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是湖南的工业重镇、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同样注重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做到“四个突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打造文化强市。

  一、突出地域特色,优质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冷水江市是梅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梅山傩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冷水江享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这些都是冷水江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彰显地方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的文化名片。该市以锡矿山为核心,整合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锡矿山英雄纪念碑、锡矿山纪念馆、谢冰莹故居、锡矿山矿冶遗址、羊牯岭碉楼旅游点,建立锑品博物馆,把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同旅游业结合起来,培育新的看点,吸引更多的游客。以梅山文化为核心,整合本土民俗文化资源,依托梅山蚩尤文化保护基地、傩文化研究基地,深挖梅山山歌、傩戏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同时,把市内的锑都文学社、锑都诗社、市书法美术协会的创作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冷水江市的本土文化同与之一脉相承的湖湘文化紧密融合,走向世界。

  二、突出阵地建设,科学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内容创新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文化会展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场馆载体设施,利用电影电视传播、新闻图书出版、互联网、歌舞厅等,培育现代创意型文化产业。依托农家书屋、村级活动室、生态农庄等,借助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乡土文学、乡土文艺创作。重点打造涵盖广告装潢、工艺制造、艺术设计、游艺娱乐、影视动漫、文化会展、论坛交流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城东新区组建集影视制作体验、广播会展、演艺娱乐、特色文化产品展览展演展销为一体的影视文化区,形成影视动漫一条街、演艺娱乐KTV一条街、文化产业一条街的崭新局面。

  三、突出改革创新,积极完善文化市场要素。大胆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规定,革除一切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制定出台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特别是在市场管理、投融资管理方面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保证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加强文化产品渠道建设。加快构建以湖南有线冷水江网络公司为首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以新华书店为首的出版物营销物流网络,推进出版物、互联网服务营业点线、电影院线和文娱场所的连锁经营。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与旅游休闲、体育健身、艺术培训等产业的融合互动。

  四、突出队伍建设,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引进。着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充分利用冷水江市现有的职业学校、艺术培训机构,以及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基地,着重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大力引进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大量引进科技创新人才、资本运营人才、文化经纪人才、数字技术人才、网络游戏开发人才、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等。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用人机制改革,营造人尽其用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冷水江市委书记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