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面广,具有长期性,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落实好中央政策,如何在空间上落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推动。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要摸清家底
我们往往对乡村资源缺少系统的梳理,更没有在空间上直观地反映出来,难免造成工作的忽视。我们要从管辖区域范围内(可以是县区整体、也可以是乡镇,甚至行政村)摸清有多少农田、多少山林、多少水面、多少道路、多少文化遗产、多少村庄,对基本情况做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摸清家底,为下一步乡村空间规划指引和管控打下扎实基础。
二要分区指引 分类施策
我区乡村面广量大,丰富多彩,有山区、圩区、丘陵、平原等形态上的差异,乡村振兴必须根据区域的差异化分区分类制定发展策略。我们具体要重点振兴哪些农村?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乡村给予什么样的差别化政策、措施?这些都需要我们系统、深入、全面地思考和研究。我们可根据管辖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交通等因素,充分尊重现状不同的用途和功能,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不同的功能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考虑基础和条件差异,充分挖掘和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布点和各项设施配置的需求,分区管控,分类施策,按照分区分类的思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当然,在一定区域内的乡村,在相同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相当的共性,以区域为单位推进乡村建设更经济、系统、高效,那么我们就可以以这个区域为单位,更利于统一部署,推进实施。
三要梳理乡村空间体系
乡村空间中有呈点状分布的重要景点、重要农业点、村镇居民点,也有河流、山脉、公路形成的脉络与线状空间,还有广袤农田、村庄形成的面状空间等。在梳理体系基础上合理布局,要有重点有一般、有积聚也有放松,做到点线面结合。既要有明确的近期任务和目标安排,也要有远景展望,在近期与长远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有重点有先后,按不同的建设标准、规模、时序,分步实施、滚动科学的推进,有步骤的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四要优化项目配置
不同的乡村在社会事业、文化、产业、乡村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化的需求,总体看项目配置又存在分布的不均衡,我们要通过优化项目配置,补齐短板,发展重点,均衡布局。要根据乡村不同的资源要素,依靠有活力、有资源、带动力强的村庄,因地制宜地采取“小集中、大均衡”的模式有效推进,从而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人口流失的空心村,应退宅还田还林,恢复生态,实施生态治理。
五要多规协调 相互融合
这些年国家在农村产业、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实施了很多建设项目,但是不少项目之间缺乏协调,利用效率不高;同时有些项目只注重功能建设,没有与周边的乡土环境相协调。希望通过空间规划指引、多规协调把这些项目统一起来,最大价值地发挥建设项目的综合作用。乡村产业重点要基于更高效、更生态、更智慧的农业;其次应该注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针对有工矿、商贸、旅游基础的乡村,要更好地发挥,未来乡村对工矿厂房、农业大棚、河塘沟渠、农业种植、树木绿化、建筑风貌等,都要进行系统的管控和引导。但不要村村搞旅游,村村搞工业。
六要乡村建筑风貌要和谐统一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城市房价太高,我们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民望“房”兴叹,只好在农村建房。但是乡村房屋建设风貌存在着一定的布局混乱、简陋呆板等问题,与自然和乡村社会不和谐,也出现了很多破坏乡村风貌的现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今天提出振兴乡村,是要乡村功能完善、人居环境美丽宜居,各具特色,还要达到乡村发展有人气、有活力,适合生产生活“诗意栖居”的美妙意境。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逐步完善;环境要干净、整洁;风貌要美丽而有特色;乡村环境还要有意境,达到诗意栖居,乡村要建设的比城市更让人向往。未来要用本地的建筑材质、传统的形式和图案、绿树掩映的方式做出和谐统一、美丽而有特色的风貌。乡村风貌要充分尊重地域、民族、乡土,要反映生产、生活,要体现时代和文化。
七要用新发展理念抓农业
在农业发展中,各地采用“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 强调规模化的生存和发展模式,打造农产品优势舰母,强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涌现出“柿子之乡(县)、红枣之村”等特色乡村。往往是规模上去、产量也上去了,效益并没有发挥。经常看到一些地方菜农、果农等收成很好却无人问津,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如“新疆百亩红枣落一地无人问津,枣农怒砍枣树当柴烧”、“满山柿子连续4年无人采摘,村民呼吁深加工企业”。
工业和农业的劳动生产过程不同,发展规律也不相同。不能单纯地从经济角度,用工业化理念来发展农业。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农业生产自然规律、生态发展规律。农村果蔬无人问津,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常现,为什么在城市里,果蔬等农产品的价格依然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积极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区域性和全国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流通、服务等领域应用和渗透,促进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
八要激活乡村的内生力量
我们要把乡村能人吸引回乡,多培养乡村能人,多培育集聚人气的产业业态;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给予式的帮助,要把乡村人的利益考虑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要把他们的思维方式摸透弄清楚,遵循他们的思路去引导,激活他们的创造力,自下而上,上下联动;要多给他们提供低门槛的、低成本的空间,特别注重一些适龄人口的需求,多给他们发展机遇,政策上给予支持,激活自身造血能力。乡村是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熟悉是城市所欠缺的。传统乡村社会是按姓氏宗亲建立而成,对乡村的稳定和发展起到很大作用,未来乡村要把这种东西恢复和保留下去,这是人的精神所在。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市宣州区铁路工作(电力协调)办公室)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共产党员网 2017-12-2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