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日在嘉禾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李仟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县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是财政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科学应对,知难而进,经受了特大冰灾、国际金融危机对财政增收节支的严峻考验,较好地完成了2008年预算任务。
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55亿元,为预算的107%,比上年增长22.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3亿元,为预算的104%,同比增长16.3%,上划中央两税完成9533万元,为预算的113%,同比增长33.8%;上划中省两个所得税完成1679万元,为预算的104%,同比增长18.2%。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0741万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总税收完成21953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6%,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分征管部门完成的情况是:国税部门完成13013万元,为预算的116%,同比增长34.2%;地税部门完成679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5.4%;财政部门完成4324万元,为预算的98%,同比增长2.1%。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1249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0.9%。2008年,县本级财政收支总情况:一般预算收入14320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收入38865万元,上年结余2313万元,收入总计55498万元。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249万元,上解支出1201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962万元,净结余86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200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930万元,支出1913万元。
2008年,全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全力促进发展,财政增收后劲增强。一是主动作为,大力支持抗冰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冰灾发生后,县财政紧急安排和调度资金400万元,并先后争取上级资金1534万元,支持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确保了煤炭等重点行业及时恢复生产。二是加大投入,着力壮大骨干财源。安排300万元,支持23个煤矿完善瓦斯抽排系统,实现了增产和安全生产双赢。煤炭税费统征收入完成9115万元,同比增长16.6%。安排锻铸造引导资金150万元,支持锻铸造行业提档升级,锻铸造行业实现税收3012万元,同比增长22%。安排财源建设引导资金200万元,并兑现纳税大户奖和金融机构对接贷款项目奖,支持大项目、大企业发展,金鹰锰业成为我县首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加大烟水配套资金投入,对种烟农户实行补贴,入库烟税1400万元,同比增长34.2%。三是突出园区建设,改善发展硬环境。先后筹集1个亿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其中,县财政新增1000万元,城建投新增2000万元,支持嘉新路、嘉宁路、嘉禾大道建设,推动园区发展。四是积极研究政策,争取上级财力支持。2008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资金38865万元,同比增加11125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缓解县乡困难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1444万元,同比增加2490万元;争取农村义务教育普九还债资金额度5038万元,在全市排第四位。
(二)坚持勤征细管,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我县财政收入实现了逆势强劲增长,提前一个月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年财税任务,财政总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一。一是落实征管责任。收入任务落实到乡镇、部门、项目及个人,改进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有力促进了入库。收入在1—3月份负增长后,4月份开始逐渐实现稳步增长。乡镇完成财政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33.7%。税收过千万元的乡镇在袁家、城关的基础上,新增坦坪、龙潭、行廊、肖家等4个乡镇。二是创新征管手段。对房地产税收实行“一体化”管理、“一站式征收”,房地产税收入库同比增加356万元,征管经验受到省市推介。全面推行国土收入直征改革,实现国土收益1400万元。针对煤炭价格上扬的有利形势,及时开征煤炭价格调节资金,全年征收调节资金1989万元。三是强化财税稽查。加强税源监控,加大稽查和征缴力度,堵塞漏洞。2008年,查补煤炭税费4000万元。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等税种也实现了颗粒归仓,应收尽收。
(三)积极优化支出结构,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干部职工工资和津补贴稳步提高。干部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增支2200万元,落实津补贴政策,人均增加300元/月的工作性津贴。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的力度加大。教育支出完成12511万元,同比增长26.1%。安排资金1388万元,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安排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偿还资金2528万元,实行封闭式运作,偿债率达50.2%。筹措资金400万元支持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在我县成功举办。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2571万元,同比增长34.3%。筹集城乡低保资金1514万元,扩大城乡低保覆盖范围。筹集廉租住房资金159万元,帮助26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缓解了住房困难。医疗卫生支出3398万元,同比增长74.6%。筹措资金1838万元,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新农合参合率为85.2%,增支300多万元提高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筹集86万元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拨付“婴幼儿奶粉事件”应急处理专项资金41万元。三是支持新农村投入大幅增长。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7037万元,同比增长22.5%。及时足额发放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综合补贴等各项涉农补贴资金2642万元。筹措资金206万元,全面铺开了水稻、油菜、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农产品保险。提高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水平。村级办公经费安排1万元,村主要干部工资增至每年2400元,对离职村支书发放120—240元/年?人的生活补助。安排资金100万元改建了2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四是为民办实事资金得到有力保障。2008年,全县为民办实事资金投入8709万元,同比增长42%。
(四)稳步推进财政改革,财政监管进一步加强。一是乡镇财政管理有新举措。实施新一轮乡镇财政综合管理体制,推行“五奖一补”,即税收增长奖、精简人员奖、绩效评价奖、消赤减债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奖、困难补助。共拨付乡镇体制补助资金1289万元,增强了乡镇保障能力,有效缓解乡镇财政困难。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在袁家、城关等5个乡镇启动“村账乡代理”工作试点,进一步规范乡镇财务管理和津补贴发放。2008年,乡镇消赤减债1103万元。二是部门预算改革有新突破。科学制定支出定额标准,实行零基预算,实现基本支出财政代编,项目支出精细化管理。2008年全县部门预算编制单位109个,增强了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有新进展。纳入国库集中收付单位增至15个。共办理直接支付业务7556笔,支付资金8655万元,支付效率明显提高。四是财政监督检查有新办法。政府采购规模达6948万元,节支753万元,节支率为10.8%。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35个,审核资金9282万元,审减资金1220万元,审减率达13.2%。会计核算中心拒付各种不合理开支260万元。先后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涉农补贴发放、义务教育收费和清理教育吃“空饷”等专项检查,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89万元,为财政节支124万元。
总体来看,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源结构不优,受市场和宏调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缺乏支柱税源,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乏力;二是财政支出需求越来越旺,财政资金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财政保障压力日益加大;三是预算的法制性和约束力还不够强,各种铺张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财政规范管理和加强监督的任务还很艰巨。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
2009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积极支持经济发展,依法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全力以赴保民生、保运转、促发展,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的总体安排是:财政总收入28959万元,增长13.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110万元,增长12.5%;上划中央两税11008万元,增长15.5%;上划中省所得税1841万元,增长9.6%,财政支出预算安排39476万元,增长18.9%。
2009年支出预算安排原则:一是科学发展,积极稳妥。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增投资,扩内需,促增长。二是加强保障,突出民生。着力保障事关嘉禾长远发展、全面利益的民生民本方面的资金需要。三是厉行节约,紧缩开支。从严控制一般性开支,实行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出国(境)经费“四个零增长”。四是部门预算与综合预算相结合。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预算,实行综合管理,各项收入不能游离财政之外。五是分类分档管理。按单位性质、收入来源、收入数额分类安排预算。
2009年新增预算支出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的基础上,集中财力用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优先保障运转支出。足额预算干部职工工资津补贴,提高定额补助单位人员经费预算,2009年预算拟安排人员经费18671万元,同比增加1430万元。拟安排乡镇体制补助900万元,乡镇煤炭税费手续费260万元,共增加240万元。适当增加困难单位、小家小户业务费及专项经费。二是突出保障民生支出。预算拟安排民生专项经费支出7561万元,同比增加1540万元,其中教育专项安排3676万元,同比增加1169万元,主要是普九债务化解资金1241万元,同比增加300万元;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295万元,同比增加80万元;教育费附加670万元,同比增加280万元;上级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360万元,同比增加35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专项安排1441万元,同比增加151万元,主要是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救济39万元,同比增加37万元;廉租住房资金20万元;预安抚恤101万元,同比增加37万元。医疗卫生专项安排2345万元,同比增加198万元,主要是新农合配套资金198万元,同比增加6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金90万元,同比增加67万元。三是着力促发展保障重点支出。预算拟增设交通建设资金、政府融资基金、县内园区建设资金、偿债准备金、瓦斯抽排及壁式工作面建设资金共2900万元。四是加大保障三农支出。预算拟增设林业发展资金、重大动物疫情储备金、集体林权改革资金共120万元。
三、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确保2009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一)更加注重融资投资,强力助推经济发展。一是打造平台融资。预算新增1000万元,支持融资体制改革,搭建城市建设投资、行政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等三大融资平台,撬动和吸纳信贷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我县项目建设。力争政府融资2个亿,支持产业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大投入、大建设。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完善金融机构贷款奖励政策,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建设。积极拓展农发行、开行等信贷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资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促财政增收。二是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引资。新增园区建设资金500万元,支持“一区五园”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推进“百企回乡创业行动”,着力在承接产业转移集约化、民营经济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上下功夫,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三是研究政策争资。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大幅增加政府投资的机遇,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向上争项目争资金的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倾斜我县。
(二)更加注重收入精细管理,确保收入任务完成。一是抓严收入考核机制。继续实行财税收入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8?33”考核制和“一票否决”制,认真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确保收入均衡入库。二是抓实重点税源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源监控。加大煤炭税费清欠补征力度,力争煤炭税费增长20%。对锻铸造实行电度法测算计税,完善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机制,加强烟叶税、契税等税收征管,开展煤场税收、个人所得税、车辆营业税的专项清理,确保应收尽收。三是抓细非税收入管理。严格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国土收入直征模式,加强国土收入目标管理,力争国土收益增长30%。推进城市建设项目打捆收费,严格规范资产资源“两个盘活”收入,堵塞漏洞。
(三)更加注重支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倡导勤俭节约,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从紧安排各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全面落实“四个零增长”,确保实现“四个到位”,即民生支出按政策到位,运转支出按需要到位,法定支出按比例到位,重点支出按要求到位。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力保民生支出。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民生工程”资金打足预算,不留缺口。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提高城乡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帮助困难学生就学。进一步完善医疗基层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新农合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积极落实减免税费、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加大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支持农村人蓄饮水工程、村庄建设规划、生态恢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家电下乡活动”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拉动农村消费。继续支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加大文化投入,努力建设文化强县。加大环保投入,重点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加强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工资统发、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等支出监管制度,规范支出行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投资项目和民生工程资金的使用监督和支出效益评价,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四)更加注重创新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坚持早编、细编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追加,硬化预算约束。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的单位拟增加20个,抓好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结合。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乡财县管乡用,全面推行村财乡管乡用,加强乡村财政财务规范化管理,严格按政策落实涉农惠农资金发放。全面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推动乡村债务化解工作。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四是加快财税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财税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各位代表:2009年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预算及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各项预算及财政工作任务,为推进嘉禾和谐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