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毛明江:城乡一体化是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作者:毛明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14 录入:王惠敏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多位专家表示,城乡一体化是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公报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做出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城乡一体化之后,我国的改革和社会发展才是真正公平正义的,才能为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和巨大动力。

  必须消除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

  长期研究城乡一体化的专家赵国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赵国峰表示,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表示,城乡一体非常重要。我国的城市化现在是一个割裂的城市化,农民工进城之后是以劳动力的方式加入到城市化过程中的,不是以消费者的方式,不是消费者和劳动者的统一。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也认为,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是农民为社会的主要服务群体,却与城市人口之间有着较大的“剪刀差”,如农村社保、医保、收入、受教育机会、就业结构等资源配置上,显示出极大的不公平。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工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则主要为妇女、儿童、老人,从而产生了多重矛盾。

  另外,有专家表示,户籍一直与教育、社保、医疗等诸多福利挂钩,城乡户籍之间差别较大,大量在城市工作和居住的流动人口无法享受与市民的同等待遇,户籍差异也成为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农民工没有获得城镇户籍,造成的结果是,他们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全、就业不稳定、整体劳动参与率不高。

  让农村享受现代社会发展的成就

  “三中全会公报将城乡一体化发展列为重点之一,其实是中国发展到现在,越来越意识到城乡关系必须改变。”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辛鸣认为,过去我们也说要处理好城乡关系,但更多时候还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尽管多次提出工业反哺农业,但事实上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没有改变,农村的资源依然大量流向城市。

  他表示, 公报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体制安排,让农民的权利得到保障,把更多的工业成果、城市化成果转移到农村,让农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分享现代社会发展的成就。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目前整个经济结构中工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农业比例越来越小,而农业又要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就要通过工业促进农业。工农互惠意味着不能再由农业补贴工业,目前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要消灭这个剪刀差,意味着粮食价格该涨得涨。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易鹏表示,在去年召开的十八大上,报告再次明确,“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虽然表述不尽相同,此次公报中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之前两次提法内涵一致,关键是将这些原则落实。

  多家券商也认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和执行面临老龄人口激增、城镇化加快带动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增加、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矛盾突出、经济放缓带来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实现依赖于更深层次改革,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其中,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值得期待。

  户籍改革有望循序渐进推进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方式上,“三农”研究学者唐景明认为将在五个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精简乡镇政府机构;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繁荣农村经济。

  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对于城镇化是层次更高、更具全局部署的。而城镇化发展要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和一体化,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更全面、更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城乡一体化对于城镇化的发展是通过全局统筹、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他认为,未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城市的发展会受到限制,而农村周边将会形成更多卫星城市,并以此作为城乡间的纽带,通过新型城市化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多位专家表示,户籍制度改革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绕不开的关口。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现行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对于户籍问题,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副秘书长陈宝存存认为,由于一线城市的户籍附加值过大,包括高考、购房等优惠,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户籍差异化的问题。而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城镇户口没有很大附加值,应该能尽快放开。

  他认为,应该根据市场的具体需要,循序渐进地解决二三线城市的城乡户籍差异问题。“今后应根据人们的实际生活地区来制定,他们在城市有工作,有住房,哪怕是租住,那就应该解决户口,至少要让他们能享受当地户口所附带的福利与保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证券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