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在汉寿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汉寿县财政局局长 陈武俊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汉寿财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椐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方案及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围绕增收节支和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和发展,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监管水平稳步提高,为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保障,基本实现了保重点、保运转、保平衡的年度财政工作目标。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7252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7.43%,同比增加1116万元,增长4.27%。其中完成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1379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2.01%,同比增加1608万元,增长8.13%。在县级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完成1678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77.76%,同比减少231万元,减少12.10%;地税完成6853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4.98%,同比增加1177万元,增长20.74%;财政完成12848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4.7%,同比增加662万元,增长5.43%。
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转移支付收入、上级专项收入等收入合计为110898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后,可用财力为107922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资金为42114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为106117万元,同比增长22.61%,专项结转下年支出1475万元,财政累计净结余330万元。
2008年县级一般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15539万元,公共安全4935万元,农林水事务16125万元,教育21836万元,科学技术56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777万元,环境保护112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9630万元,医疗卫生8767万元,交通运输464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4870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5507万元,其他支出1790万元。
各位代表,2008年全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收入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明确工作责任。围绕全年收入增长目标,明确国税、地税、财政、国土、劳动等部门征管责任,充分调动收入征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全年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在全县上下营造了齐心协力、挖潜征收的氛围。二是严格税源控管。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预测和监控工作,加强对宏观税负的分析,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依法依规对各重点税种开展专项检查,实行重点跟踪,动态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及时调度资金入库。为保证年初预算计划的实施,及时对各征收部门收入入库进度进行调度,有效地促进了收入入库。
(二)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确保了工资性支出。全年完成工资性支出42024万元(其中:在职人员统发工资14882万元,非统发工资1728万元,津补贴发放102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工资性支出15214万元)。
二是确保了教育、科学、农业、政法支出。全年完成教育支出21836万元,科学事业费支出564万元,农业支出16127万元,政法支出4935万元。
三是确保了涉农补贴发放到位。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油菜补贴、退耕还林还草等各项涉农补助资金及时支付到位,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全年发放补贴大类26项,小类35项,发放了87项次,共计金额10365万元。
四是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全年企业养老保险金支出1147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支出7124万元,医疗保险金支出2950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62万元,发放优抚社救人员生活补助825万元。
五是确保了政府为民办实事支出。合理安排资金,突出民生民本,努力保障了省市县2008年为民办实事支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3所,新建村级“五保之家”3所,新增五保集中供养对象145人,新建改造农村安居工程130套;支付参合农民医药费3660多万元,受益农民近5万人;投入130万元完成县城小街小巷改造12条,投入165万元完成县城观音港清淤工程,投入250万元完成三堤两港拓宽,投入85万元完成辰阳北路亮化;配套80万元改造四个乡镇机关,配套82万元完成4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村均达到2.22万元。
六是支持了农村事业发展。支持新建农村沼气池2800口;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3.8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资金565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在东岳庙和大南湖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全年共投入1593万元,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七是支持了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开发区建设投入1000万元,用于园区三条主干道配套建设、拆迁安置80户进小区、发放失地农民保障金及开发区办公楼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交通建设投入1379万元,确保了汉寿沅水大桥建设、岩汪湖五美危桥改造及通村公路建设;城市建设投入1400万元,完成了芙蓉路刹尾工程、符家巷拓宽改造、五里桥汽车总站配套、城区街道命名、城区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县城电子防控系统等一系列城市建设项目。
八是兑现了财源建设政府奖励资金。大力扶持财源建设项目34个,落实优惠政策扶持资金8582万元,争取省级贴息资金115万元,兑现政府奖励资金931万元,进一步巩固了我县财源建设基础。
(三)财政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1、深化了部门综合预算改革。按照“细化预算、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的编制要求,在上年部门预算编制基础上改进了预算编制方法,完善、细化了预算编制内容,对全县所有一级预算拨款单位实行综合预算,并对公安局等12个重点单位预算进行重点管理和调度。
2、加快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2006年试点的基础上,于2008年5月1日起对全县79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共支付预算资金40167万元,其中用直接支付的形式支付预算资金占总支付额度75%,拒付不合理开支23笔,共计295万元。通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减少了现金流量,规范了支出拨付程序,增加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提高了预算资金使用的安全度和透明度。
3、规范了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坚持依法征收,加强非税票据源头控管,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征管新模式,将行政和部分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改变了沿袭多年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全年完成纳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5564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30%。
4、推进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清理上报农林场公益性债务,对1个国有农场和12个农林小场的公益性债务进行了细致的摸底认定。按照市里统一部署,认真清理化解了农村“普九”债务。经过认真调查、摸底、审核,省市已认定我县“普九”债务为5457万元,“普九”债务总额认定数在全市排位第四。
(四)财政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
1、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为进一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年初对3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全部进行了细化预算,并坚持按工程进度拨款。年底,对全县3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问效。
2、完善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依托乡财管理网络平台,严格审定乡镇年度收支计划和分月用款计划,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把支出审核关,规范了乡镇的收支行为,有效地防止了乡镇新债务的增加。
3、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立足县情,细化措施,从严管理,切实推行阳光采购。2008年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0927万元,实际完成政府采购9780万元,比上年增加3600万元,增长58%,节约财政资金1147万元,节约率达10.5%。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全县有经营性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重新调查摸底,积极参与了县粮食企业改制工作,出台了《汉寿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转让管理办法》,全年共处置固定资产21宗,处置资产696万元,划拨资产169万元,实现处置收入615万元。
5、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一是加强了财政内部监督管理。修订了《预算支出指标分配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及《财政专项资金跟踪问效制度》,对内设机构银行账户余额每季度进行一次认真核对,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二是加强了外部监督检查。2008年对全县3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检查,查处了一批单位违规列支行为,较好地规范了财经秩序,净化了经济环境。三是加强了对重点项目的检查力度。对涉农补助资金进行检查,保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对教育专项资金进行检查,确保教育投入的足额到位;对民政社救费和优抚费进行专项检查,保证弱势群体得到照顾。
各位代表,2008年我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财政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平衡压力急剧增加;收入质量不高,税收收入在一般预算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可用财力少;资金调度异常困难,财政运行风险较大;财政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预算的法制性和约束力还不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强化措施,积极应对,在今后的工作中妥善解决。
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9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财政工作会议要求及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组织财税收入,壮大财政实力;努力培植新兴财源,夯实财源建设基础;深化财政改革,增强体制机制活力;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压缩公用经费支出,切实增强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的能力,促进汉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会更突出,预算平衡的压力会更大,科学合理地编制2009年预算尤为重要。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收支平衡,不编赤字预算;努力挖潜增收,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严控公务支出。
(一)预算收入计划
2009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7719万元,同比增加467万元,增长1.71%。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379万元,与上年持平;上划中央收入6340万元,同比增加467万元,增长7.95%。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具体到项目是:(1)国税完成1828万元,同比增加150万元,增长8.94%,其中:增值税1650万元,同比增加205万元,增长14.19%;利息所得税28万元,同比减少113万元,下降80.14%;企业所得税150万元,同比增加58万元,增长63.04%。(2)地税完成7800万元,同比增加947万元,增长13.82%。(3)财政完成11751万元,同比减少1097万元,下降8.54%,其中:耕地占用税700万元,同比增加231万元,增长49.25%;契税580万元,同比减少398万元,下降40.7%;专项收入490万元,同比增加31万元,增长6.75%;行政性收费收入2637万元,同比减少445万元,下降14.44%;罚没收入1899万元,同比减少516万元,下降21.37%;国有资本经营收益255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他收入5190万元,与上年持平。
(二)可用财力测算
2009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1379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1809万元,减上解支出3862万元,测算出当年预计可用财力59326万元。剔除其他列收列支5190万元,当年预算实际可安排财力为54136万元,同比增加3449万元,增长6.8%。
(三)预算支出的安排
2009年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可用财力总额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支出的需要。根椐湘政发[2009]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预算编制原则,2009年我县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测算为34319.4万元,其中:工资16952.06万元,津补贴7829万元,公务费1790.4万元,机关养老保险4701.64万元,医疗保险1644.4万元,住房公积金1003万元,抚恤199.5万元,工伤保险113万元,乡镇站所未入卡人员补助86.4万元。
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09年我县财政预算专项支出项目安排为19816.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4873.79万元,公共安全240万元,教育1800.73万元,科学技术10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249.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879.34万元,医疗卫生752.42万元,环境保护11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341.64万元,农林水事务3247.4万元,交通运输716.5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42.6万元,其他支出4354.58万元,其中农业发展基金1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1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200万元,新农村建设330万元,镇村同治150万元,财源建设基金1000万元,维稳基金150万元,其他2324.58万元。
迎难而上,努力做好2009年财政工作
今年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组织收入工作遇到困难和挑战最大的一年,我们将客观分析形势,树立必胜信心,既冷静面对组织收入面临的困难,更要着力把握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大局观念,切实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完成2009年财政工作任务。
(一)抢抓政策机遇,着力加大争资力度。
要抓紧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机遇,根据国家扶持重点,配合做好有关项目的论证、筛选、申报工作,做好与中央政策的对接,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向省、市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争取上级加大对汉寿的转移支付力度,以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二)支持经济发展,着力培植壮大财源。
经济决定财政,只有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财政增收才有源头活水。因此,要把加强财源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品牌兴县、旅游活县”战略,积极履行财政职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一是积极落实新型工业化的各项财税政策,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规模企业的联系,指导和帮助企业用活用好财政贴息、财政补助政策,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支持规模企业技改扩规和节能减排。二是支持城镇化建设,以县城建设为依托,推动房地产和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县域经济整体水平,推动财政“蛋糕”做大做强。三是狠抓项目建设,继续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培植一批后续财源。四是进一步落实激励型财政机制,对纳税大户,招商引资等先进单位及个人实施奖励,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三)加强收入征管,着力扩大收入总量。
努力组织财政收入,在分解落实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财政与税务及相关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财税各部门完成任务责任感。一是继续实行收入动态管理,充分发挥“金财工程”和“金税工程”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加强税源调查、摸底、分析及统计工作,及时掌握收入状况。二是要坚持“宣传、征管、服务”相结合,加强对骨干企业、重点税源和税收大户的监控管理。整合非税收入征管力量,完善非税收入征管办法;切实做到抓主体税源、保收入增长,抓重点税源、促均衡入库,抓零散税源、以小扩大,并使财政收入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三是鼓励各征收单位努力增收,尤其是税务部门要加大增收力度,增加可用财力。
(四)从严控制支出,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支出,对一些非紧要的事项,能压则压,该减则减,当缓则缓,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节约开支,确保预算平衡。从严控制新的支出口子,除政策法律规定的支出以及民生项目支出等重点支出外,原则上不再新开支出口子。从严控制会议费、电话费、接待费、公务用车、出境出省考察、行政事业性基本建设等一般性支出,坚持勤俭节约,杜绝各种铺张浪费,努力压缩公务支出,以集中财政资金支持经济建设。一是保障工资性支出。坚持把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发放问题放在财政保障的首位,在预算编制和支出安排上,重点考虑民生,重点保障民生。二是支持农村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奖补政策;做好“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三是支持工业发展。认真兑现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确保县委、县政府关于工业发展的决策落实。四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民技能培训基地,扶持县职业教育发展。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和农村低保体系建设。六是确保为民办实事支出。努力筹措资金,确保省、市、县为民办实事支出。
(五)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一是积极应对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争取上级支持力度,增强转移支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省建立县级最低财力保障体系打好基础。二是继续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要积极推行综合财政预算,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办法,优化流程,细化编制,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坚持“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的工作理念,保证预算资金安全运行,有效使用。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办法,主要从扩面和提质上下功夫,将卫生、公路、农业、水利、新农村及开发区建设等财政资金投入较大的部门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的范畴。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的举报、稽查、奖励、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净化非税收入环境,扩大非税收入规模。四是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全面推进“村账乡代管”改革,着力规范乡镇财务收支行为。在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乡村债务化解力度。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区分村的人口规模、地域面积,按大、中、小三个档次,使每村最低财政保障分别达到5、4、3万元,逐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补贴、养老保险和离任村干生活补贴制度。
(六)强化财政监管,着力提升管理水平。
围绕收入监督、支出监督、内部监督和会计监督“四条主线”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完善财政监督方式与措施。一是完善财政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和跟踪问效机制。二是转变财政监督理念。推进财政监督由“小监督”向“大监督”转变,“检查型”向“管理型”转变,“处罚型”向“服务型”转变。三是完善财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依法建账工作,规范会计行为,推进依法理财。四是逐步实行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严格履行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手续,加大经营性资产管理力度,统一管理,统一出租,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是要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力度。通过完善评审措施,实现财政投资评审程序规范化,项目多样化,效益最大化。
各位代表, 2009年我县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恪尽职守、扎实工作,迎难而上,全面完成2009年财政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