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2期《社会主义论坛》刊出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传发撰写的文章《差别化支持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认为,云南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期,聚焦重点难点,制定政策和引导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根据区域和扶贫对象的贫困特征和致贫因素,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实行差异化扶持措施,提高扶贫的精准性,是攻克硬骨头的关键所在。
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已经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为民族地区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动力支持。在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期,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差别化支持政策的内在优势的基础上,强化精准脱贫的体系性,探索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实施差异化产业扶贫模式,采取差别化的产业扶贫策略,积极培育民族地区绿色生态产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以绿色益贫式发展提升区域性经济发展能力,破解脱贫瓶颈。要继续完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差别化支持政策,针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明确要求,继续有效开展劳动力转移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对口资源扶贫、双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扶贫等多种形式的扶贫。要进一步激发民族地区群众的脱贫斗志,强化劳动致富、脱贫光荣、争当先进的思想,扶贫先扶志,脱贫必立志,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彻底根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观念,形成“想脱贫、要脱贫、真脱贫”的良好氛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云南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