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一)收入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2008年,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40000万元,为调整预算136000万元的102.94%,比上年增长29%;预计完成全市统一口径的地方财政收入109135万元,为调整预算106825万元的102.16%,比上年增长29.53%,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地方财政收入考核任务;预计完成上划中央两税30865万元,为调整预算29175万元的105.79%,比上年增长27.20%;预计完成上划中央省市所得税收入22610万元,为调整预算21432万元的105.50 %,比上年增长40.66%;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20610万元,为调整预算21610万元的95.37%,比上年增长37.12%;预计完成县级一般预算收入65915万元,为调整预算63783万元的103.34%,比上年增长25.74%

1、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分项预计完成情况

工商税收4342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89%,比上年增长20.32%;

耕地占用税4000万元,与调整预算持平,比上年增长138.81%;

契税3500万元,与调整预算持平,比上年增长41.70%;

非税收入(包括排污费、教育费附加、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资有偿使用收入等,下同)1499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3.22%,比上年增长23.01%

2、征收部门预计完成情况

国税部门完成48800万元,为调整预算46000万元的106.09%,比上年增长33.58%;地税部门完成50500万元,为调整预算49500万元的102.02%,比上年增长22.32%;财政部门完成40700万元,为调整预算40500万元的100.49%,比上年增长32.56%。

(二)支出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一般预算支出调整预算为124607万元,加上上级追加支出,全县预计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8994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52.43%,比上年增加28546万元,增长17.68%。

县级一般预算支出的分项预计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291万元,为调整预算26043万元的127.83%,比上年增长32.09%

公共安全支出8746万元,为调整预算6663万元的131.26%,比上年增长11.41%

教育支出33293万元,为调整预算27219万元的122.32%,比上年增长12.83%

科学技术支出2296万元,为调整预算1545万元的148.61%,比上年增长38.40%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98万元,为调整预算565万元的247.43%,比上年增长22.42%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1855万元,为调整预算10285万元的212.49%,比上年增长8.57%

医疗卫生支出11046万元,为调整预算3310万元的333.72%,比上年增长32.99%

环境保护支出921万元,为调整预算530万元的173.77%,比上年降低26.32%

城乡社会事务支出6317万元,为调整预算3835万元的164.72%,比上年降低5.14%

农林水事业支出19822万元,为调整预算9653万元的205.35%,比上年增长5.69%

交通运输支出9899万元,为调整预算2130万元的464.74%,比上年增长64.65%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8876万元,为调整预算6575万元的135%,比上年降低5.81%

其他支出5408万元,为调整预算4970万元的108.81%,比上年增长39.67%

国土出让金支出26780万元,为调整预算21284万元的125.82%,比上年增长23.78%

(三)收支平衡情况

2008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级给予的税收返还补助、各项结算补助、上年结转支出及结余等,减去一般预算支出和上解支出后,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目前,正处财政决算期间

二、2008年财政工作情况

2008年,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势,按照“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节财有方、管财有法”的科学理念,一方面实现了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实现了“三保一促”的工作目标,确保了全县财政收支平衡。

(一)坚持固本培源,发挥财政职能,着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围绕“支持发展、培源壮财”的思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强力推进“兴工强县”战略。全年安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130万元,全力打造经开区、金洲新区两大优质平台;安排工业发展基金和工业奖励1260万元,巩固和发展骨干税源;安排科技三项费用1410万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安排招商引资专项和奖励420万元,鼓励全县上下招大引强;完善金融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安排资金200余万元,调动银信部门放贷积极性;从今年起安排3000万元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帮助企业消除发展障碍;充分发挥县担保公司融资功能,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5亿元,破解企业资金瓶颈。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升温。积极落实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拉动投入,刺激市场;安排资金1350万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提质改造步伐,提高县城承载能力,聚集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安排资金800余万元,支持灰汤温泉度假区、沩山风景旅游区开发,提升宁乡旅游品味。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整合使用支农资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烟叶税返还920万元,烟叶种植规模实现翻番,农民和财政实现增收;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227万元用于双江口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农业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重点扶持宁乡猪保护和开发项目,成功申报世行贷款农业科技创新基金651万元;支持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沩山富硒茶基地建设,完成财政投资240万元。

(二)坚持均衡入库,强化征收管理,着力推动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一是加强收入调度。通过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及时召开收入调度会、分析会,按月通报全县财税收入情况,调动了各部门、各单位抓收主动性。预计全年收入过千万元的预算收入单位达12个,其中玉潭镇过两亿元,经开区过亿元;新增税收过5000万元的乡镇3个。二是强化征管手段。税务部门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监控机制,深化税负分析,优化征管环境,确保了税收足额入库。三是堵塞征收漏洞。大力清理欠税,深挖、细挖、广挖各类税源,切实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2008年,在财政总收入规模取得新突破的同时,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县级收入中税收收入占77.26%,同比上升一个百分点。

(三)坚持成果共享,改善民生福祉,着力构建科学的公共财政体系。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落脚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惠民政策不打折扣。全年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8832万元,良种补贴2381万元,石油价格补贴98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50万元,退耕还林和生态效益林补助1347万元,生猪高热病救助和能繁母猪补贴1550万元,水库移民后期扶植1144万元,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6239万元,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改厨524万元,农村中小学改危734万元,“万村千乡”工程和农贸市场提质改造216万元。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安排城乡低保资金776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7271万元,大病医疗救助资金648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330万元,计生奖励扶助437万元,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资金263万元,安居工程资金240万元,落实军转干部待遇资金575万元。人员工资得以落实。坚持预算足额安排,确保了人员工资按月准时发放;优先调度资金3311万元,确保了部分人员规范性津补贴提标及时到位。“三农”投入逐步加大。全年安排县乡公路建设资金15998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1792万元,其中村部建设资金1200万元;水利建设资金7777万元;动物防疫资金500万元;扶贫资金45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200万元。

(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提升理财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全面铺开。坚持以票管收,严格指标控制,规范账户管理,实施远程监控,全面规范乡镇收支行为,强化基层财务管理,遏制新增不良债务。二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启动试点。改革从筹备到试点运行,经历了接轨、过渡、整改、规范、创新、提高等过程。通过8家县直单位近两个月的试点,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方案已敲定并于明年元月1日起在全县108家单位推行。三是政府采购实现“管采分离”。今年12月份,“县政府采购管理中心”正式更名为“县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职责转换为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管理。实现“管采分离”后,采购资金的效益和腐败的源生性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四是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建设稳妥推进。根据《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意见》,我县于12月启动了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年内将实现以“收缴分离,以票管收”为核心的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目标。

2008年,财政工作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可用财力不足,收支矛盾突出,需要财政保障、配套或兜底的范围越来越宽,数额越来越大,可用财力难以满足各部门、各项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二是预算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仍需深化,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透明度仍需不断提高。三是控制行政成本的力度和勤俭节约干事业的意识仍需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上述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着依法理财的原则,通过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三、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9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壮大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为加快实现“抢擂先导区,决胜大河西,崛起中西部,挺进五十强”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结合全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以及2008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确定2009年财政预算收支计划(草案)。

(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

1、收入确定的依据

剔除税收自然增长因素,通过分析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2009年,实现全县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潜力与压力并存。

既有近年经济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又面临国家刺激内需政策和先导区建设带来的诸多机遇。一是工业支撑日益彰显,旅游品牌日趋成熟,农业产业和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潜力。2009年,预计县内工业新增投资100亿元,新增项目200个,将成为新的后续财源;兆山、楚天、加加等品牌企业挖潜扩改,将增税5000万元左右;邦普、族兴、盛海等新项目投产达效,将增税7000万元左右;2008年新增2万亩烟叶所形成的大部分税收将在2009年入库;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调整为17%,增税1200万元左右;佛文化节和温泉旅游度假品牌的提升,两日游黄金线路的火热,通程酒店的开业,将拉动旅游、交运、娱乐、餐饮、零售等行业新增税收3000万元左右。二是中央大手笔启动刺激内需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发展拥有更广阔的运作空间。三是先导区建设意味着宁乡将在项目布局、资金安排、财税政策等方面将得到上级更多倾斜,宁乡的发展和建设将得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关注和支持。

既面临政策性减收的严峻挑战,又面临刚性支出增长的巨大压力。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将减税3500万元,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由4%调至3%减税1350万元;所得税政策调整减收1000万元;契税、耕地占用税税率调整,收入规模缩小1200万元;工业用地、房地产用地出让量减少,国土收入净入库减少2000万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有关减免政策,非税收入预计减少近2600万元;中小房地产企业开工及销售情况欠佳,预计明年上半年房产项目税收将明显减少;煤炭产业销售难,全县库存煤炭达20万吨,且2008年对煤炭企业按销售收入预估利润率20%,按25%税率预征所得税,直接影响下一年度的税源,预计明年煤炭行业企业所得税至少减收1800万元。在政策性减收因素明显的同时,上级惠民政策要求县财政配套规模日益扩张,必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压力。

2、收入任务的安排情况

财政总收入任务16.52亿元,比2008年预计完成的14亿元增加2.52亿元,增长18%。其中:上划中央两税36825万元,比上年增加5960万元,增长19.31%;上划中央、省、市所得税28285万元,比上年增加5675万元,增长25.10%;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73490万元,比上年增加7575万元,增长11.49%;政府性基金收入26600万元,比上年增加5990万元,增长29.06%。分解到征收部门的任务是:国税局58500万元,比上年增加9700万元,增长19.87 %;地税局6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9500万元,增长18.81%;财政局46700万元,比上年增加6000万元,增长14.74%

一般预算收入分项目安排情况:

工商税收50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61%;

耕地占用税4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契税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8.57%;

非税收入15050万元,比上年增长0.40%

(二)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

2009年,安排县级一般预算支出13910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20774万元,增长17.56%。财政支出的安排,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保有压的原则。按照公共财政的支出方向,在兼顾一般的同时,优先保证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三个优先”,新增财力优先保障工资到位;优先安排民本民生支出;优先安排教育、新农村建设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二是收支平衡的原则。继续坚持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既体现实际需要,又考虑财力可能,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支出分项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77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3.98%;

公共安全支出767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7.09%;

教育支出29349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8.82%

科学技术支出161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5.90%;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5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77%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155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8.94%;

医疗卫生支出323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0.87%;

环境保护支出500万元,比上年预算降低5.67%;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75万元,比上年预算降低7.94%

农林水事务支出11291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9.82%

交通运输支出263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47%;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6775万元,与上年预算增长3.04%

其他支出659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2.33%;

国土出让金支出2508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54.07%

收支预算结果: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

(三)工作措施

一是以有效实施财税政策与科学引导财政投入为支点,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经营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继续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财政贴息、财政补助及创新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争创知名品牌,提升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产业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发展外向型经济,培植长效财源;积极落实激活房地产、零售业的相关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增长。

二是以突出勤征细管与争取上级支持为突破点,努力壮大地方财政实力。认真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随意减免税收,全面优化纳税环境;改进税源控管手段,完善税收征管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切实防止有税不收和无税强收现象,把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反映到财政上来;坚持依法治费,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既要严格按政策规定收齐、管好非税收入,又要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行为,把收费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资金扶持,以优势项目争资金,以政策扶持促发展,力争全县更多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发展规划。

三是以改善民生福祉和保障重点支出为出发点,努力调优财政支出结构。要完善工资保障机制,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干职工工资和离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提高待遇;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使困难群体日常生活有基本保障;要稳步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努力改善城镇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要加大对教科文等社会事业支出的保障力度,确保其支出依法合理增长,特别要落实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在有效保证民生和重点支出,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同时,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对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要铁腕控制增长。

四是以深化财政改革和强化资金监管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理顺县乡收入分配关系,建立新一轮“一定三年”的县乡财政体制;全面落实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采管分离、乡财县管乡用、非税收入征管信息化建设等改革措施,提高科学理财能力;围绕创建节约型、绩效型财政,以财政专项资金和财政性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为重点,科学评判财政资金支出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及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性;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的监管,促进部门单位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形成资金使用效益与资金获取能力对等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