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自上而下掀起了“乡村振兴”热潮,但在乡村振兴的探索道路中的一些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未能完全尊重乡村产业发展规律,未能充分重视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为当地农村的后续发展造成了障碍。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在稳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乡村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流传至今的乡村文化,都是经过代代传承、去粗存精、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兼收并蓄。随着产业力量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创新能力的角度,现在的文化产业都可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添砖加瓦。
促进乡土文化回归,激发乡村内在潜能。乡村振兴旨在通过乡村的建设发展激发乡村的内在潜能,塑造村庄的现代化风貌,并使农民重返乡土。随着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村百姓对于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期待,为了满足人们需求,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注重农村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乡村人才必定会流失,实现乡村文化繁荣自然就成为了空谈。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小康,中国社会就不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所以,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首先必须继续加大支持,不断扩大文化设施的覆盖面,提高各类文化设施的质量和水平,以更优质的服务保障来留住乡村人才,吸引优质资源,以此唤醒农村百姓文化生活的意识,让当地百姓都乐于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深度挖掘文旅资源。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尤其是文化价值的挖掘,在促进经济价值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挖掘当地特色文化,重新认识乡村价值,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立起当地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很多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一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不明、招数不多、实施不硬、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二是开发模式雷同、文化内涵不足。因此,要做好做优乡村旅游产业需要当地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以农为本、以乡为魂,突出乡村旅游的乡土性、特色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住宿、娱乐等,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在一定范围内把旅游要素聚集起来,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乡村未来发展必需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意义深远。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以特色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必将使乡村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