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及2011年预算安排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十一五”财政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在财政增收面临多重困难,支出压力空前巨大的情况下,得益于县四大家的正确领导以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财政工作实现了圆满收官,收入创新高,增速超历史,保障大增强,运行较平稳。
(一)收支情况
1.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3182万元,占年度预算116.54%,比上年同期(以下简称同比)增加11167万元,增长26.58%。
(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134万元,占年度预算118.32%,同比增加7065万元,增长26.10%,其中税收收入共完成19486万元,同比增加4095万元,增长26.61%;非税收入完成14648万元,占年度预算120.13%,同比增加2970万元,增长25.43%。
(2)上划中央“两税”10455万元,占年度预算110.99%,同比增加2190万元,增长26.50%。其中:上划增值税10412万元,同比增加2165万元,增长26.25%;上划消费税43万元,同比增加25万元。
(3)上划所得税5515万元,占年度预算107.95%,同比增加1349万元,增长32.38%,其中:企业所得税2780万元,同比增加1006万元,增长56.71%,个人所得税2735万元,同比增加343万元,增长14.34%。
(4)上划省级收入3078万元,占年度预算136.56%,同比增加563万元,增长22.39%,其中:增值税868万元,营业税1919万元,资源税291万元。
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183355万元,同比增加34069万元,增长22.82%,支出按功能分类:
一般公共服务23562万元,同比增加3367万元,增长16.67%;国防151万元,同比增加55万元,增长57.29%;公共安全10114万元,同比增加2167万元,增长27.27%;教育33605万元,同比增加3430万元,增长11.37%;科学技术1054万元,同比增加190万元,增长21.99%;文化体育与传媒1540元,同比增加301万元,增长24.29 %;社会保障和就业31609万元,同比增加3883万元,增长14%;医疗卫生22158万元,同比增加7752万元,增长53.81%;环境保护4485万元,同比增加286万元,增长6.81%;城乡社区事务5057万元,同比增加2006万元,增长65.75%;农林水事务26268万元,同比增加2920万元,增长12.51%;交通运输5016万元,同比减少522万元,下降9.43%;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822万元,同比减少305万元,下降27.06%;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1093万元,同比增加60万元,增长5.81%;商业服务业等事务5260万元,同比增加854万元,增长19.38%;金融监管等事务301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6253万元,同比增加2527万元,增长67.82%;住房保障支出4314万元;其他支出693万元,同比增加483万元,增长230%。
3.基金收入共完成4249万元,占年度预算231.93%,同比增加2798万元,增长192.83%(主要是土地出让价款增加)。
4.基金支出7818万元,同比减少586万元,下降6.97%。
5.收支平衡情况。一般预算收入总计194608(一般预算收入34134+上级补助收入147936+政府债券收入3800万元+上年结余7438万元+调入资金13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83355万元 —上解支出448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689=净结余75万元。
“十一五”是我县财政工作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县财税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沉着应对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和严重冰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保持了财政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县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民生福祉全面改善,监管水平明显提升,财政改革稳步推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也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增加3.5亿元,是2005年的2.93倍,年均增长2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2005年增加20615万元,是2005年的2.52倍,年均增长20.30%;税收收入比2005年增加2.97亿元,是2005年的4.35倍,税收所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23.62个百分点。2010年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分别完成16633万元、17221万元、19328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1704万元、13850万元、9505万元,增长237%、410%、96.76%。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为183355万元,比2005年增加13.47亿元,是2005年的3.77倍,年均增长30.40%。回顾总结 “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工作,主要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大投入促发展,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财政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综合利用财政资金、政策等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着力加大“一园一区四基地”建设和县城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平台,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五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二是着力加大衡利丰陶瓷、恒生制药、三安矿业、尚卿矿业、荣阳鞋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力培植支柱产业和骨干财源,2010年,衡利丰、恒生制药、三安矿业、尚卿矿业分别上缴税收2682万元、1821万元、721万元、366万元,到2010年底全县税收上500万元的企业达6家,上100万元的达21家。三是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积极为企业跑项争资,为企业发展壮大输血注活力。四是着力加大招商引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外资项目的承载能力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五是着力加大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大力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得益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上级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的财力加速提升,在全力保障基本工资和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着力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真正让公共财政阳光惠及全县人民。一是着力推进教育强县战略。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从2008年起全部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积极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等,改善了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2006年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县财政累计配套2984万元,到2010年已有23万多户88万人参合,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08年启动居民医保,县财政累计配套资金243万元,2010年底参保人数近11万人。大力开展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到2010年底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部完工,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三是着力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企业养老保险逐年提标,五年来人均提标500元,到2010年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5925人,年发放养老保险金1.25亿元。四是着力支持安居工程建设。县财政共配套944万元,新建廉租住房450套,解决了1656户城镇居民住房难问题。从2008年开始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三年县财政共配套1230万元,维护了农村危房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着力救助困难群体。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补助水平逐年提高,2010年底参保人数达61784万人,全年发放金额达467万元,发放标准分别达到人平每月180元、88元。积极落实城乡医疗救助,2010年共救助88049人,发放救助金近1300万元。六是着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免费电影下乡进社区活动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免费开放纪念馆及部分旅游景点,逐步加大全民健身场地建设,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增强了人民体质。七是着力改善城市环保。逐年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经费投入,打捆贷款1.3亿元,县财政配套50多万元,积极支持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县财政每年补贴4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
(三)加大惠农强农力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强农惠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事来抓,实现了从取到予、城市反哺农村的转变,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年来,累计投入3.8亿元,其中县级配套3300万元,大力支持农村道路、病险水库治理、小农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农村环保项目、农村沼气池和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二是及时安全发放农业生产补贴,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五年来,全县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生产补贴共3.76亿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农民直接增收。三是积极开展种植和养殖保险,切实帮助农民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自2007年开展以来,为种养户直接减少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四)抓改革增活力,理财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积极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实施部门预算、综合预算,逐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透明度,简化和规范了预算报批程序,进一步强化了财政的调控和分配职能。二是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核算改革。加强和统一了资金账户管理,有效规范了单位的收支行为,减少了资金的中间环节,真正实现监督关口前移,有效地预防了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促进了廉政建设。三是积极推进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全面实施“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拨”的非税收入征管体制,坚持“以票管收、票款同步、收支两条线”,从源头上进一步规范了征管行为,堵塞了征管漏洞,降低了征管成本。四是积极推进财政工资统发。工资统发面不断扩大,有效保障了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了干部队伍稳定和工作积极性。五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全面实现管采分离,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政府采购规模达6750万元,是2005年的1.99倍。六是积极配合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坚持以数据为基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实现了新旧体制的快速对接,扩权强县迈出实质性步代。
(五)强管理严监督,财政行为逐步规范。一是坚持依法监督。认真贯彻执行《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和《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规范财政监督行为,真正做到了依法监督。二创新监督机制。坚持“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和“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新机制,进一步提高了财政监督效率。三是突出监督重点。五年来,我们把上级专项资金、重点工程建设资金、惠农支农资金以及“小金库”、“吃空饷”等作为财政监督的重点内容,从而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开展重点检查,完善基础工作,强化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产权变动的管理,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五是强化收入征管。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十六字方针,以税源管理为源头,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大依法清缴力度,确保了收入应收尽收。
上述情况表明,“十一五”我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向好,但也还存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收入盘子依然不大,可用财力相对不足;二是支出压力不断增大,消赤减债任务艰巨,财政运行的风险难以防范和化解;三是财政改革难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收入征管中依然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征管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为此,财政工作要坚持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经济、壮大财力为基础,以强化征收、严格监管为主线,以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1年预算安排的基本情况是:
(一)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安排61690万元,比上年增加8508万元,增长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906万元,比上年增加3772万元,增长11.05%;上划中央“两税”13014万元,比上年增加2559万元,增长24.47%;上划所得税6995万元,比上年增加1480万元,增长26.83%;上划省增值税1079万元,比上年增加211万元,增长24.36%;上划省营业税2303万元,比上年增加384万元,增长20%;上划省资源税393万元,增加102万元,增长35%。
分部门安排情况为:
国税部门20791万元,比上年增加4158万元,增长25%。
地税部门25526万元,比上年增加2874万元,增长12.69%。其中税收收入24640万元,比上年增加2739万元,增长12.51%;教育费附加886万元,比上年增加135万元,增长18%。
财政部门15373万元,比上年增加1476万元,增长10.62%。
分项目安排情况为:
增值税17265万元,比上年增加(下同)3382万元,增长24.36%;消费税65万元,增加22万元,增长51.16%;营业税9211万元,增加1535万元,增长20%;企业所得税5019万元,增加1158万元,增长29.99%;个人所得税4696万元,增加897万元,增长23.61%;资源税1573万元,增加408万元,增长35%;城市维护建设税1022万元,增加170万元,增长20%;房产税494万元,增加70万元,增长16.51%;印花税222万元,增加20万元,增长10%;城镇土地使用税505万元,增加131万元,增长35%;土地增值税691万元,增加307万元,增长80%;车船使用和牌照税187万元,增加17万元,增长10%;耕地占用税2673万元,减少1775万元,下降39.91%;契税1327万元,增加344万元,增长34.99%;烟叶税480万元,增加210万元,增长77.78%;行政政事业性收费3260万元,增加296万元,增长10%;罚没收入4187万元,与上年持平;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825万元,增加236万元,增长40%;专项收入5575万元,增加727万元,增长15%,其他收入1525万元,增加216万元,增长16.53%。
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469万元,比上年增加220万元,增长5.18%。
上级补助收入预计138253万元。
(二)财政支出。2011年财政总支出安排18292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7842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预算数 (以下简称同比) 增加12051万元,增长13.19%,上解支出45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功能分类为:一般公共服务18197万元,同比增长11.34%;国防38万元,同比增长18.75%;公共安全9348万元,同比增长41.09%;教育34172万元,同比增长3.23%;科学技术1256万元,同比增长50.25%; 文化体育与传媒1274万元,同比增长4.40%;社会保障和就业33578万元,同比增长12.43%;医疗卫生24321万元,同比增长31.47%;环境保护4417万元,同比增长124.45%;城乡社区事务2986万元,同比增长13.33%;农林水事务20458万元,同比增长5.56%;交通运输4604万元,同比下降8.53%;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1732万元,同比增长20.09%;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765万元,同比下降19.21%;商业服务业等事务5420万元,同比增长15.95%;金融监管等事务16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9164万元,同比增长15.40%;住房保障支出2799万元;地震灾害恢复重建支出279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他支出3599万元,同比增长29.09%。
基金支出4469万元。
三、2011年财政工作的重点和基本思路
(一)大力培植财源,夯实增收基础。一是要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全力促进经济发展,主要是做好跑项争资和搭建融资引资平台两篇文章。二是要加大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税源大户。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力度。
(二)强化收入组织,做大财政蛋糕。一是要强化征收。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打造公正公平税负环境,完善征收办法,堵塞收入漏洞,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二是要强化管理。主要是管住土地,管好土地,对土地出让实行“一个口子、高度垄断、市场运作”的管理机制,相应成立政府土地基价委员会,加强土地价格估算,确保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要强化清理。一清政府与投资商签订的投资协议,督促投资方履行投资协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清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该复征的要及时复征,该补交的要补交;三清国有资产处置是否到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清建筑领域的相关税收,确保应收尽收。
(三)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今年的财政支出要做到“两保、两惠”、“ 一调、一控”。“两保”即:保工资、保运转。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今年公务员津补贴人平每月增加250元,达到年度人平12000元。“两惠”即:惠民生、惠三农。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省委要求,今年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要提标,三项执行到位全年将新增支出在4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面;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切实解决困难群体住房困难;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大力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强县进程。“一调”即:调整执收执罚单位收入返回比例,全面实行综合预算,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控”即:大力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今年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三项经费支出原则上不得超过2010年度按规定比例压缩后的经费预算规模。由于津补贴提标,今年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要适度调减,原1万元/人的调减到8000元,其他均调减1000元/人;津补贴提标后,各单位要严格控制各项补助的发放,年人平不得超过3000元。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从严控制各种庆典、节会经费,从严控制会议费,今年凡属部门工作会议,一律不安排会议经费。
(四)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理财水平。一是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全面清理各种老欠和政府性债务,健全完善举债和偿还的管理机制、消赤减债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积极配合上级搞好乡镇债务的清偿工作,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二是加强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监督。把住资金拨付关口,按期按进度拨付,实行专人全程跟踪监督,切实开展绩效评价,提高资金效益,节约财政支出。三是加强政府集中采购监督。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深入开展政府采购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单位采购行为,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拓宽采购领域,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各位代表,今年的财政任务重,支出压力大,收支平衡难,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