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及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收入预算完成情况

200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3800万元,为调整预算182000万元的100.99%,比上年增长31.02 %;完成全市统一口径的地方财政收入144727万元,为调整预算143550万元的100.82%,比上年增长32.29%,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地方财政收入考核任务;完成上划中央两税39073万元,为调整预算38450万元的101.62%,比上年增长26.50%;完成上划中央、省市所得税  26509万元,为调整预算31068万元的85.33%,比上年增长19.07%;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31426万元,为调整预算30900万元的101.70%,比上年增长52.23%;完成县级一般预算收入86792万元,为调整预算81582万元的106.39%,比上年增长30.53%

1、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分项完成情况

工商税收5930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6.89%,比上年增长34.91%;

耕地占用税50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5%;

契税48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 37.14%;

非税收入(包括排污费、教育费附加、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资有偿使用收入等,下同)1768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8.51%,比上年增长17.64%

2、征收部门完成情况

国税部门完成60003万元,为调整预算60000万元的100.01%,比上年增长22.99%;地税部门完成68001万元,为调整预算68000万元的100%,比上年增长34.11%;财政部门完成55796万元,为调整预算54000万元的103.33%,比上年增长36.78%

(二)支出预算完成情况

全县完成财政总支出279018万元,为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调整预算224200万元的124.45%,比上年增加 57764万元,增长26.11%。

支出分项完成情况为:

基本公共管理服务支出35588万元,为调整预算35260万元的100.93%,比上年增长21.75%

公共安全支出11376万元,为调整预算7753万元的146.73%,比上年增长22.48%

教育支出49826万元,为调整预算42164万元的118.17%,比上年增长34.09%

科学技术支出3543万元,为调整预算2967万元的119.41%,比上年增长43.27%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09万元,为调整预算987万元的163.02%,比上年增长1.96%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8290万元,为调整预算29976万元的127.74%,比上年增长31.65%

医疗卫生支出21094万元,为调整预算13880万元的151.97%,比上年增长64.18%

环境保护支出7455万元,为调整预算6610万元的112.78%,比上年增长186.29%

城乡社会事务支出8487万元,为调整预算5019万元的169.10%,比上年降低2.01%(同比降低的原因是上级专项减少);

农林水事业支出40295万元,为调整预算30210万元的133.38%,比上年增长17.44%

交通运输支出10694万元,为调整预算6396万元的167.20%,比上年降低30.22%(同比降低的原因是上级专项减少);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0351万元,为调整预算9926万元的104.28%,比上年增长12.67%

其他支出(包括税务部门征管经费、人武部经费、贷款利息、住房公积金等)6090万元,为调整预算5664万元的107.52%,比上年增长13.85%

国土出让金支出34320万元,为调整预算27388万元的125.31%,比上年增长42.08%

(三)收支平衡情况

2009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级给予的税收返还补助、各项结算补助、上年结转支出及结余等,减去一般预算支出和上解支出后,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二、2009年财政工作情况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财税部门围绕“奋力抢擂先导区,加速挺进五十强”目标,科学应对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减收增支因素明显加剧的不利影响,坚持科学理财促发展,为民理财建和谐,依法理财提效益,紧扣增收节支重点,加快精细管理步伐,预算运行积极稳健,收支再创历史新高,并提前超额实现了“十一·五”既定目标。

(一)把握政策导向,服务经济发展,蓄足财政增收后劲

大力培植财源,实现财税运行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2009年,财政部门牢牢把握中央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一揽子政策的契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挖掘财税增长潜力。一是重点支持园区建设。突出财力支持重点,全力打造县经开区和金洲新区两大经济强势平台。全年安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预计兑付园区收入体制分成资金近1亿元;由财政提供担保或兜底到位贷款2.15亿元。财政支持两大园区建设的资金超过了6个亿。二是积极帮扶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抵扣固定资产购置增值税5000多万元,与企业共渡了难关;安排工业发展基金1800万元,为71家企业争取上级节能技术改造专项资金1978万元 ,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帮助企业消除了发展障碍;扩充担保公司资本金,有效发挥融资功能,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8亿元,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三是着力激活第三产业。兑付购房补贴2204万元,拉动了房产投入和销售;兑付家电、汽摩下乡补贴2256.6万元,安排农贸市场提质改造、“万村千乡”工程280万元,刺激了农村市场消费;调度资金5000万元,支持了灰汤温泉度假区、沩山风景旅游区开发。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烟叶税返还2260万元,实现了农民和财政双丰收;农业综合开发投入3200万元用于菁华铺规模农业开发、沩山富硒茶基地等重点产业化项目建设,农业资源和资金的整合效应逐步显现;投入716万元支持生猪、米业等一般产业化优势项目。

(二)完善征管机制,多措并举抓收,壮大财政综合实力

今年以来,面对诸多减收因素,县政府进一步强化调度、分析、通报等抓收措施,保证了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月入库进度和增幅始终位居全市前列。一是完善征管机制。健全了财税三局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国土、房产等重要执收单位纳入考核范围,督促预算收入单位立足目标找差距,明确措施求突破,形成了“时间往前排,进度往前赶,提前冲刺,多收超收”的抓收氛围。预计全年收入过千万的单位达14个,其中玉潭镇2.5亿元,经开区、金洲新区跨过了2亿元、1亿元台阶,另有5个单位过5000万元,挑起了全县收入的半壁江山。二是规范征管秩序。财政部门积极发挥协税护税作用,与税务部门齐抓共管,通过所得税汇算清缴、全员全额申报、运用纳税评估软件实行分类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源的监控;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运用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系统,严格了征收项目和标准;全面推进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直征直缴,完善了“先税后证”、“税后用地”、纳税申报等制度,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稳步推进。三是堵塞征收漏洞。发挥稽查和税侦的拳头作用,加大了对偷税漏税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清欠计划和责任,采取“清理核实、限期收缴”等办法催缴欠税,切实做到了应收尽收,颗粒归仓。2009年,在财政总收入规模取得新突破的同时,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县级收入中税收收入占79.62%,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

(三)关注弱势群体,改善民生福祉,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的理念,重点安排资金解决人民群众当前生产生活中最急迫的困难,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8827万元,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7437万元,良种补贴2196万元,退耕还林和生态效益林补助等2050万元,水库移民后期扶植762万元,农村中小学改危738万元,石油价格补贴250万元。社会保障不断完善。重点安排城乡低保资金851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0522万元,大病医疗救助资金615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450万元,计生奖励扶助577万元,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资金320万元,安居工程资金1314万元,落实军转干部待遇资金690万元。“三农”投入逐步加大。重点安排县乡公路建设资金15383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1218万元,水利建设资金5309万元,动物防疫资金364万元,扶贫资金568万元。

(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提升财政理财水平

一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元月1日起在108家预算单位铺开。全年支付系统共支付资金135000万元,其中直接支付29194笔,支付资金131969万元,直接支付比例达97.75%。二是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系统在388家执收单位全面上线运行,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实行综合预算打捆,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四是公务卡消费在17家县直单位成功启动,运行良好。五是进一步完善工资保障体系,县财政共计安排支出8079万元,稳步推进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等改革。

2009年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科学部署,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同心协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财政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可用财力的增长与财政保障、配套或兜底的需求矛盾较为突出,增加了预算安排和执行的难度;二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职能保增长、保稳定、促发展,还需研究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三是预算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仍需深化,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透明度仍需不断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采取有力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三、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0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指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抢擂先导区,决胜大河西,崛起中西部,挺进五十强”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以“增收节支、提升绩效,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进财源建设,壮大收入规模,调优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不断加大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投入,有效提高财政工作的绩效水平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宁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结合全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以及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确定2010年财政预算收支计划(草案)。

(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

1、收入确定的依据

剔除财税自然增长因素,通过分析我县经济发展的走势,我们认为,2010年要实现高基数上的稳健增长,财政部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挑战面前想办法,机遇面前求突破。

一是发展有机遇。从宏观政策导向看,200912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仍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投资拉动、刺激内需的作用。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明确提出了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最高限价;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延长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适当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等一揽子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为经济保持企稳向好态势创造了条件。

二是增收有潜力。从乡镇、园区发展态势看,县经开区的青岛啤酒、加加集团新上生产线,海大铝材、中财化建、杉杉新材料、聚力催化剂等项目投扩产,预计新增税收1亿元左右;金洲新区的三一重工、圣得西生产基地、归一建材、宏宇耐磨、龙丰铝业、鑫州智能等项目投扩产,预计新增税收1亿元左右。骨干乡镇后劲较强。预计玉潭镇新增3500万元、城郊乡新增1800万元、白马桥乡新增1500万元,夏铎铺镇新增 1400万元,历经铺乡新增800万元。从三次产业发展形势看,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烟叶、优质稻、油茶、生猪等特色种养业迅速壮大,预计烟叶种植新增税收4000万元(含烟叶税、增值税、所得税)。工业经济蓬勃发展,预计新增工业项目160个,计划投入92.7亿元。邦宁农产品电子交易所、豪德商贸市场、灰汤中部华天城等一批标志性商业、旅游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房地产预计新开工110万平方米,建成100万平方米,销售110万平方米,完成投入35亿元,预示着第三产业步入新一轮发展快车道。从项目投入拉动效应看,预计全年新开工项目320个,竣工220个,完成项目投入220亿元,完成建安综合税3亿元,其中长花灰韶高等级公路、京珠复线、石长铁路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预计新增税收1亿元左右。

在预测来年增收趋势的同时,对减收因素也必须进行充分考虑。一是国家延续执行的有关产业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如增值税转型改革、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调整、所得税政策调整预计将分别导致减收6000万元、2800万元、3000万元左右;二是煤炭资源逐步减少,运行成本不断增加,导致传统产业税收贡献率下降。特别是长沙矿业集团宣布破产,大成桥仁寿矿区、煤炭坝蔡家湾、喻家坳太平等7家煤矿的关闭整合,将造成三个资源型乡镇的税收出现滑坡。三是我县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还较为缓慢,许多企业更多参与的是产品制造加工的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微薄,创造的价值与享受的优惠政策不成正比。

2、收入任务的安排情况

财政总收入任务220000万元,比2009年完成的183800万元增加36200万元,增长20%。其中:上划中央两税46750万元,比上年增加7677万元,增长19.65%;上划中央、省、市所得税37960万元,比上年增加11451万元,增长43.20%;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94240万元,比上年增加7448万元,增长8.58%;政府性基金收入41050万元,比上年增加9624万元,增长30.62%。分解到征收部门的任务是:国税局7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997万元,增长18.33%;地税局82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3999万元,增长20.59%;财政局6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1204万元,增长20.08%

一般预算收入分项目安排情况:

工商税收65190万元,比上年增长9.92%;

耕地占用税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契税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83%;

非税收入17750万元,比上年增长0.36%

(二)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

2010年,安排县级一般预算支出17865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39550万元,增长28.43%。财政支出的安排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保有压的原则。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在兼顾一般的同时,优先保证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三个优先”,新增财力优先保障工资到位;优先安排民本民生支出;优先安排教育、新农村建设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二是收支平衡的原则。继续坚持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既体现实际需要,又考虑财力可能,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支出分项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872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4.61%

公共安全支出837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9.12%

教育支出3648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4.31%

科学技术支出199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5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9.09%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304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2.90%

医疗卫生支出426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1.81%

环境保护支出500万元,与上年持平;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17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48.92%

农林水事务支出14896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1.93%

交通运输支出415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57.98%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887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1%

其他支出(包括税务部门征管经费、人武部经费、预备费、贷款利息、住房公积金等)7422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2.56%;

国土出让金支出3413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6.07%

收支预算结果: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

(三)工作措施

一是深化体制创新,推进财源建设。按照“划分(收入)范围、属地征管、核定(收支)基数、增长分成、超收(分类)留成、短收分担、一定三年”的原则,制定新一轮县乡(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激发乡镇培植财源热情,进一步理顺园区财税体制,壮大乡镇实力,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促进乡镇(园区)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做大、做强、做优骨干企业,形成特色产业群,壮大支柱财源,提高园区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灵活运用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政策,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拓宽融资渠道。科学把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协同有关部门加强与上级沟通联系,及时捕捉政策和项目资金信息,争取上级对我县各项事业的资金倾斜,保持县域经济平稳增长。

二是强化财税征管,力保收入增长。进一步完善税源建设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全面调动征管部门和乡镇(园区)的积极性;全方位监控税源变化动态,健全重点税源税负评估体系;强化零散税收征管责任,做到既抱“西瓜”又捡“芝麻”;完善协税护税网络,推进“金财工程”和纳税“阳光行动”;采取依法治税与税务内部稽查相结合,加大对税收征管过程的监督。着力提升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强化契税、耕地占用税和国土收入管理,严格减免审批,加大对单位和项目的欠款追缴。深化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建设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规范账户管理,实行源头控收;加强票据管理,做到以票管收;理顺征缴关系,实现依法征收。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的监管,保障国有资本收益权不受侵害。

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建设公共财政。坚持“促进发展、关注民生”的理财思路,不断增强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立足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认真执行规范津补贴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确保各项法定支出的稳步增长和重点支出的及时到位。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乡用、投资评审等改革措施,稳妥推进和完善公务卡消费改革、厉行节约制度,严格规范、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标准和公务消费规模。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推进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保障性;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创收致富的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农村路网改造,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城乡一体化。强化财政监督,对社会保障、经济建设、财政强农惠农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进行重点监管,发现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推动财政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各位代表,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始终是加速崛起的根本,始终是财政事业的要务。2010年,将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财政工作压力更大,任务更重。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民生意识、创新意识,以扎实的作风,过硬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各项财政工作,为早日实现“五年五十强,十年过百亿”的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