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团结和带领下,全县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续发展。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96252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846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77297万元,增长27.5%;第三产业增加值288385万元,增长14.8%。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 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34.234.631.2调整为30.839.230。人均生产总值14840元,增长15.8%

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业中的肉类、油料等产量产值增长较快;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生产逐步崛起;第三产业中的电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快速发展。

2008年全年新开发就业岗位1588个,净增就业岗位6595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6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4人,比上年底增加20人,登记失业率100%。农村劳务输出111981人,比去年多输出1036人,增长9.5%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依旧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产品又多属原料型,生产成本高,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受年初冰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两方面矛盾日益显现;二是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利用中,节能减排任务重。岳阳县的优势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十分有限,在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造成的矛盾不断增多,利益冲突逐步表面化,保持全县经济持续、快续增长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三是基础设施依然落后。乡村公路、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协调;四是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人才队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完成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46.7亿元,增长4.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2.1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99%;粮食产量46.45吨,增长0.93%。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1.5千公顷,增长7.88 %,中稻播种面积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3.2千颂,下降57.16%。油料产量19771吨,增长15.73%。茶叶产干茶965吨,减31.1%

林业有新的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人工造林不断提高。全年义务植树35万株。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森林覆盖率30.78%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05612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95880吨,增长16.6%;牛肉产量2242吨,增长 19.8%,羊肉产量630吨,增长8.6%;家禽出栏442万只,增长6.6%;禽蛋产量13357吨,增长1.1%

农业生产条件有新的改善。农业有效灌溉面积 67.95亩,下降0.3%;大中小型拖拉机1010台、农用运输汽车822辆。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9469吨,增长1.1%;农药使用量815 吨,减0.2%;农膜使用量1120吨,增长1.8%

三、工业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4142万元,比上年增长32.6%,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在全县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7.8亿元,增长 84.8%;轻工业产值 685302万元,增长65.43%,重工业产值293476.6万元,增长122.0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产值74947.4万元,增长61.66%;集体工业产值54832.3万元,增73.68%;股份制工业产值617904.1万元,增77.49%;股份合作制工业产值10867.5万元,增长19.96%;其他工业产值197418.4 万元,增长1倍。主要工业产品中的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水泥、输液瓶等产量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98亿元,增长80.4%;实现利润2.5亿元,增长1倍;利税总额3.9亿元,增长78.2%;实现税金1.3亿,增长14.2%;资产负债率72.9%;产品销售率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2791万元,比上年增长60.3%,城镇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491万元,同比增长77.2,农村非农投资27126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169万元,减45.8%;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290357万元,增长40.3%;安装工程投资11150万元,增长130%;设备工器具购置161591万元,增长188%;其他费用投资7424万元。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136个,增长70%;其中新开工项目122个,增长90.6%;投产项目85个,增长39.3%。全年新签约项目51个,协议引进县外资金2223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7400万元,占48.3%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1000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295.5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2008年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422.6公里改建到乡镇公路47.5公里。货运量927.5万吨,比上年增长11%;货物周转量39712.5万吨公里,增长12.5%;客运量3048万人次,增长6.2%;客运周转量20354万人公里,增长13.5 %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6357万元,增长1.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13万元,增长9.29%,电信业务总量4544万元,增长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99345户,减6 %。其中城市电话12465户,减少8 %,农话86880户,减5%;移动电话达到126000部,比上年增加33000部,增长26%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中外游客66万人次,增长5.6%。全年旅游综合总收入1.8亿元,增长5.5%,其中:张谷英共接待旅客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000万元,大云山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00万元。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117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46081万元,增长22.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4036万元,增长20.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7677万元,增长20.8%;住宿和餐饮业252817万元,增长21.2%。从规模看限额以上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6.3万元,增长19.66%,限额以下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261万元,增长2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8007万元,比去年增长2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011万元,增长22.7%。分部门完成情况看:国税完成11080万元,增长40. 16%;地税完成10601元,增长22.33%;财政完成6325万元,增长35.57%。财政总支出93226万元,增长25.38%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全县金融年末存款余额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6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4亿元,增长37.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9亿元,增长16.9%。年末各项金融贷款余额19.1亿元,增长6.2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86亿元,增长5.12%;中长期贷款余额1.21亿元,增长33.3%

全年保险费收入7647.3万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67万元,增加27%;人寿险保费收入6221万元,增加57.8%。赔款支出2737.7 万元,增加1.71倍。其中,财险赔款553万元、人险赔款1731万元,分别增加17%和减少12.7%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县有普通中学49所(其中完中    所),教职工2849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3560 人。有职业中学1   所,教职工166人,在校学生4398人;普通小学89所(含教学点),教职工2205人,小学在校生3771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2008年高考升学率33.8%;中考升学率90%。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县以上公共图书馆1,图书总藏量为3万册。电视差转站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0%,乡镇以上广播站18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6%2008年全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6768解决农村电视盲区人员看电视问题15050人。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4个,医院床位906张。村级医疗点549,乡村医生数641,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45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人,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4张。碘盐覆盖率100%。全年无偿献血1080人次。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69.8万人,比上年增加 68.9万人。出生人口 7310人,死亡40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65‰。在总人口中,有农业人口58.25万人,占总人口的83.45%,非农业人口11.55万人,占总人口的16.54% 

农民人均纯收入5829元,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562元,同比增长25.5%;全县单位从业人员23259人,比上年减少1084人,减4.45%;从业人员年劳动报酬39124万元,增长4.6%,年人均劳动报酬16821元,增长9.11%

2008,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95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达到349%,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700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64825,占全县城镇人口的24.35%。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421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3.58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135人次,保障资金投入1735万元,增长44.6%。农村传统救济人数4312人,发放救济款200多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核实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分行业增加值、农业和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