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一财经新金融峰会暨科技助推普惠金融主题论坛上,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围绕论坛主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数字化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我对此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数字化使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成本更低、门槛更低、效率更高,能够解决很多业内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在20世纪70~80年代,计算机已经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如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些东西对数字金融的发展作用更大。
人们普遍认为,数字化解决了普惠金融面临的三个问题,一是成本问题,二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风险问题。但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有理念、有追求、有把普惠金融做好的愿望和价值观。今天诸多大银行以及各种各样的正规金融机构为什么落实不到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呢?其实不在于什么成本,也不在于信息不对称,更不在于风险,而在于没有理念、没有追求,没有普惠金融的价值观就做不好普惠金融。普惠金融通常所面临的几个问题不是说不能解决,是难解决,但还是能够解决。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就要从中国文化中道和术的角度去理解,道就是追求,余下的就都是术的问题。
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说做普惠金融,实际上做假的比较多,做偏的比较多,做样子的比较多,距离真心实意推动普惠金融相差甚远。数字普惠金融本身是个发展方向,由于它门槛低、成本低、效率高,可能到达一定发展目标。但是,如果可能到达但你不想到达,或没有愿望到达,没有理念也没有追求同样解决不了问题。中国目前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可以把中国真正的低收入群体,尤其在农村的低收入群体的扶贫、脱贫任务完成,而且是用普惠金融的方式完成。普惠金融并不是特惠式金融,特惠式金融就是搞补贴、担保、小额贷款,在特定时期是可以的,为了解决矛盾可以实行,但它不可持续,同时会存在好多问题和很多负面作用。无论是数字普惠金融或普惠金融,还没有人能够真正把超过5000万人口的脱贫问题解决,况且,脱贫以后还得能继续巩固、循环、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才叫普惠金融。蚂蚁金服说要搞千县万村,这个提议好,但能不能做到还有待观察,计划有了,规划有了,方案有了,至于能不能做?我不敢肯定,因为要和政府的信息形成征信的全面信息。
真正的数字普惠金融理论上能解决扶贫信息不对称问题,或者风险偏大、成本偏高、没有抵押担保诸如此类的矛盾可以解决,但对弱势群体可以解决吗?偏远地区的矛盾能解决吗?如果只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讨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容易得很,目前也做得不错了,好像在世界上都很领先。然而我们如果到下面去看、到农村去看、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去看,会发现情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们能不能在这些地方做好呢?举个例子,近日我们有一位教授带着学生到广西、四川、贵州三个省的贫困县做调研,给超过1000名农民做面对面问卷调查,发现能够玩微信的只占其中的10%,能够玩微信支付的只占1%,这跟北上广深能比吗?因此,大家不要太乐观估计眼前的情况,数字普惠金融很重要,也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可是如果只有意愿没有决心,不好好去做,就是做秀,就是形象工程,为自己添一点儿所谓的功劳。但是,真正为我们老百姓、为弱势群体,包括城乡小微企业、农民、老年人、残疾人做事情,有多少人服务到了?服务的覆盖面有多少?敢把数字拿出来看看吗?数字普惠金融作用很重要,但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普惠金融路很长,数字普惠金融的路更长。
来源:国际融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第一农经内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