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黄文涛:抓好产业扶贫关键点

[ 作者:黄文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16 录入:实习编辑 ]

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期,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产业扶贫作为“造血”扶贫的重要举措,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都将相当比重的扶贫资金用于发展地方产业,带动了大批农村贫困群众脱贫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地方存在产业片面扩大化的做法,随意上马扶贫产业项目或项目缺乏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和技术管理支撑,加上扶贫办法陈旧、产业项目同质严重,等等,使得宝贵的扶贫资金没有真正用在“刀刃上”,有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困户的困难,产业扶贫难以收到实际效果。因此,应创新理念和思路,注意抓好产业扶贫几个关键点,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脱贫产业。

切实增强产业扶贫针对性。精准选择脱贫对象、精准选择脱贫产业,根据贫困户的资源禀赋开展产业扶贫,在产业选择上要宜产则产、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切忌一刀切、广撒胡椒面。对于那些不具备发展产业基础的贫困户、贫困地区不应勉为其难上马项目,需要兜底保障的贫困问题不能扔给产业扶贫。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产业怎么搞,关键看市场。政府应做好政府该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要重点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市场主体,而不是过多干预产业本身。因为,产业扶贫最终要通过龙头企业等具备资金、技术和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推动。

注重采用现代产业发展方式。鼓励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推动产业发展。要避免散种散养、单打独斗等落后生产方式,切实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来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打造绿色、科技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特色农业。

加强脱贫产业发展成果考核。一些地方的产业项目,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就匆忙上马,有的项目刚起步就要求“分红”,导致政府不仅要养活贫困户,还要养活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扶贫项目,使得“造血”变成了“输血”“失血”。应加强对扶贫产业的指导,减少指挥,防止越俎代庖、急于求成现象发生。应及时协调督查各地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产业发展的跟踪服务和后期扶贫产业成果考核,加强扶贫产业“回头看”,防止扶贫产业事后“烂尾”、闲置或遗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广西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