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许贵元:掀起新一轮厕所革命热潮

[ 作者:许贵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0 录入:王惠敏 ]

新年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作为中国旅游当之无愧的“一号工程”,“厕所革命”在新的一年将迎来“稳步推进、跨越发展、提高质量、普惠民生”的新发展。

纵观全国,“厕所革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厕所革命”的范围也从景区内向景区外延伸,由城市拓展到乡村,全面融入了全域旅游,带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为推动中国旅居环境改善的根本力量。同时,“厕所革命”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卫生质量、公共系列服务、科学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发力、继续完善、巩固提升、与时俱进,在瞄准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上下大气力,克难攻坚,巩固和拓展“厕所革命”的成果。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解决好群众“如厕难”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和“幸福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战略之举。因此,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领“厕所革命”的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不负总书记的殷切重托和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厕所革命”的热潮。

一要严格实施规划。国家旅游局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活动和精心筹划,发布了《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新三年行动计划将按照“全域发展、质量提升、深化改革、创新突破”的基本思路,重点开展“厕所革命”建设提升行动、“厕所革命”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厕所革命”科技提升行动、“厕所革命”文明提升行动等“四大专项行动”。有了这样一个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目标准确、措施配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行动计划,全国的“厕所革命”将会沿着科学有序、健康发展的顺畅之路全力推进。

二要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厕所革命”是一项普惠民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破除“厕所革命”只是旅游部门的工作,与我无关,或无关紧要的那种“袖手旁观”“回避漠视”的消极情绪和被动观念,把“厕所革命”这一庞大的民生工程,视为“分内之事”,责无旁贷、主动分担、献计出力、积极作为,千方百计助旅游部门一臂之力,不能甘当“观老爷”,更不能让旅游部门“单腿跳”、唱“独角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主动与旅游部门搞好对接、互动互助、形成共识,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反馈通报制度、工作检查督导制度、综合考评制度等,完善强有力的运行机制和指挥调度机制,为推进“厕所革命”提供系列保障。

三要加大有效投入力度。从新三年的行动计划看,“厕所革命”的形势不容盲目乐观,新建、改建、翻新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目标任务依然艰巨和繁重。因此,我们要在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坚持精打细算,不断加大有效投入力度。可采取政府引导、民间集资、市场化运作等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厕所革命”的资金需要。同时,更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建设原则,防止盲目上马、铺张浪费、急于求成、劳民伤财的做法。

四要落实执纪监督问责。推进“厕所革命”,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治理环境污染和全民健康安全。要加强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全程监督,在工程预算、材料购置、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实行专项跟踪审计,一旦发现工程有违规建设或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及时予以公开通报和媒体曝光,决不能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肆意“搅局”,拖“厕所革命”的后退。要把“厕所革命”纳入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和区域综合考核的范畴。也可尝试实行补偿机制和“以奖代补”的办法,推动“厕所革命”循序渐进、保质保量开展。

“厕所革命”的重点在广大农村和旅游景点。要把“厕所革命”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近年来,乡村旅游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到农村旅游、享受“绿色家园”生活。但有许多乡村旅游点、生态园(采摘园)、农家院的厕所过于简陋,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厕所还有“乱收费”现象,给游客带来了人为不便,必须列入治理范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日新月异,农村旅游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抓住了农村,就是抓住了旅游业的“大头”。因此,我们要让“厕所革命”进一步向广大农村延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文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