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新田要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2019年全面小康,必须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笔者通过深入各乡镇、有关企业调查研究,发现新田县域经济存在基础不牢、实力不强、动力不足、机制不顺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攻项目、夯基础,兴产业、增实力,旺城镇、强动力,抓改革、破瓶颈,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一、着眼脱贫攻项目,解决县域经济基础不牢的问题
项目是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新田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以脱贫攻坚为机遇,突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领域,大力争项目、全力建项目,夯实发展基础。
1.修路为先,完善交通网。“要想富,先修路”。要以“交通提速战役”为抓手,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枢纽,国道、省道为骨架,县道和乡村公路为网络的大交通格局,实现“对内大循环、对外大通畅”。一要早日圆上“铁路、高速梦”。抢抓扶贫机遇,举全县之力,争取兴永郴赣铁路过境新田,并设立站点。积极争取永郴高速列为“十三五”开工建设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探索运用PPP模式尽早启动建设。二要实现乡乡通省道。着力完善干线公路网,在做好省道S323、S231、S215养护和提质改造的同时,加快国道G234建设,争取金十公路升级为省道。争取建成关口至黄沙溪、县城至二广高速宁远保安互通两条一级公路,打造出境快速通道。三要提质改造县乡公路。投入5.2亿元,高标准建设毛黄、骥门金等5条县级公路。以103个贫困村为重点,完成自然村通畅、断头路建设8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拓宽500公里。四要有序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借助乡镇小循环、全县大循环的农村公路网络,推动农村赶集客运班车全覆盖,并逐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2.治水为大,优化水利网。新田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水资源短缺且工程性缺水严重,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破解的大问题。一要想方设法扩增量,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实施大坝水库扩建工程,新建查林、沙塘窝等水库,完成金陵水库等一批上型号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小山塘、小水池等“五小”水利建设,提高雨水集蓄利用能力。二要千方百计优存量,全面提升农田灌溉能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改造和新建渠道136千米,完成肥源、立新、杨家洞、心安等4个中型灌区的渠系配套。实施石羊河等河道治理,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17.9万亩。三要竭尽全力提质量,提升安全饮水保障能力。加强两江口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实施城乡给排水一体化项目,提升饮用水的质量和保障水平。近三年,要建设重点集中供水工程14处,解决15.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自来水村村全覆盖。
3.发电为本,编织能源网。按照“湖南省能源发展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发展清洁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加快推进罗溪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支持103个贫困村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鼓励贫困户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升脱贫能力。加强与光大国际集团合作,采用先进垃圾处理技术,建设辐射周边县区的80兆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实现经济环保效益双丰收。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力度,完成所有行政村的完善改造计划和石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彻底解决供电“低电压”问题。加快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着力抓好城市集中供气项目,切实提高城乡居民能源保障能力。
二、着眼品牌兴产业,解决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的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新田作为欠发达地区,要牢牢把握品牌建设这个关键,推动三次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快速壮大总体实力,到2020年实现GDP超百亿。
1.突出林产,壮大新型工业。突出家私、硒锶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打造“中国新田林产工业示范园”,力争三年建成“百亿园区”。注重顶层设计,建设大园区。按照国家级特色园区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提升园区建设品味。对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将工业园拓展到8.8平方公里,拓宽发展空间。坚持产城融合理念,推进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商贸、娱乐、医疗、教育等配套,着力打造“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依托华泰家私、中部家博城、俊毅创新创业园,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注重承接对接,推进大招商。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客商水平,广泛开展专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提高产业承接成功率。重点瞄准世界及全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年产值过5亿的龙头企业3家以上。注重龙头带动,培育大产业。用好、用活证监会扶贫政策,引进明昌等拟上市企业,推动吉星家居、万家鹅业等本地龙头企业上市。以林产工业为主线,延伸家私、林下富硒农产品加工、林工机械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增强集群效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品牌创建,力争新创省市名牌各6个以上。
2.突出富硒,发展特色农业。土壤富硒、地下水富锶,是新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用好“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这块金字招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基地规模化。根据富硒土壤分布情况,科学编制富硒产业发展规划。以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土地向专业公司、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集中,扩大主导产业种养规模。加快富硒蔬菜、陶岭三味辣椒、新田大豆、油茶等名优特产品核心基地建设,富硒大米、蔬菜、大豆、油茶的种植规模分别达到30万亩、20万亩、8万亩、8万亩。年出栏生猪70万头,争创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产标准化。充分发挥“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势,发挥东升农场、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蔬菜、油茶、生猪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在农业生产、化学投入品等方面建立可追溯体系,健全富硒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营销品牌化。借鉴寿光打造“中国蔬菜之乡”的成功做法,加大品牌创建和保护力度。充分挖掘“新田大豆”、“陶岭辣椒”国家地标产品价值,提高富硒产品核心竞争力。规范“南有新田”富硒等标识使用行为,支持鼓励农产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培育富硒知名品牌10个、富硒食品专利50件。
3.突出旅游,繁荣第三产业。立足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激活消费市场,活跃第三产业,实现调结构、扩就业、促繁荣。推进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挖掘、包装“建文帝踪迹新田”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等文化旅游品牌,推动龙家大院、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促进文化旅游繁荣活跃。启动旅游扶贫名村名镇工程,新屋场、三占塘、黑砠岭、谈文溪争创旅游扶贫示范村,提高旅游扶贫实效。推进商贸物流提速发展。加快综合大市场、建材大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实施金盆、新圩等乡镇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启动现代综合物流园建设,引进大型物流集团,形成各类物资“快进快出”的格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与阿里集团、京东集团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争创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发展规模以上电商企业100家以上,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推进金融房产繁荣发展。做大做强农商行,组建村镇银行,加快设立光大银行、长沙银行营业网点,提高金融机构支农兴企服务能力,年内新增贷款15亿元以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非法融资集资行为,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引进碧桂园等知名房地产开发商,拉动高品质住宅小区开发,提高房产供给品质。
三、着眼品质建城乡,解决县域经济动力不足问题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促进就业、拉动消费等方面作用明显。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目前,新田城镇化率低于永州市7.42%,低于全国17.77%,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换而言之,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这一引擎必须给力。
1.做大县城,舞活龙头。县城的城镇化水平,代表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县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一是规划要大气。严格按照“高起点、重特色”的原则,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大视野中去谋划、找准新田的定位。聘请资质优良的设计院编制各项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增强可操作性。到2020年将县城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到2030年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二是扩容要迈大步。按照“一环两轴三区五带”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一方面,以道路建设带动新城扩容,尽早完成新嘉大道提质改造、迎宾路等14条城区主次干道“白改黑”,加快环城东路、和平路等34条道路建设,打通所有断头路,完善县城交通路网整体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以棚户区改造推动旧城提质,突出老剧院、老粮站等5个片区,完成棚户区改造14000户以上,整体提升城市品味。三是管理要下大力。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完善文明劝导和日常保洁机制,争创国家文明县城。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打造优美宜居的精致园林县城。利用智慧新田·社会治理创新云平台,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网络化、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
2.做靓集镇,联通节点。加快扩权强镇,坚持分类指导,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支持新圩打造全国重点镇。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产业支撑”的思路,依托富锶矿泉水开发和富硒产业,吸引农民向集镇转移,实现镇村互动,全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独具魅力的新型城镇。鼓励大坪塘等4镇建设中心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依托交通和地理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做优陶岭等4个商贸旅游镇。依托活佛故里的文化底蕴、金陵湖良好生态、谈文溪的古色古香,发展适宜居住、康养和观光的生态宜居旅游和商贸物流。扶持金盆、门楼下等边远后发乡镇。加大财政投入,重点配套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建设,补齐边远乡镇基础设施短板。引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集镇聚集,充分发挥集镇对县域经济的连接作用。
3.做美乡村,补齐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3年就提出要 “使农村与城市的生活质量差距逐步缩小,使所有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的科学论断。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建好我们的美丽乡村,让很多人心中怀有的美丽乡愁有所安放,有所寄存。要加大投入,保护和建设好河三岩、彭梓城、骆铭孙等中国传统古村落。要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空心村”和危房改造,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重点围绕“一核(县城)四线(S323、S231、S215、S228)”,实施立面改造“穿衣戴帽”工程、村容整治、污水治理,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
四、着眼改革破瓶颈,解决县域经济机制不顺的问题
新田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速度、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实际上最大的差距是机制体制上的差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打破瓶颈制约,新田的县域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1.破解思想制约瓶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新田要加快发展,必须冲破系列思想观念障碍。一要敢于想,做“无中生有”的事。新田可以利用的资源平台优势太少,必须发挥想象空间。日本钢铁资源奇缺,但日本却是钢铁之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强国。“中国影视文化城”横店由乡镇成为了“东方好莱坞”,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再到“无所不有”。新田要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视野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先策划,再规划,最后落实到计划。比如打造中南家私之都,尽管新田没有资源优势,但用好家私从业人员遍布全国的人脉优势、可以填补广东、广西、江西之间市场空白的区位优势,一样可以大有作为。二要敢于“闯”,做“敢为人先”的事。作为后发地区,事事模仿他人、亦步亦趋,工作难有起色;必须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才有可能实现赶超。近两年,新田县积极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探索出一种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的模式,激活了土地要素,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创造了“两权”抵押贷款的“新田模式”。按照这种模式,全县流转土地17万多亩,超过耕地总面积的50%;向1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6350万元,发放农地抵押贷款55笔、5281万元。三要敢于拼,做“创先争优”的事。奋勇争先是“南有新田”精神的精髓,弘扬这种精神,就要在工作中克服按部就班的惰性习惯、克服一味求稳的保守心态、克服“舍不得”的短视行为,一切以有利于新田发展为原则,努力拼、争一流。比如近些年新田先后创建省级、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不仅让新田人走出去更有底气、腰杆更直,而且大大提升了新田招商引资的魅力。
2.破解要素制约瓶颈。土地、资金和人才是新田加快发展面临的三大要素瓶颈,要想方设法强化保障。一要做好土地文章。土地是发展之母,没有土地就没有发展的基础。要加大征地力度,组建专业队伍围绕项目征地,3年完成土地储备10000亩以上。要按照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的要求,强化工业用地亩产约束,对新粤湘工业园等闲置地块进行全面清理处置,促进土地高效利用。深入谋划土地占补平衡,在11个乡镇完成耕地开发6630亩,确保用地指标不受影响。二要提高融资能力。一方面要推动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鼓励城投集团上市,提高融资能力。另一方面要适度提高政府负债比例。2015年,长沙市政府债务率达282%,永州市为96%,新田县仅为38.71%,远低于政府风险债务的150%。要敢于负债搞建设,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两大政策性银行,重点包装一批PPP项目,年内融资30亿元以上,为县域经济发展夯实资金保障。三要打造人才洼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田加快发展必须广泛招揽人才。要舍得花钱引进高端人才,深化与中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引进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等科研技术人才。提升职业技能学校办学水平,深入实施“一户培养一产业工人”工程,为企业提供充足的技能人才。采用岗位制、绩效制、年薪制等薪酬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点倾斜,稳定人才队伍。
3.破解环境制约瓶颈。环境是软实力,营造和优化环境对新田赶超发展很重要、很关键、很紧迫。创优政策环境。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快家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政策,精准帮扶本地特色产业企业发展壮大。大力降税清费,做到该减全减,能免则免,让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创优政务环境。充分利用好全省最大的县级服务中心,全面实行“一站服务、一门受理、一窗审批、一体网络”,彻底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一站式”优质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智慧新田”三期建设,在公共服务、智慧民生、产业服务等方面,发挥实际成效,实现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创优治安环境。巩固省级平安县城创建成果,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深入推进平安新田建设,让客商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严格落实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开展企业周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三非”、“三强”行为,营造良好治安环境,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系新田县委副书记、县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1-1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