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首提的“乡村振兴战略”,被政策视为未来三农问题“总抓手”,写入党章。十九大关于三农问题的定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章修正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总则。
“乡村振兴”具体怎么做?从经济逻辑和相关会议精神来看,可能存在四个抓手。根据当前中国农村现状和城乡发展格局,以及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猜测政策未来可能会从以下方向出发:
第一,发展农村基建。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基础设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第二,激活要素价值。十九大指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闲置宅基地的价值可能是一个大的看点。
第三,推动消费升级。过去两年中,随着农民工回流及农村家庭收入的改善,县域市场的以中低端品牌化消费为特征的消费升级正在发生(见我们前期报告《三四线消费升级的宏观线索》)。未来如果能进一步打破渠道约束,推动零售渠道和电商渠道下沉,则农村消费环境可以进一步改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消费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重要的点。
第四,继续精准扶贫。消灭贫困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前提,十九大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农村基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之一,是其他举措的逻辑前提之一,所以才有“提档升级”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基建是一个前提:
首先,农村基建是实现“宜居”、留住人的前提。农村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能留住人,尤其是留住年轻人,近年来农村人口的空心化和老龄化日益严重;1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亦指出要“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即希望推动人口双向流动。要改变人口单向流动就要做到十九大提出的“生态宜居”,农村基建相对比较完善才能有一个良性循环。
其次,农村基建是激活宅基地要素价值的前提。农村基建是激活闲置宅基地要素价值的必要条件之一。草根调研显示,农村空置宅基地已经占宅基地的四成比例,从资源使用效率角度来说这是巨大浪费。未来的政策方向之一是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盘活宅基地价值,如果要发展城郊农房开发租赁或其他商业化用途,水、电、气、路等配套基建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土地增值收益又可以为农村基建部分提供资金来源。
再次,农村基建是走出小农业,实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前提。在现代经济中,传统农业的边际产出总归是不高的;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村未来要从小农业中走出来,实现十九大所说的“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贯通城乡的基建是一个前提。
从另一方面看,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去几年甚至连续负增长,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之一也是在农村。纵向来看,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 2005年之后大约占3-4%,2013年之后进一步回落至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5-2016年甚至连续负增长,两年增速分别为-3.2%和-4.3%。尽管十三五期间农村基础设施在进一步改进,但空间依然比较大。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17号)中有明确定性:“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仍比较薄弱,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横向来看,欧洲、美国、日本的农村相对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城乡基本无差距或者差距较小,日本农民有“住在农村的市民”的说法,在农村基础设施上中国依然差距比较明显,未来发展的潜力点和纵深点之一就是在农村。
农村基建的未来方向可能包括几个层次。我们理解的农村基建是一个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精神的广义基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生产性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等。
生活性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公交、水、电、燃气、新能源、商超、通讯、互联网。
发展性基础设施:如诊所医院、学校、休闲娱乐设施。
生态性基础设施:水库、河道、森林保护、水资源治理、污水排放、空气治理等。
战略性关注农村基建,进一步关注县域和农村市场消费升级。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达沃斯论坛指出“中国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机会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可能我们有一些措施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国内外对于中国发展先进制造和产业转型其实已经有充分预期,从可能的政策空间来说,我们判断可能涵盖的潜在领域一则是国企改革领域,二则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领域,三则是乡村振兴战略领域。
我们建议战略性关注农村基建在后续可能会出现的政策机会,以及对相关产业链的带动;同时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和农村市场的品牌化消费潮和消费升级,具体逻辑我们在前期报告《三四线消费升级的宏观线索》中已有阐述。
作者系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金融界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