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宁乡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抢擂先导区,决胜大河西,崛起中西部,挺进五十强的宏伟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果断应对挑战,负重奋进谋求突破,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了发展高效高速、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经济总量大幅增加。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28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31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61.83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70.27亿元,增长14.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2659元,比上年增长15.6%

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154.327.6调整为17.857.324.9,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4.2%上升到48.7%,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59.7%上升到64.9%。城市化发展加快,全县城镇化率37.8%,比上年提高2.48个百分点。

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县全力落实省市为民办实事,39个考核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扶贫解困、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等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提高,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83.0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种植业产值39.95亿元,增长5.8%;畜牧业产值35.78亿元,增长11.4%;渔业产值3.56亿元,增长6.4%;林业产值2.42亿元,下降6.1%。粮食播种面积184.13万亩,比上年下降8.1%;烟叶种植面积6.47万亩,增长43.8%;蔬菜种植面积49.68万亩,增长3.4%。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粮食总产量84.29万吨,比上年下降7.1%;烟叶9248吨,增长57.8%;出栏肉猪218.19万头,增长4.0%;出栏羊15.5万头,下降14.4%;出笼家禽3934.6万羽,增长3.0%;水产品产量3.36万吨,增长9.7%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近200家,实现销售收50多亿元。北京资源集团、超大集团、广东温氏集团等标志性龙头企业进展顺利,规模扩大。土地流转效益大增,农民合作化程度全面提高。全县共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79家,入社(会)农户9.8万户,带动农户12.5万户,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产值12亿元,入社(会)农户户平增收1500元以上。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坚持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安全,全县大中小型水库的安全普查全面完成,52座小型水库实现全面除险加固,投资1628.95万元解决了38950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0万千瓦,机耕面积148.5千公顷,机插8000亩,机收102千公顷,农机作业总收入达10亿元,水稻耕整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8%,农机四项指标居全省前列。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平稳快速增长。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420.73亿元,增长4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4.02亿元,增长56.6%。工业增加值13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77亿元,增长34.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8.18亿元,增长29.2%;重工业增加值50.59亿元,增长39.2%73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6.16亿元,比上年增长71.1%。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02亿元,比上年增长96.8%,实现增加值1.97亿元,增长89.4%。产销衔接良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6.1%,产销率达到9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6.14亿元,比上年增长55.3%;实现利税46.62亿元,增长19.9%

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316万吨,增长2.6%;水泥297万吨,增长2.6%;机制纸及纸板14.7万吨,增长33.8%;服装1533.4万件,增长25.2%;起重机械2.6万吨,增长87.1%;包装专用设备5624台,增长223%;加工大米30.9万吨,增长5.7%;配混合饲料37.9万吨,增长34.9%;涂料3.0万吨,增长112.9%;减速机9.0万台,增长16.7%;家用洗衣机55.7万台,下降10.1%

优势产业贡献突出。七大产业实现总产值245.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5%,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8.5%。优势产业对工业利润的贡献突出,七大产业实现利润2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78.1%。其中,矿产业利润增长49.7%,再生纸产业增长37.0%,机电产业增长38.7%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19.9亿元,增长24.1%;实现利润1.95亿元,增长43.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5.42万平方米,下降0.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4.34万平方米,增长5.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93.6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8.06亿元,增长31.1%。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7.92亿元,增长37.2%。施工项目754个,建成投产项目544个,分别增长37.8%87.6%

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全县城镇工业投资79.91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6.8亿元,增长38.2%;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增长。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0.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42.18万平方米,增长48.2%。商品房屋空置面积4.9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8.7%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招商引资突出招大引强,突出战略产业和主体园区,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商贸流通成为招商热点,全年新引进规模项目312个,到位县域外资金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21.7%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分地域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37.46亿元,增长23.1%,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3%;县以下零售额47.12亿元,增长22.5%,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6.36亿元,增长22.8%;住宿和餐饮业7.64亿元,增长22.9%;其他行业0.58亿元,增长14.4%。  

旅游业平稳发展。中国旅游强县的成功创建标志着宁乡县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全民兴旅意识不断增强。全年旅游总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接待旅游人数500万人次,增长14.1%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改建县乡道140公里,硬化村道640公里,改造桥梁20座,新建农村客运站场5个。总投资5亿元,其中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2.3亿元。交通基础设施网路进一步完善,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972.394公里,境内铁路里程68公里。全年旅客周转量26498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货物周转量91321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5.1%。全年交通安全形势平稳,交通事故频率大大低于控制指标。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32万户,净增2.45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4.69万户,增长4.4%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老口径)10.94亿元,同比增长29.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老口径)8.88亿元,同比增长29.6%,三项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3.1-0.28.9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22.13亿元,增长37.1%

金融业务加快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09亿元,比年初增加25.91亿元,增长2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44亿元,比年初增加19.1亿元,增长2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5亿元,比年初增加10.59亿元,增长18.0%。其中,短期贷款新增5.8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5.0亿元。年末不良贷款比率为4.2%,比年初下降6.1个百分点。全县金融机构盈利2.2亿元,比上年增盈0.72亿元,增长48.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创新。科技经费逐年增加,全年全县科技三项费用1410万元,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比例的1.4%。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逐步规范,全年下达县级科技计划两批,共22项,重点支持了机械与制造、长沙(金洲)创新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5个,市级项目37个。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1286万元,项目执行情况良好。申请专利95件,实施专利60项。以两区五园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转化。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达13家,新源氨基酸、吉唯信、楚天科技3家顺利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4亿元,增长40.7%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共有中小学、职高学校374所,在校中小学生135437人,其中:高中学生25388万人(职专学生1529人),初中学生28606人,小学学生81443人;全县中小学教职工9358人。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0。全县小学生升初中比率为100%。民办教育更加规范。全县共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92个,在校学生56830人(含幼儿数31008人),在职教职工3387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2套;卫星收转站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制作能力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用户7.3万户,增加1.1万户,入户率17.2%。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了98%。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了周末我登台广场文化活动、喜迎北京奥运,创建文明县城2008年大型春节文艺晚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80场次。开展送文艺下乡156场,送电影下乡活动3841场。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其中建成了5个乡镇文化综合站,44家农家书屋。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全年共查处网吧100余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8785张,非法书报刊18470余册,有效地净化了全县文化市场。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0个。其中,二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精神病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血吸虫、地方病防治站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33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950张;卫生技术人员256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256人,注册护士710人。农村卫生体系不断健全。33个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950张,卫生技术人员1273人。全县412个行政村,按合理布局、方便村民、便于管理的原则,每个行政村建一所村卫生室,按要求添置了医疗卫生设备,并聘用一名业务精良、基础扎实的乡村医生担任卫生室负责人,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及常见病诊疗服务工作。目前县有中心、乡有枢纽、村有网底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构建。基本做到了小病诊疗不出乡镇,大病县内可治,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基本满足。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县体育场地55个,其中体育馆3座,400米田径场6个,各种训练房31个,乡镇门球场6个。体育比赛成绩突出。参加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举重锦标赛,宁乡县获举重项目3枚金牌,全年共在县以上体育竞赛中夺取金牌74枚。精心组织开展了春季环城马路赛暨迎奥运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全县男子篮球等系列活动,其中春季环城马路赛有近万人参加。全民健身意识加强,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组织指导企事业单位及乡镇成功举办腰鼓、象棋、篮球等体育比赛,将全民健身活动推向高潮。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全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1307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亩,其他原因减少耕地96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356亩。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5250万元,限期整治16家污水超标排放的造纸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0%三同时执行合格率为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玉潭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县水质按水域功能区达标,比上年略有好转。全年造林面积113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2.0%,城区人均公用绿地面积达到9.38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2%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再生纸业园创建为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加大技改投入,创建节能降耗示范企业,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县单位GDP能耗1.189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9%;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6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5.2%;单位GDP电耗548.28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0.3%

安全生产形势较好。随着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年各类安全生产死亡人数101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1人,均未超过控制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36人,下降2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总户数42.5万户,总人口135.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17万人,乡村人口84.21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5.5:100。人口出生率为11.05‰,比上年上升1.6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42‰,上0.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4.63‰,上升1.18个千分点。全县常住人口为125.15万人。全年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183.78万元,发放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资金36万元,共有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305人。育龄人群属地管理服务到位率99.8%,综合治理到位率98.2%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9元,比上年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342元,增长1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19元,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0%。其中,工资性收入3059元,增长17.0%;家庭经营收入3188元,增长20.5%;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672元,增长4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4元,增长20.3%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529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60元,比上年增加560元,增长14.0%。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0.7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2平方米,增长0.6%

社会保障全面发展。2008年全县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3.1亿元,支付2.9亿元。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万人,比上年增长5.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93万人,增长6.9%;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2万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63万人,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86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01万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124万人,增长11.3%;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33亿元,增长8.4%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