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抓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重大机遇,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湘潭县,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26.0%;第三产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11.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1206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1∶33.5∶34.4调整为33.3∶33.6∶33.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跃居第一位。

    为民办实事深入落实。全面完成了省、市提出的实事工程,县乡村公路建设、城镇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敬老院达标、农村广播电视电信盲区的解决、城镇廉租住房的新建(筹集)和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出色完成,切实履行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8年,全县高效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9.5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县全年粮食总产量83.2万吨,增加1.6万吨,增长2.0 %;湘莲8420吨,增长5.1%;油料3111吨,增长27.0%;水果32151吨,增长5.0%;茶叶758吨,增长5.3%。

    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饲养生猪397.2万头,比上年增加25.1万头,增长6.7%;出栏肉猪237.7万头,增长6.5%;出栏牛0.3万头,增长7.7%;出栏羊3.8万头,增长6.1 %;家禽出栏368.8万只,增长4.4%;淡水渔业总产值28002.4万元,增长5.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2467处,完成土石方1143万立方米,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5亿元,投入劳动工日147.3万个,水库安全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农业机械向高性能、多功能、大中型方向发展,全年机耕化程度达到98%,机收率71%;农村沼气池建设加快,全年新建沼气池2620个。

    三、工业和交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3.3亿元,增长4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97.4亿元,增长47.4%,实现增加值30.7亿元,增长28.6%。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90.2万吨,增长3.6 %;水泥48.2万吨,减少3.4%;玻璃制品3.6万吨,增长5.0%;氮肥(折纯)9.5万吨,增长42.3%。工业经济质量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9.6%,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4亿元,增长58.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4亿元,增长40.8%,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61.9%。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县全年投资2.24亿元,完成通畅工程建设532公里,新增通畅村170个;年内启动了花石大桥、花石水库大桥、合家渡口桥、岳冲渡口桥、云湖庵渡口人行桥、藕塘渡口人行桥和龙井码头等7个项目建设。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全县全年客运车辆公路运输总行程2314万车公里,事故频率0.1次/百万车公里,大大低于控制指标。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9亿元,增长28.8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增长34.4%,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18.9%。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2008年,投入资金3.7亿元,重点进行了天易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城区杨柳路、贵竹路、飞鸽路、天马东路延长线、天然气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投入加大,全年投入6.7亿元,完成建设项目200余个,城镇化率达到27.0%。

    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顺利。2008年,全县66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已开工51个,开工率为77%,完成投资17.6亿元,较去年增加3.4亿元,增长23.9%,项目平均投资额3450万元,增长4.5%。已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的有路网建设、城市天然气、海泡石空气静化剂、管桩生产、青山桥皮鞋产业园、韶茶干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县一中运动场等24个建设项目。

    五、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县城9.1亿元,增长21.3%,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9%;县以下零售额23.5亿元,增长17.7 %,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0亿元,增长20%;住宿餐饮业4.6亿元,增长11.5%;其他行业1.0亿元,增长22.9%。

    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全县全年共完成进出口总额27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县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41家,增加10家;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份额迅速增加;全年外派劳务输出534人,比上年增长16.8%,实现外派劳务收入8000余万元。

    旅游事业稳步推进。全县全年接待游客148.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7.2%,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较去年增长22.9%。

    六、财政和金融

    全县财政税收增速加快。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0768万元,增长2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4671万元,增长20.0%;上划收入完成26097万元,增长36.3%,其中上划增值税和消费税20280万元,增长36.9%,上划两项所得税5817万元,增长34.4%;累计财政支出134831万元,增长24.4%。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1亿元,比年初增长20.6%,各项贷款余额41.9亿元,比年初增长11.3%。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绩。2008年,全县新增科技成果7个,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引进和转化科技新技术、新成果90项,完成专利申请202件,比上年增长32.9%;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46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6项,省级科技项目7项,市级科技项目33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453万元;获得2008年湖南省科博会金奖7项;获得湘潭市科技进步奖6项;“绿色生猪养殖与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被列为“湖南省农村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湖南斯瑞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力威液压有限公司和湘潭高耐合金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1.5亿元,增长40.0 %。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中小学、职高学校365所,其中小学273所,初中69所;在校中小学生12.36人,高中学生2.50万人(职高学生1.21万人),初中学生3.78万人,小学学生6.08万人,特教学生10人;在职教职工8997人,其中小学3828人,初中2883人,普高1454人,职高627人,特教2人,离退休教师3606人;全县学校建筑面积为14.13万平方米。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辍学率为0.36%,初中辍学率为0.69%。教学质量再创新高,小学升初中比率为100%,初中、高中毕业考试合格率均达到98.9%,高考本科一、二批上线2846人,上线率28.4%,超省平近10个百分点,会考成绩和高考上线率均名列全市之首。社会力量办学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壮大。全县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40个,其中幼儿园112所,普通中小学5所,职业学校5所,各类培训学校14所,高考补习学校4所。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了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110周年文艺晚会、庆元宵文艺汇演等12场大型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石鼓?青山”唢呐艺术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补项目;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每个乡镇设有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有卫生室,人民群众就近就医、方便就医的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全年共有93239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共筹集资金7459.17万元,参合率94.4%,有75549位参合农民获得补偿,参合农民受益面达8.1%;重点传染病有效控制,全县没有发生甲类传染病及人禽流感疫情,发生乙类传染病1516例,发病率为133/10万;卫生监督工作深入推进,医疗卫生秩序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住院分娩率99.7%,孕产妇死亡率9.3/10万,婴幼儿死亡率7.3‰,远低于国家、省确定的指标,达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合格率达92.5%,全年没有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全面普及。全民健身意识加强,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2008年湘潭县成功举办了湘潭县首届运动会和万人环城长跑以及庆元宵狮龙游城表演等大型体育赛事;在省青少年常规赛运动会上,县一中获田径重点班校代表队第二名,田径、举重、皮划艇等项目获个人8个第一名、10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在市十运会上,夺得30枚金牌、30枚银牌、18枚铜牌和团体总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组建腰鼓队、军鼓队、狮龙队、龙舟队、各类球队300多支,将全民健身活动推向高潮。

    九、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主要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合格率100%,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6.0%,CODcr削减23.7%,SO2削减14.7%,Cd削减35.2%。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且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关闭,101座土法炼焦炉、24家洗铁企业以及18家造纸企业全年全部关停到位,关闭了响水油膏厂、姜畲易家山锰粉厂和湘潭志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脱模剂生产线。湘江流域湘潭县段,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水质基本维持在Ⅲ类标准;城区范围内清洁能源推广稳步推进,湘潭县皓昱玻璃有限公司的“煤改气”工程已投入使用,长江宾馆、锦绣湘江、莲湘公寓及白石花园都率先进行了“煤改气”。加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和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进展。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35.5万户,总人口115.6万人,净增人口10463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3‰,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4.0‰,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05.6万人,非农业人口10.0万人;男性59.6万人,女性56.0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6.4。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0.1元,增长17.2%;其中:工资性收入2657.7元,增长18.5%,家庭经营纯收入2859.9元,增长13.8%,财产性收入178.7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47.2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6元,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48元,增长12.7%。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2008年,全县城镇低保保障对象6912户,12714人,月发放保障金205.5万元,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961.8万元,增长30.3%;全县纳入农村低保对象9321户,21602人,全年发放保障金1005.9万元,比上年增长91.4%;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60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6983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7933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627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0004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6525人;发放各类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300余万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湘潭县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