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周超:夯实农村基层党建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 作者:周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16 录入:吴玲香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战略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专门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落到实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役,涉及到农村方方面面、关系着农民切身利益,要想这场战役全面胜利,必须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核心,既要打牢根基,有效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又要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勾勒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乡村振兴的核心地位。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加大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方面,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择优选配村级班子,通过民主公开的方式将政治可靠、能力出众、品质优良的致富能手、在外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吸收到村级班子中,不断优化村级组织结构,注入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村级班子;另一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规章制度,努力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不断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积极引导基层党员学深学透党章党规和十九大重要精神,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三会一课”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有效途径。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关键在于农民,农民的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更主要是思想上的贫困,农民思想观念滞后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当前,农民思想主要存在安于现状、观念陈旧、思想僵化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一方面,必须抓好新型职业教育,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农业技术人才、致富能人、骨干专业农民参加农业知识培训和实地培训,促使农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博士”、“土专家”的作用,紧紧依托村级党员活动阵地和各类合作社,采取专题会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进行系统指导,不断提升村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用技能。同时,紧紧依托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定期向村民发布致富信息,普及致富技术、传播致富典型,有效的保证了村民能够在线学习农业知识、随身学习农业技能。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劲活力。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弱,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口碑和分量。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的选择的发展模式。按照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为农服务型、项目带动型、多元合作型等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农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特征,因村施策,多元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完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形式,转变农村集体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逐步建立权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集体经济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功能和造血功能,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加重农民负担、侵害农民利益的不良经济行为。

推动村容村貌整治,美化乡村振兴的服务平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领头雁”,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必须积极投身村容村貌专项整治中,重点抓好农村“三圈”(灰圈、草圈、畜禽圈)、“三堆”(草堆、土堆、垃圾堆)的专项整治,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的各项政策和《环保法》相关法律规定,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同时,立足农村实际,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

抓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讲:“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只有抓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更好的夯实农村社会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让美丽农村涵养更多的文明活水。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发挥带头作用,以“党建”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必须从本村实际出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修建与村民文化生活相关的村级图书阅览室、村级固定放映室、村级文娱活动点、村级固定健身点,努力筑牢农村文化阵地。并且紧紧依托农村文化阵地,不定期开展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相关活动,从而丰富了村民业余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精神享受,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必须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来抓,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专门出台规定,实施措施破除陈规陋习,并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树立起新规新习。同时,努力健全农村文化队伍,积极引导多才多艺的村民组建舞蹈队、秧歌队。紧紧围绕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邪教教育等内容,编排形式多样的秧歌、舞蹈、歌曲,利用重要节日庆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既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新发展。

(作者简介:周超,男,汉族,哲学硕士,现为甘肃省永昌县河西堡镇河东堡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