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努力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科学跨越、富民强县”目标,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速、升级、增效、惠民上,通过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呈现出发展提速增效、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县内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3563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6506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21429万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408403万元,增长13.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26:42:32调整为24.1:45.8:30.1。人均地方生产总值20585元,增长21.5%。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完成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483253万元,增长4.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41千公顷,增长1.5%;粮食产量473813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3.65千公顷,增长3.4%,中稻播种面积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0.86千公顷,下降13.1%。油料产量24073吨,茶叶1025吨。
林业有新的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人工造林不断提高。全年义务植树140万株。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森林覆盖率31.5%。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04981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猪肉产量93867吨,比上年增长0.4%;牛肉产量2650吨,增长13%,羊肉产量831吨,增长19.9%;家禽出栏492万只,增长5.0%;禽蛋产量15220吨,增长3.7%。
全年水产品产量37346吨,增长3.7%;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29423吨,增长4.6%;捕捞水产品产量7923吨,增长0.6%。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有效灌溉面积68万亩,大中小型拖拉机1666台、农用运输汽车2015辆。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1844吨,增长6.6%;农药使用量1028吨,增长8.2%;农膜使用量1185吨,增长3.0%。
三、工业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4%,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0.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1.74亿元,增长28.9%。在全县1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3.06亿元,增长16.12%;轻工业产值119.13亿元,增长33.09%,重工业产值73.93亿元,增长72.9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产值11.18亿元,增长11.35%;集体工业产值8.06亿元,增长17.21%;股份制工业产值131.85亿元,增长51.2%;股份合作制工业产值1.92亿元,增长1.34%;其他工业产值40.05亿元,增长52.86%。10家高新科技企业,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4.83亿元,同比增长16.0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92.21亿元,增长40.14%;实现利润总额4.64亿元,产品销售率99.56%。
主要工业产品中的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水泥、输液瓶等产量增长较快(见下表)。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10年 |
2009年 |
% |
大米 |
吨 |
170277 |
65670 |
159.29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5791 |
6790 |
-14.71 |
配混合饲料 |
吨 |
225984 |
127380 |
77.41 |
酱油 |
吨 |
6636 |
8341 |
-20.44 |
纱 |
吨 |
18285 |
6030 |
203.23 |
机制纸及纸板 |
吨 |
52298 |
32421 |
61.31 |
纸制品 |
吨 |
43838 |
31650 |
38.51 |
输液 |
万瓶(袋) |
41315 |
30750 |
34.36 |
水泥 |
吨 |
7550 |
60145 |
-87.45 |
生铁 |
吨 |
3986 |
2737 |
45.63 |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1560万元,比上年增加12.8%;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8家,完成施工产值64496万元,增长10.4%;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66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7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97077万元,比上年增长31.31%,城镇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3848万元,同比增长32.15%,农村非农投资28370万元。按产业划分,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663822万元、103070万元,分别增长33.14%、2.7倍。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416235万元,增长28.15%;安装工程投资31774万元,增长69.04%;设备工器具购置297482万元,增长57.77%;其他费用投资38985万元。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500万以上项目288个,增长14.3%;其中新开工项目222个,增长6.2%;投产项目244个,增长32.6%。全年新签约项目20个,协议引进县外资金15525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62140万元,占40%。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2010年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18.558公里,改建到乡镇公路26.6公里。货运量1701.61万吨,比上年增长1.77%;货物周转量67869.65万吨/公里,增长1.6%;客运量3354万人次,增长1.03%;客运周转量100588万人公里,增长4.88%。
邮电通信业稳中有降。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5765万元,下降3.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总量2019万元,增长7.7%,电信业务收入总量3746万元,下降7.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97118户,乡村电话用户70571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706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68.9%(不包括铁通)。移动电话达到256874部,新增37042部,增长16.9%。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中外游客56万人次,全年旅游综合总收入2.35亿元,总收入增长14.1%,其中:张谷英共接待旅客30.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300万元,大云山共接待游客17.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00万元。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786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县级消费品零售额351582万元,增长22.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3203万元,增长18.7%。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9395万元,增长21.2%;住宿和餐饮业45391万元,增长25.7%。从规模看限额以上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836万元,增长48.1%,限额以下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950万元,增长18.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2062万元,比去年增长2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001万元,增长29.4%。分部门完成情况看:国税完成16500万元,增长21.7%;地税完成15548万元,增长18.1%;财政完成10013万元,增长49.6%。财政总支出153794万元,增长20.2%。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全县金融年末存款余额49470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295万元,增长45.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8204万元,增长15.8%。年末各项金融贷款余额276826万元,增长18.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5249万元,增长12.7%;中长期贷款余额81578万元,增长33.0%。
全年人寿保、财保、中华联合保险保费收入9341.3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95.94万元,增长29.3%;人寿险保费收入6471.01万元,下降0.24%。赔款支出2376.04万元,增长7.57%。其中,财险赔款706.09万元、下降4.56%;人寿险赔款314.2万元,增长34.71%。
八、教育、文化、科技、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县有普通中学42所,教职工2612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2330人。有职业中学1所,教职工233人,在校学生5250人;普通小学77所(含教学点),教职工2125人,小学在校生4051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学校占地面积2817525平方米,其中校舍占地面积848025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46634.68万元,图书2157418册,计算机5420台。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县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为5.1万册。电视差转站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乡镇以上广播站18个,2010年全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5300场次。
2010年,全县共申请专利36件,授权42件;安排科技计划项目23个,争取上级经费投入420万元,增育工程技术中心4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个,产学研战略联盟3家。全县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3.14亿元,增长13.1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32%。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9家,实现增加值3.02亿元,增长32.7%。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6个,医院床位1301张。村级医疗点529个,乡村医生数656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50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8张。碘盐覆盖率96.2%。全年无偿献血602人次。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717615人,比上年增加10869人。出生人口7818人,死亡35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98‰。在总人口中,男374601人,占总人口的52.2%,女343014人,占总人口的47.8%,男比女多31587人,多8.4%;有农业人口599683人,占总人口的83.6%,非农业人口117932人,占总人口的16.4%。
农民人均纯收入7451元,比上年增长15.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464元,同比增长19.8%;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25220人,其中在岗职工24586人,在岗职工年工资总额499456万元,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20563元。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2806件,刑事案件166件,犯罪人数230人,民事案件发案数1700件。
说明: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投资统计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