上投入农业特色产业。
四是强化风险防控。创新实施“订单+保单”双单保险,充分发挥华朴农业、金瑞药业、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作用,着力化解经营风险。全县产业保险覆盖保持在95%以上,产业订单生产率稳步提升,其中,红心猕猴桃订单生产率达100%。
(中共四川省苍溪县委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三农(微信公众号)2018-05-0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