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古时叫菱,又称水粟子、沙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常见的品种有元宝菱、和尚菱、懒角菱、白菱、红菱、乌菱等,长江流域栽培最多,尤以湖南汉寿县境内最盛,距今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寿县菱角种植面积近80000亩,产量近10万吨。
一、汉寿菱角产业的优势
1、资源优势。一是水利资源优势。汉寿县有各类水库211座,总库容1.19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湖泊72个,大小河流8条,蓄引提水总量6.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6.95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4.3千公顷,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菱角的科学栽培。二是气候资源优势。汉寿县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具有光热充足、雨水充沛,冬季严寒期短、夏季炎热期长,四季温度大、昼夜温差小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7°C,年日照1688小时,年均降水量1367mm,全年无霜期278天,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菱角的良性生长。三是地理位置优势。汉寿县地处洞庭湖区域,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56公里,东抵益阳和沅江,南连安化接桃江,西毗常德市鼎城区,北通南县与安乡,石长铁路、319国道、长常高速公路、S205省道均穿境而过;沅、澧两水四季通航,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交通条件非常适应菱角的快速发展。四是人力资源优势。汉寿县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富余劳动力多,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占农村社会劳动力比重达30 %左右,具有发展菱角产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五是生产技术优势。汉寿县自古就是菱角种植的基地,世代传承菱角种植技术,现又获得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汉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支持。
2、价值优势。一是菱角的肉厚而味甘香,鲜老皆可,生熟皆佳,生食可当水果,熟食能代粮,老少皆宜;久吃菱角可以减肥健美,还可护肤乌发美容,被视为养生精品。二是药膳价值。每100克鲜菱肉含蛋白质3.6%、脂肪0.5%、淀粉24%,并含有尼克酸,核黄素、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中医认为:食菱角可以“安中补五脏,补饥轻身”,被视为进补的药膳佳品。三是药用价值。菱角是一种抗癌的药用食物,用菱角可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乳腺癌。台湾的专家、学者研究结果表明,菱角含有一种叫AH-13的抗癌物质,这种物质对腹水型癌细胞的变性和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日本以菱角为主要成分,制造了一种轰动医学界的抗癌药WTTC;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食用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实粉粥益胃肠,解内热”,还有“行水、祛暑、解毒”之效;古籍《齐民要术》中云:“菱能养神强志,除百病益精气,”被视为治病救人的药用神品。四是附加价值。菱的茎叶可作家畜的青饲料,叶柄可作蔬菜食用,菱角壳可以作燃料使用,粉碎发酵可提炼酒精。
3、市场优势。一是需求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已成为一种时尚。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种新的理性消费观念应运而生,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天然的、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优质的果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既为果品生产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果品生产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菱角产品正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产品供不应求。二是价格优势。菱角的粮药兼用功能及环保无污染的绿色特色正迎合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使优质无公害无污染菱角、菱角制品及其附加产品具有其它果品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666平方米水塘通常可产1500kg菱角,按4元/kg,可达6000元收入,相比其它水果产量不相上下,但因其基本不用农药化肥,且以它为原料加工的食品价格一般是其它果品的3—5倍,甚至更高。三是政策优势。温家宝总理就如何做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作出了专门指示,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通力协作”;回良玉副总理指出“野生植物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战略性资源,要从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汉寿县政府对如何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菱角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强做大菱角产业出台了相关的促进措施与办法,以开拓菱角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二、汉寿菱角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1、现状。一是菱角资源遭到破坏,大家没有保护意识。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汉寿湖区的沟、港、塘、内河及垸外河、湖浅水处到处都有菱角的生长,每到夏秋季节,水面一片翠绿,加点白、红豆粒小花,到处一片迷人景色,正如古诗中所写的那样:“丛丛菱叶随波起,朵朵菱花背日开”。后因开挖和疏通沟、港、渠道、河流和“平废造田”、“修堤护垸”、“池塘清洗”等,菱角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般沟、港、渠道、池塘已无菱角生长,加上菱角苗是上好的喂猪饲料,遭到当地居民的绞割,河道、湖泊的菱角生长数量亦明显减少。二是菱角产业发展很慢,种菱人积极性不高。目前,野菱角被肆意采摘,因其野生,谁采谁得,又因菱角肉的价格上涨,当地居民只顾眼前利益,只采不种,成片分布的野菱角已不多见,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种可食环保濒危的野生菱角难保不被灭绝。如今,菱角生产未进行有效的产业化开发,使家菱的生产效益较低下,挫伤了种菱人的积极性,致使菱角生产走入了低迷。三是菱角产业化规模小,没有菱角良繁基地。汉寿县只有“红菱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从事菱角的收购、加工、销售,虽然在全国同行中是首屈一指的公司,产品也销往全国各地和少许出口,但规模不大,开发不足,公司进行了许多品种改良,没有成功,还是源用传统的品种,没有建立真正地良繁基地。
2、问题。一是采什么卖什么,没有精深加工的理念。鲜菱角的收获季节是每年的7月—9月,每到此时节,菱塘里到处是采菱人的身影,一片繁忙景象,乡镇、县城街道旁随处可见肩挑背扛的卖菱人,饭馆的餐桌上是必显的佳肴,正如古诗中所写:“绕城菱莲一千顷,三秋菱歌满街头”。为保证菱角的新鲜度,一般是昨天采今天卖,卖不掉的倒在坑里当肥料,菱角的生产还保持着传统甚至原始的种植和利用方式。二是种什么收什么,没有规模化产业化的理念。汉寿菱角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化程度的基地凤毛鳞角,品种没有改良,产品质量还不稳定,绝大部分是单打独斗的分散生产形式,没有形成种植规模,没有良繁种植基地,企业要发动商贩,走乡串户收购,品种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规划与设计,没有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管理的经验,企业加工时因缺乏稳定的原料来源不能大规模发展,因而制约了菱角产业的发展。三是收什么卖什么,没有现代企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理念。汉寿菱角的加工企业只有“红菱食品有限公司”一家,加工也是对传统工艺的简单继承,通过保鲜技术延长菱角的食用时间,然后进行简单包装出售,缺乏深层的开发与研究,没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品牌响的产品,致使企业加工效益不高市场占有率低,菱角产业生存发展遭遇巨大挑战。
三、汉寿菱角产业的发展对策
1、抓良繁基地建设。汉寿水多田肥,山青地阔,非常适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菱角是汉寿的传统农作物。汉寿发展菱角产业应以发展绿色和环保产品为特色,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改良品种,建立菱角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一是标准化种植。汉寿大南湖乡尚有成片的菱角分布,有利于建设标准化基地500亩,基地建成后可辐射涵盖湖区大部分乡镇菱角种植面积1500亩。二是专业化种植。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牛米业”为平台,组建“菱角专业种植合作社”,按品种分区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壮大稳定菱角资源。三是科学化种植。在汉寿县罐头嘴镇建立良繁基地50亩,加强技术培训,搞好科研开发,选育精良品种,提高单产,改良菱角品质,打造优质高产菱作物带,建立菱角优质资源基地和科技示范户20户,带动周边良种菱1000亩。
2、抓加工基地建设。汉寿县菱角产业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以发展绿色和环保生产为特色,建立无公害、绿色菱角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牛米业”联合“红菱食品有限公司”,组建一家进行菱角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股份制公司。二是通过协会组织,引导分散的农户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打造菱角产业化经营组织。三是通过招商,引进先进技术和品种,与本地企业及基地农户经营组织之间的联合,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菱角食品品牌,形成具有规模、品牌、效益的菱角产业的龙头企业。
3、抓品牌战略建设。菱角企业应致力于高起点、大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强企树形象,强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推进菱角产业品牌战略化,打造一流的菱角产业化经营企业。一是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加大技改投入,争取扶持资金,扩张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产、供、销、研一体化经营。二是打造驰名品牌,建立稳固基地,富裕地方农民,促进农民种植菱角增产增收,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完善营销体系,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扶持与营销相关的物流经营组织,提高菱角食品知名度。四是加强企业生产、检验渠道,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严格工艺流程,生产标准,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发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品牌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来源:汉寿县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