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2月22日在汉寿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汉寿县财政局局长 陈武俊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 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汉寿财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县财政工作在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23334万元,同比增加 2872万元,增长 14.04%。其中: 国税完成 1897万元,同比增加 370万元,增长 24.23%;地税完成 11024万元,同比增加2914万元,增长 35.93%;“两小税”完成 4372万元,同比增加 2619万元,增长149.4%(其中财政完成 3509万元,地税完成 863万元);财政非税收入完成 6041万元,同比减少 3031万元,下降 33.41 %(压减其他收入)。
上划中央收入完成8697万元,同比增加2044万元,增长30.72%;上划省收入完成3202万元。
全县财政总收入共完成35233万元,同比增加5694万元,增长19.28%。
全县一般预算转移性收入55195万元,加上一般预算收入23334万元,减去其他支出、上解支出后,可用财力为7687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为7654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26万元,当年结余3万元。
上级专项收入合计 77498万元,按上级专项收入支出要求支出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06万元,国防支出 18万元,公共安全支出 2689万元,教育支出 1022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 16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47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556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 14581万元,环境保护支出 238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79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 1231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 1747万元,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 1248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 3657万元,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252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 2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 3619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 80万元,其他支出 274万元,专项结转下年支出 5883万元。
各位代表, 2010 年全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加大征管力度,收入质量显著提高
完善征管机制 。一是加强财政与国税、地税、国土、劳动、房管、环保等收入责任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了征收的合力。二是调整征缴挂钩办法,较好地理顺了县财政与税务部门、乡镇的分配关系。三是明确工作责任,细化任务分解,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四是 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充分调动了企业纳税积极性,提高了收入征管部门工作努力程度。
加大税征力度 。国税、地税部门加大征收力度, 抓好重点税种入库,对税源比较集中的地区、税收额度较大的税种,实行跟踪征收管理。特别对征收潜力较大的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盯紧盯牢,强化税收稽查 ,堵塞税收漏洞 , 做到“先税后证” 。 2010 年,完成税收收入 17293万元,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74.11%,同比增加 16.56个百分点,随着税收收入比重的稳定增长,收入结构进一步好转。
规范非税收入征管 。严格执行《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规定,坚持票据精细化管理,对非税收入实行应收尽收。在做好非税收入征管的同时,做好全年收入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稽查力度,对非税收入及时搞好入库调度。 2010年,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少、罚没收入执罚标准降低的情况下,完成非税综合预算收入 6041万元,比年初计划增加 725万元,增幅 13.64 %。
(二)优化支出结构, 重点支出保障较好
全力支持经济发展 。一是积极向上申报项目资金。争取上级扩内需项目资金近 2个亿,推进了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廉租住房建设、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整治等。二是支持园区建设。预算安排 1000万元用于汉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配套设施功能。三是积极扶持企业发展。 围绕县委、县政府“项目建设年”战略,积极履行财政职能, 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省、市、县政府扶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争取上级投资 751万元,重点扶持了康普制药、太子化工、隆源纺织等企业发展,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努力培植财源项目。实施财源建设资金扶持项目 25个,兑现优惠政策扶持资金 13865万元(含中联重科土地和税收优惠),兑现 2009年经济工作奖励资金 1201万元,完成征地拆迁补偿及专项投入建设项目 16个,拨付专项资金 2014万元。
保障民生民本支出 。 一是保障人员经费支出。及时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公务员津补贴、义务教师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 2621万元,拨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资金 469万元,拨付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 438万元。 三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发放企业养老保险金 1908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 7500万元;发放医疗保险金 4105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4063万元;发放优抚社救人员生活补助 1208万元。四是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去年参保职工 3.5万人的基础上,通过扩面已达到参保人数 3.9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0万人,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目标;全年支付参合农民医药费 8985万元,受益农民达 53万人次,其中住院补偿 5万人次、门诊补偿 48万人次。 五是确保为民办实事支出。安排上级硬性配套及省“八件实事”、市“十件实事”支出 11558.96万元,全力保障了县委、县政府 2010年 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建成乡镇敬老院 13所、村级五保之家 8所、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提高 15元和 10元、改造乡镇断头路 2条、硬化通村公路 50公里、改造危桥 2座、改造县城区小街小巷 10条、新建城镇廉租住房 154户、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 13所。
高度关注农村基层 。 一是 认真落实国家惠农补贴政策。共发放补贴项目 40种,发放 105万户次,累计发放财政补贴 17100万元,其中发放农村种养类生产性补贴 8150万元;发放社会保障类补贴 5100万元 ; 补贴“汽摩、家电下乡”产品 129313台 (件 ), 兑付财政补贴 3412万元。二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整合支农资金 5180万元, 推进新农村建设、镇村同治、通村公路建设、山区病险水库治理、农村机埠维修、解决排渍电费等,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三是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 2.7万亩,完成了罐头嘴、大南湖、岩汪湖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1798万元,省级财政资金 666万元,市级财政资金 121万元。 四是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筹集资金 2322万元,区分村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按大、中、小三个档次,使每村最低财政保障分别达到了 5、 4、 3万元,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执行力。 筹集资金 262 万元,对岩汪湖、周文庙、株木山、文蔚 4个乡镇机关和 1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维修改造,改善了基层组织的办公条件。 筹集资金 56.26 万元, 支持了选派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工作 。
(三)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运行机制
紧密跟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 一是准确把握政策方向。 认真贯彻全省财政体制改革市县工作布置会议精神,对收入分享、基数核定、配套政策、业务管理等新的政策变化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结合我县财政实际,为争取利益最大化提出了应对措施,并起到了一定效果。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加强对上衔接,反映我县财政存在的困难,积极争取省财政厅支持。三是全面对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完成了省直管县后相关基础数据新老口径的转换工作,确定了省直管县转移支付基数,实现了与省财政厅直接调度资金。
积极推行财政综合预算 。根据《汉寿县标准预算周期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照“细化预算、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的要求,精心编制了 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基金预算收支计划、部门预算等一套较为完整的财政预算草案,并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审查通过。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认真做好优质服务,强化财政资金监管,规范支付管理办法,对预算内、县级追加、基金支出、专户资金、上级专项、往来资金拨付,坚持单位申报,财政审核,主管领导把关,县长办公会集体审议,常务副县长一支笔审批程序;加强财政、银行横向联系,确保了预算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 2010年共支付预算资金 62684万元,其中直接支付预算资金 56866万元,占总支付额的 90.72%;授权支付预算资金 5818万元,占总支付额的 9.28%。
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 。一是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在人员经费负担上没有出现反弹。二是认真清理农村“非普九”教育债务,审核上报“非普九”教育债务 4200万元。三是完成农场税改,完善了农工土地承包关系。四是全面减轻湖区农民负担,对农民实行零收费。五是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县 184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财政兑现奖补资金 1173万元,新建和维修村内道路 235公里,整修山塘水库渠道 38座,新建农村垃圾池 23个,促进了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四)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效能建设
加强乡村财政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运行程序,着力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村账乡代管、乡村债权债务管理,严把了支出审核关;出台了《乡镇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对下拨给乡、村的各类专项资金实行跟踪问效;盘活资产偿债,积极化解乡镇债务 1534万元。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 ,坚持采管分离,坚持预算控制和满足重要工作需要的原则,进行办公用品、重要设备、建设工程的采购,防止奢侈和过度高档的趋向。 2010年全县共完成政府采购金额 15414万元,较上年增加 3340万元,增长 27.66%,节约财政资金 1795万元,节约率为 10.43%。
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 。遵循“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财政投资评审理念, 2010年共完成评审项目 107个,其中预算评审 94个,结算评审 12个,概算评审 1个,评审金额 52556万元,审定金额 49384万元,审减金额 3166万元,平均审减率 6.03%,评审效益显著,为财政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建立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管。积极参与粮食企业改制工作,全年拍卖粮食企业资产 81宗,实现拍卖收入 7372万元,完成税收 917万元。对公务车辆等资产处置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处置固定资产 40宗,实现处置收入 758万元,划拨资产 102万元,全部实行了专户储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积极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外资金财务收支管理、 2009年县本级预算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厉行节约“四费”公开检查、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等各项财政监督检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着力控制各项经费支出 。 根据汉办 [2009]12 号《关于从严控制各项经费支出的通知》、汉纪发 [2009]13号《关于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的通知》文件精神,重点加强了全县 会议费、接待费、公务购车、出境出省考察、行政事业性基建支出管理,从严控制支出口子,努力压缩行政开支。同时,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各项经费支出监督,确保了节支目标、节支措施落实到位。
各位代表 , 2010年我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财政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税收收入总量不大,县级可用财力较少;收入增长幅度既难达到上级考核要求,又不能满足各方面支出增长的需求,财政平衡和防范风险压力仍然十分沉重;改善民生的财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支出绩效评价力度不够,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会认真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强化措施,积极应对,在今后的工作中妥善解决。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由于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政策性减收因素、及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我县 2011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将突出,预算平衡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剧。 2011年,我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收支平衡 ,不编赤字预算;科学制定收入计划 ,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人员工资、正常运转、刚性政策支出,坚持先基本支出后项目支出,先重点项目支出后一般项目支出;坚持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细化预算、项目预算有机结合,从严从紧编制预算。
(一)一般预算收支计划
1 .预算收入计划。 2011 年财政总收入 40819万元 ,同比增加 5586万元,增长 15.85%。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 26542万元,同比增加 3208万元,增长 13.75%。; 上划中央收入 10436万元,同比增加 1739万元,增长 20%;上划省收入 3841万元,同比增加 639万元,增长 19.96%。县级预算收入具体到项目是:( 1)国税 2272万元,同比增加 375万元,增长 19.77%,其中:增值税 2030万元,同比增加 343万元,增长 20.33%,利息所得税同比减少 14万元, 下降 100%,企业所得税 242万元, 同比增加 46万元,增长 23.47% ;( 2) 地税 17229万元,同比增加 1833万元,增长 11.91%,其中:一般工商税收 13229万元,同比增加 2205万元,增长 20%;两小税 4000万元,同比减少 372万元,下降 8.51%;( 3)财政 7041万元,同比增加 1000万元 ,增长 16.55%,其中:专项收入 803万元,与上年持平;行政性收费收入 2381万元,与上年持平 ;罚没收入 3457万元,同比增加 990万元,增长 40.13%;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265万元,同比增加 10万元,增长 3.92%。
2 .可用财力测算。 县级一般预算收入 26542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 49195万元 (增值税返还 1812万元 ,所得税返还 560万元 ,工资性转移支付 13650万元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3288万元,取消农业税及特产税转移支付 516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 16861万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246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 4000万元,洞庭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转移支付 1900万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956万元 ),减上解支出 3367万元,测算出当年可用财力 72370万元。
3 .预算支出的安排。 2011 年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测算 40774.25万元。其中:
①在职人员工资 15822.38万元。
②津补贴 15000万元。其中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按人平 12000元的标准测算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按人年平 9000元的标准测算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义务教育在职人员按人年平 12000元的标准测算绩效工资;离休人员按人年平 12000元的 90%的标准测算生活性补贴;退休人员按人年平 12000元的 78%的标准测算生活性补贴。
③公务费 1916.5万元。其中公检法交警纪委司法消防 1603.2万元,四大家及其他单位 313.3万元。
④小车经费 175万元。
⑤抚恤经费 268.81万元,抚恤经费发放对象 863人。
⑥离退休人员经费 5119.64万元,其中安排养老保险费 5000万元,另安排差额离退休人员经费 119.64万元。
⑦行政事业单位医保经费 2013.95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按照工资额的 6%测算为 1053.53万元 (教育系统 591.09万元 );离休人员医疗费 165.6万元 (教育系统 58.8万元 );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医疗费 174万元;民政代管人员医疗费 3.4万元 ;企业军转干部医保 21.71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医保 352.8万元;三等伤残军人医保 16.51万元;农村保健退休人员医保 2.38万元;企业离休干部配偶遗孀医保 3.92万元;企业下岗转业士官医保 12.07万元,特殊人群药费欠费 5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58万元。
⑧工伤保险 112.3万元。
⑨住房公积金 1053.56万元。
⑩工资预留 100万元。
2011 年专项支出项目安排 31595.75万元。其中:
①上级硬性配套及“办实事”项目等实事支出 12770.4万元。如:村级组织运转、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民摩托车下乡上牌工本费、计生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六次人口普查、农村安全饮水、公共卫生事业、乡镇政府机关建设县级配套、教育支出、敬老院工作经费、五保之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这一类资金完全按上级文件要求安排。
②社会经济发展支出 7422.64万元。如:产业转移加工贸易基金、工业推新、农业发展基金、工业发展基金、安全发展基金、科技三项费用、财源建设基金、项目前期经费、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公路建设、水利资金等,这一类资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安排。
③县委、县政府决议支出 6095.52万元。如:党管武装长效机制、伤残军人盲残人士公交车优惠补贴、老干待遇及老干事务、民政优抚、环境监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气象灾害预警、科学发展观指导员等,按上级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文件要求安排。
④非税收入成本及工作经费 3623.8万元。
⑤单位运转支出 1183.39万元。
⑥预备费 500万元。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详见附件第一部分)
(二)基金预算收支计划
1 . 2011年基金预算收入。 预算收入合计为 5038万元,分别为 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专项基金 113万元、育林基金 20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22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60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污水处理费) 35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电力附加) 140万元、国土收入 3000万元、廉租房和管理费收入 50万元、渡口车辆通行费 75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 190万元。
2 . 2011 年基金预算支出 。预算支出合计为 5038万元。 (详见附件第二部分)
( 三 )部门预算收支计划
2011 年,全县 75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预算收入合计 55411.53万元,预算支出合计 55411.5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 36368.9万元、专项支出 18929.63万元。(详见附件第三部分)
三、努力做好 2011年财政工作
2011 年全县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工业强县、旅游活县”主战略,以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为重点,积极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继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 2011年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促进收入适度增长
重点支持园区工业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培育财源税源。积极开展税源调研和税负分析,认真疏理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收征管,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做好全年收入结构的调整,坚持从票据发放、票据核销、票据年检等环节来强化以票管收措施,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及时搞好入库调度,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保持财政收入适度稳定增长。
(二)强力节支保障重点
一是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县人大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从严控制新增支出口子,预算调整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二是强化厉行节约。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按照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关于增收节支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支出指标,抓好“四费”公开和“小金库”治理工作,千方百计节约行政成本。三是保障重点支出。按照预算和上级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财政在保障人员经费、机关正常运转等基本公共支出需要的前提下,集中财力确保教育、社保、就业、医疗等重点支出,对涉及民生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好财政配套的测算与安排,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积极应对各项改革
积极应对财政体制改革,切实维护我县既得利益。抓好交通、卫生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 “ 乡财县管乡用 ” 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和资金使用管理。 深入推进乡村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着力化解农村突出矛盾,按照“普九”化债模式,严格界定债务范围,清理锁定债务,筹措偿债资金,启动偿债工作。贯彻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根据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制订“十二五”规划为契机,规划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制定符合当地实际、体现区域特色的实施方案,抓紧落实试点项目的申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让农民早得实惠。不断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加大对上争资力度,努力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四)推进财政精细管理
一是加强预算精细管理。坚持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相结合,提高预算完整性和精确度;认真执行《汉寿县标准预算周期管理暂行办法》,做好预算编制及审批、预算执行及调整、决算三个阶段的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拓宽支付范围,搞好服务工作,做到支付规范化、支付程序化、支付信息化,确保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执行采管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规范采购程序,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提高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四是强化监督管理。着力抓好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对 2010年度县级预算支出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着力抓好财政监督,加大对重大支出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着力强化惠农补贴发放管理,继续完善“一卡通”补贴发放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着力 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 加强“金财工程”建设投入,努力建成财政内部、财政与同级相关部门、上下级财政部门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加强对财政资金和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支撑和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各位代表,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县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执行本次大会作出的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