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余美棋:别让“责任状”变成“责任推卸状”

[ 作者:余美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5 录入:吴玲香 ]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无论安排部署什么工作,都习惯性责令基层单位签订《责任状》,甚至一度泛滥到“责任状”满天飞。其本质是上级单位以行政权力压制下级基层单位,尤其以“属地化管理”为名头,责任下移到基层乡镇(街道)、村组为鲜明特点,导致“层层压实责任”最终沦为“层层推卸责任状”。这其实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比起“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文山会海,多数不切实际的责任状自签订之后即束之高阁的危害性有过之无不及。

责任就是压力,有责必尽心坚持履职。上级给下级单位部署工作无可厚非,下级积极履责也是职责所在,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工作都必须签订个责任状。任何单位和部门,有权就有责,有责就应该按照部门、单位职权划分分解任务,实干做事。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警惕那些官僚主义作祟、假借分解任务,实则层层推卸责任、责任下移,使层层夯实责任变味成“层层接力推卸责任”。量化、科学化、具体细化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该谁负的责任,就应该谁来做事情,有了责任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压力,莫让所有责任和压力都最终归结到最基层一线。

责任就是动力,有责必尽力坚持履责。原本签订责任状的“初心”是给下级单位尤其是基层乡镇“加担子”,使之成为继续前进的鞭策与动力,可随着上级随意发、下级随意签,责任状渐渐成为包袱和累赘。要想使责任状达到预期的效果,使之“不忘初心”,切实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及各部门单位积极性,扎实推动工作落实,就要精减数量,讲求实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履行基层责任主体的乡镇(街道),责任状满天飞,签责任状已经麻木了,很多时候都是疲于应付上级单位检查考核和资料台账报送等,已经没有充裕时间保证工作质量和实际效果。对于签订的各类责任状,已经没有底气保障落实责任,只要不出事情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坚决要不得,压力要切实变成动力,履职尽责不是口号,要实实际际、一点一滴做起来的。“尽力而为”应变成“竭尽全力”,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投身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的各项事业中去。

责任就是使命,更是一份庄重承诺,有责必尽忠坚持履约。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是被时代和人民选中的一批幸运儿,我们有实力、有情怀、有抱负,有服务人民、弄潮时代的忠心和决心。肩上的责任就是一份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的庄重承诺。签订责任状初衷就意味着具有担当精神,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厘清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每一个党员干部、每一个部门单位,积极改变工作作风,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多些实打实的努力,少玩些虚的动作。在心里牢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尽心是情之所至、责之所至。不忘上级责任状赋予我们的“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不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就告诉我们工作重在落实和践行。责任状并不是“军令状”,只有层层责任分担、上下联动、科学考核,才能让基层真正的将责任落实到底,才能真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责任,才能交出一份对得起时代的答卷。

(作者单位:陕西省定边县贺圈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