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例
编者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转变,古城古镇古村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系列变化。其中,尤以“互联网+智慧旅游”的模式最为突出。事实上,不只是古城的旅游产业要紧跟时代转变发展思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与时俱进,更要通过先进技术来实现文化的传承。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智慧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所谓“互联网+智慧旅游”,即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实现方便快捷的效果。在以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古城镇旅游发展产业来看,互联网+智慧旅游更是可促进古城镇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关于“互联网+”趋势下古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龙门石窟发展简介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之一。
二、“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模式的基本内容
2015年,龙门石窟与腾讯开展合作,正式开始“互联网+龙门”的发展模式,双方充分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将腾讯互联网技术及资源与龙门石窟产业有机结合,让“互联网+”成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新动力。据了解,自上线以来,龙门石窟微信公众号平均每天增加粉丝9000人,智能语音讲解功能平均每天超过12万次点播,微信购票功能仅上线20日就有超过13000位游客使用,成为国内“互联网+”智慧旅游的典范。
据了解,龙门石窟的智慧旅游模式主要分为四大类:
1.在互联网+购票方面,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自主购买电子票,方式包括在龙门石窟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内购票、景区入口购票墙扫码购票、在各类宣传广告等媒介上扫码购票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人流高峰期的拥堵风险,减轻了景区的人工售票压力。
2.在互联网+游园方面,实现了从“观光”到“体验”的转变
“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上线运营后,游客可以体验三大类十项产品,具体包括:扫码过闸机,实现3秒自助快速入园;向龙门石窟景区官方微信服务号回复景点数字编码,即可体验对应景区内64个景点的语音讲解、文字及图片说明;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可以参与“体验360°全景洞窟”、“拜卢舍那上心香”、“龙门送您祈福魏碑”、“卢舍那下许心愿”等互动体验项目。
3.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实现了从“大众”到“个体”的转变
统一管理智慧龙门平台,不断积累游客大数据,利用后台数据分析,根据游客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推介、旅游服务等,逐步探索“龙门+”的新服务模式;设立微信在线客服,实时与游客保持互动沟通,针对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快速高效地解决游客咨询、诉求、求助等事宜。
4.在互联网+宣传方面,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势宣传渠道和影响力优势,借助腾讯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手段,对腾讯QQ用户和微信用户开展高密度的立体宣传,塑造龙门石窟景区品牌新形象。
不可否认,在传统旅游行业融入互联网+模式后,真正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龙门石窟景区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线投放当地特产、酒店住宿及娱乐设施等更多旅游产品信息,营造新的旅游消费业态,助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龙门+”产业新格局,为全国古城镇旅游业如何与互联网融合,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标杆和典范。
三、对于传统古城镇开发模式的启示
1.“互联网+”成为活化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古城镇古村落较多,但多由于历史久远,战乱频繁,现存文物和都城遗址的展示处于静态、孤立运作阶段,旅游观赏性不强,可体验性较差,游客很难从中领会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那么如何把静止沉默、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转变为生动活态的文化旅游产品,其中必然需要活化历史文化遗产的措施。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可借助互联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手机等智能终端,对景区文物资源、传说典故等进行活化,将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情形进行再现,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和感受。
2.“互联网+”有助于促进对古文物的深层次保护
目前中国古文物的保护传承,大多停留在表层,仅是进行基本收藏保护,或者进行图片文字等基础资料的记录。这些弊端对于深刻发掘文物内涵,展现中华古人先进技术与高超智慧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但通过“互联网+”模式,以及利用先进技术,如3D扫描技术对古文物进行彻底扫描与记录,使古文物从内到外,从表层到工艺技术一一展现,为园区文物保护与开发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同时通过互联网终端,自动对各地各类文物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发现其中基本的发展规律与异同,为还原中国古代先进技术与真实历史做出贡献。
3.“互联网+”打造各方协作共赢的高效平台
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可以提高效率的工具,同时是未来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特征之一。在各个领域,可以通过互联网工具去集中化,打造四通八达、相互联接的蜘蛛型发展模式。尤其在古城镇开发中,互联网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不仅做到对古文物的保护传承,更可对精神文化进行守护和发扬,政府也可通过“互联网+”沟通社会与民众,建立健全三方联动的保护机制。在古镇开发过程中,“互联网+”还可起到辐射带头作用,因为它可协同周边区域,打破实体地域的经济集合概念,真正发展区域化经济,实现共同致富。
四、个人感受
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开发不应只依赖于秩序化管理等传统发展模式,而应积极与时代接轨,以新技术进行古文物传承保护,以新思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管理,以新发展进行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以新方式缩短文化遗产与受众的距离,以开阔思维拥抱世界、拥抱未来,只有这样,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最终的传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