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受结构性减税和“电荒”等多种因素影响,给全县财政收入任务全面完成带来了影响,特别是“6.10”特大山洪灾害给我县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复杂困难的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沉着应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收入保增长,优化支出保民生,支持发展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一)财政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预计完成5.06亿元,占预算的105%,增长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970万元,占预算的101.3%,增长20.7%;上划中央和省级收入21630万元,占预算的109.3%,增长19.7%。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20000万元,占预算的105%,增长21.2%;地税19000万元,占预算的105.6%,增长22.6%;财政11600万元,占预算的102%,增长15.6%。财政收入分级次完成情况是:县本级39400万元,占预算的106%,增长24.2%;乡镇级11200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8%

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18亿元(含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财政总支出预计完成17.8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18%,上解支出1500万元,预计本年度结余500万元。基金收入预计完成25400万元,基金支出预计完成25400万元,收支平衡。

(二)预算执行有关情况说明

12011年尚在执行中,上述数据可能会有调整,待决算正式编成并经上级财政部门批复后,再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查。

2、收入和支出与年初预算差别较大,一是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部分科目上级专项补助变动较大;二是财政部门收入增幅较高,主要原因是按财政部要求从今年起所有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

(三)预算执行的特点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定期召开收入调度会,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按照“摸底子、定税额、强责任、建机制”的思路,积极推进依法治税,加强和完善税源管理,努力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秩序,特别是加强了对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税收情况的监控,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且收入质量不断提高,税收比重达到7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省市财政的对接,配合各部门争项目争资金,2011年上级财政共拨入各类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资金12.1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

2、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巩固支柱税源、主体税源,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发展能力。2011年共筹融资金3.2亿元,支持县城建设、荣鹿路、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及园区建设等重点工程,荣鹿一级公路全线竣工通车,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稳步推进。落实优惠政策,支持科伦药业、颐通管业、向红机械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和技改资金3210万元,争取贴息及奖励资金850万元。落实扶持政策,完善财政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壮大有后劲、可持续财源,做大做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极,2011年全县纳入考核的重点税源企业完成税收收入15153万元,增长65%。其中:科伦药业入库5260万元,建材工业园入库3800万元,向红机械入库2052万元,颐通管业入库2020万元。这说明县域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潜能逐步释放,招商引资的成果初步显现。

3、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一是突出扶持“三农”。全县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2.1亿元,增长28%。拨付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项资金3535万元,加快了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拨付资金2360万元,积极实施小型病险水库治理、山塘清淤扩容、小农水建设、灌区改造等。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总投入1100万元,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安排农业保险费补贴 8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财政和金融保险联动支农新形式。下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639万元,支持了村级公益项目建设。拨付退耕还林资金1649万元,发放家电下乡补贴2560万元,打卡发放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8537万元。拨付资金635万元,对建制镇的集镇环境卫生进行了重点整治。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年人平1.5万元的标准,全额预算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按照政策提高了义务阶段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生年人均公用经费达到500元,初中生年人均公用经费达到700元。拨付校舍安全改造资金2650万元,改造校舍1.69万平方米。计划安排资金900万元,在县城建设一所大型示范幼儿园,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验收合格的乡镇幼儿园给予了支持。争取资金1366万元化解了义务教育其他债务。三是积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1亿元,增长35%。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切实保障了城乡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全面落实社保待遇正常调节机制,逐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积极落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农村特困人员救助和复退军人及优抚对象等各项政策。支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支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和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年发放资金6632万元。安排资金200万元设立了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和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及时救助,拓宽了救助渠道。四是支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全县医疗卫生支出2.12亿元,增长26%。拨付资金1460万元,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拨付资金1130万元,推进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拨付资金853万元,积极落实了药品零差价改革,推进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五是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全年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10750万元,新建保障性住房1616套。

4、全力支持抗洪救灾。610日,我县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山洪地质灾害,损失惨重,全县20个乡镇和一个国营林场不同程度受灾。特别是“五乡一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迅速启动了财政应急救灾机制,积极向上级汇报灾情,全县争取、筹集和拨付各种救灾资金11415万元,其中县本级投入资金3700万元,为全县抗洪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5、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一是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改革全面完成。县直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了财政零余额账户管理,县直部门单位全部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二是部门预算编制程序更加规范,采用省市财政部门统一的软件取代自制电子表格,科目运用更加规范,分类更加准确。三是财政投资评审范围不断扩大,全年完成投资评审项目80个,送审金额54434.56万元,审减金额2631.72万元,提高了财政投资效益。四是政府采购不断规范,2011年启动了公务接待及会务的政府采购工作,减少了非生产性支出。全年采购预算资金7688万元,实际支出资金6320万元,节约资金1368万元,节约率为17.8%。五是财政支出更趋科学合理,进度明显加快,财政运行已步入良性轨道。

2011年,预算执行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财政收入增势趋缓,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乡镇税源贫乏,工业园区对财政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改革有待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体制不够健全,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上还须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是全面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财政预算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和开创我县改革发展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2年预算草案是:全县财政收入计划581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地方收入计划318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根据财力测算,2012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70000万元(不包括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支平衡;基金收入计划12000万元,基金支出计划12000万元。

为全面完成2012年预算收支计划,我们将认真把握以下三个工作重点:

(一)注重基础,突出产业,加快推进“三农”发展。增加农林水事务支出,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改善基础条件和加强薄弱环节。一是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努力争取上级支农资金,预算内基础建设资金优先投向强农惠农项目,确保农业投入持续增加。二是加速农田水利建设速度。力争在洞庭湖综合治理、荣湾湖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治理等重大水利建设资金上争到更大的份额。切实做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山塘、水渠的清淤扩容改造。认真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治理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是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改造提升水稻、生猪、蔬菜、花卉、水产品、葡萄等优势支柱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化解乡村干部垫税形成的公益性欠账。

(二)加大投入,推进改革,加快改善民生福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推进民生领域各项改革,把解决群众突出难题与提升整体民生质量统筹起来,全面增进社会福祉。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加大特殊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校车安全投入。二是继续推进“医改”。加大财政支持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投入,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三是完善社保体系。按照政策和财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等困难群体补助标准;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提升就业水平;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缓解困难群众住房紧张的局面。四是加快文化建设。扶持公益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工程实施力度,支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活动,全面推行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五是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三)着力引导,强化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四化两型”发展要求,支持新型工业,培育新兴产业。一是继续实施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形成消费和投资驱动机制。二是引导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业升级。扶持重点产业、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三是强化节能减排,争取政策支持,引导鼓励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三、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确保完成2012年预算任务

2012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经济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县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计划,在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采取新措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力求新成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一)突出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培植新型财源,巩固壮大优势财源,支持抓好后续财源,促进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协调增长。一是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支持重点和规模企业发展,增强骨干企业对财政的支撑作用。三是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提高民营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二)狠抓增收节支,保障财政平稳运行。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确保增收节支目标落到实处。一是坚持开源和挖潜并重、重点和零星兼顾的征管机制,抓新不放旧、抓大不放小,严格落实征收计划,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二是注重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切实提高可用财力。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将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增强政府统筹安排各项收入的能力。四是科学调度资金,有保有压,确保民生公共服务支出的需要,积极支持重点工程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保障力度,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让城乡居民分享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着力支持“三农”发展,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完善民生投入保障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三是健全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完善涉农和民生资金拨付、管理机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强化财政监督,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抵扣财政资金的行为,确保各项资金高效、规范运行。

(四)继续深化改革,推进财政管理创新。坚持用创新的办法、改革的措施,破解财政发展中的难题,健全财政运行机制。一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加强政府性资金收支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质量,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二是创新理财方式,灵活运用市场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五)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按照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确保财政干部政治生命安全(“两个安全”)的要求,加强干部培训教育,认真开展绩效评价,定期交流轮岗,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绩效好、活力强的财政干部队伍。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开展“财政规范管理年”活动,丰富财政干部精神家园,形成推动财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认真开展财税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资金安全。继续开展重大工程项目资金、强农惠农资金、重点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健全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按照职责明确、程序规范、高效快捷的原则,依法绘制财政资金运行和监督管理的流程图,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各位代表,完成2012年财政预算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预算,为我县在新一轮县域经济竞争中实现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