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1年长沙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长沙县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大会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我县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200000万元,同比上年预计增收449322万元,增长59.86%。2011年基金收入预计完成265990万元,同比上年增收185612万元,增长230.92%。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68041万元,同比上年增支112716万元,增长24.76%。2011年基金支出预计完成267249万元,同比上年增支194424万元,增长266.97%。
(三)收支预算预计平衡情况
2011年我县收入合计579910万元;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合计579230万元,收支相抵,预计年终滚存结余680万元。2011年我县基金预算收入合计296128万元;2012年基金预算支出282250万元,政府性基金上解支出1430万元,收支相抵,预计年终滚存结余12448万元。
以上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为预计数,在预算执行终了以及与上级财政结算后还将出现变化,届时我们将再按规定程序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2011年预算执行主要特点
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县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的精神,创新理财思路,狠抓收入组织,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征管服务进一步加强,收入增长有了新跨越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复杂,对我县财政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财税部门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及时了解我县经济运行的基础信息,密切关注收入变化,大力实行社会综合治税,扎实开展纳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深入推进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收入征管中的问题,切实提高了税收征管和服务水平,促进了我县财税收入应收尽收。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全省首个百亿县。这是我县继1990年财政收入超亿元,2003年财政收入超10亿元之后,县域经济发展再次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2、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有了新发展
今年年初,县政府专门成立了财源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通过企业座谈、数据分析等形式,对我县财源建设现状、税源结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如何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培植壮大财源等问题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书面对策和建议。一年来,县政府统筹安排资金1.68亿元,支持园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发展;拨付和兑现创业富民资金1260万元,积极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力支持广汽菲亚特、住友轮胎、黄兴大道北延线、松雅湖以及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开建,有效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为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同时,拨付资金1242万元,用于落实“家电下乡”、“汽摩下乡”等相关补贴政策,拓宽农村消费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3、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本民生有了新改善
一是教育发展得到优先保障。全年教育支出预计达8.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5.14%,其中拨付“两免一补”资金4038万元,投入校舍建设资金28476万元,同时筹措资金357万元用于农村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二是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年社会保障支出预计达5.32亿元,增长16.92%,确保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需求。三是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全年医疗卫生支出预计达3.9亿元,增长83.96%。其中:拨付资金366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设施条件;投入4160万元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是财政支农成效显著。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预计达6.25亿元,有效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涉农惠农补贴政策的落实。五是文体事业全面推进。全年文体事业支出预计达8700万元,用于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和农村体育设施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理财水平有了新提高
一是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切实提高了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和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二是制定实施了新一轮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县、乡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乡镇收入增幅创近年来新高。三是逐步完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清理归并财政专户24个,出台了县级财政专户管理办法,同时优化了直接支付审核流程,国库资金运转更加安全快捷。四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出台了《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县级部门具体操作规程。五是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季度报表制度和台账制度,确保了我县政府性债务基础数据全面、真实,为全面提升对政府性债务进行规模控制、风险预警、动态监控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数据支撑。
总体来看,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财政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财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不够,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三是财政风险日益凸现,偿债压力越来越大,政府性债务管理亟待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解决。
二、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2012年我县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县第12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财政改革目标,大力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文化繁荣;坚持依法理财,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2012年我县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一是收入安排积极稳健;二是新增财力优先保障人员津补贴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性民生支出;三是除法律、法规有规定按比例增长和部分刚性支出外,其余各事业发展专项原则上在上年年初预算的基础上下浮10%;四是充分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新增财力除上述支出外重点用于生态建设、植树造林、繁荣农村文化建设和“三点一线”等惠民工程;五是新增财力除政策性增资、上级新增刚性配套、经开区分成以及教育附加和城建税专项支出外,将主要用于提高偿债风险基金;六是各专项资金年初预算原则上必须80%到项目。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及预算安排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主要安排如下:
(一)财政收入预计情况
2012年财政总收入年初预算拟安排1380000万元,同比上年预计完成1200000万元,增加180000万元,增长15%。2012年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16650万元,同比上年预计完成增加50179万元,增长18.83%。
(二)财政支出安排情况
2012年县本级财力拟安排一般预算支出505481万元,同比上年调整预算安排461791万元,增加43690万元,增长9.46%。2012年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317620万元,同比上年预计支出增加35370万元,增长12.53%。
(三)预计财政平衡情况
2012年财政收入总计为517592万元,2012年安排财政支出总计516992万元,收入大于支出600万元。
2012年安排基金预算收入316650万元,上年结余12448万元,收入总计为329098万元。2012年安排基金支出为31762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9978万元。
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确保圆满完成2012年目标任务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将持续,国家税收及货币政策将调整,经济发展预期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县财税收入形势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难。面对各种不利因素,我县财政工作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确保全年财税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财源建设
一是坚持工业强县主导战略。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二是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创业富民扶持力度,同时激励银信部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项目,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增加后续财源。四是提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全力推进现代物流、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努力拉长三产业“短腿”,使服务业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极。五是强化消费升级和投资优化的驱动机制。继续做好“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等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筹资功能,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财税政策。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规范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确保我县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财税征管,提高收入质量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严格执行财政收入增长目标考核办法,细化方案,落实任务。同时完善收入分析预测机制,牢牢把握财政收入征管工作的主动权。二是依法组织收入。坚持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同抓,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源并重,开源和挖潜并举,明确增收的主攻点和努力方向,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加强综合治税。依托综合治税平台,实现涉税信息资源共享,在税收上进行适时跟踪管理,堵塞征管漏洞。四是深化纳税服务。积极探索涉税业务同城通办,大力推行“一窗式”服务,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四是优化收入结构。在行业上,突出建安和房地产业的征管入库;在税种上,努力挖掘营业税、资源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这些增长缓慢但县级收入比重高的税种的增收潜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三)坚持公共取向,着力民生保障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重点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力度,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支持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落实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加强社保基金管理。三是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大“三农”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支持示范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五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是推进县、乡镇和社区文化设施网络标准化工程,全面完成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加快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四)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管理
一是完善监督制度。建立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机制,重点加强财政专户及专项资金审批拨付的管理,逐步建立一套监督有力、评价科学、问责有效的监督体系。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把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建立财政违纪处罚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规范管理、预算约束力强的长效监督机制。三是加强专项检查。继续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四是提升公共资产管理水平。重点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动态管理和处置管理。五是严格执行节支标准。重点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措施要求,控制好“四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等经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五) 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稳步推进预算公开试点工作。按照我县“财政预算公开与防治腐败”工作方案的要求,2012年重点公开城建公共项目预算、重大政府性投资项目预决算等老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国库资金安全管理,提高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实现本级财、税、库、银和预算单位横向联网。三是着力推动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强化财政业务、政策法规培训工作,提升乡镇财政监管能力。四是完善绩效评价工作体系。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让绩效评价成为财政管理的常态性工作。五是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严格债务举借和担保程序,规范政府性债务会计核算,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融资规范、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长效机制,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