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义厚广 互为秉承
——浅谈攸县精神之内在逻辑
“厚德从善、崇文重教、诚信守法、尚勤敢超”的“攸县精神”言简意赅,涵义厚广,宛若和风常拂,沁人心脾,必将成为弘扬文明、积聚内力、构建和谐、科学跨越的不竭动力。进一步探究其精髓,研究其逻辑,聊聊数句十余字之间,可以说是互为秉承,浑为一体。
——厚德从善为基础。“德”即道德,指涵于内的准则、信念和修养,“善”即善良,是行于外的表象、行为和品质。自古德为善之基,善为德之果,所谓厚德从善,行善积德。攸县作为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来秉持以德为先、以德待人,与人为善、从善如流。“厚德从善”凸显了攸县精神的传统特质。以“厚德从善”作为攸县精神的起领,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以德善为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的用意。可以清晰地看到,“崇文重教”历来以“德”为文明核心,以“善”为教育要义,就如《攸县志·卷十五》记载的攸县教育应以“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理论、爱国之根基”为要旨;“诚信守法”以“德”“善”为根基,脱离了“德”,没有了“善”,任何诚信守法都会苍白无力;“尚勤敢超”强大的动力之源在于“德”“善”,有云“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所以说“厚德从善”是攸县精神的灵魂和根基,弘扬攸县精神,首先就要从“厚德从善”开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加强人生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崇文重教为手段。“文”涵盖文明、文化,代表着追求和进步,“教”使人明礼、通达,代表着途径、手段。“崇文重教”强调的是对人格、能力、风气的塑造、提升和匡正。儒家一贯主张“诗书教化”,所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治教化”,“善政不如善教也”。无论是继承“厚德从善”的优良传统,还是弘扬“诚信守法”的理念,聚积“尚勤敢超”的本领,都离不开“教”。只有通过文治教化,“厚德从善”才会发扬光大、“诚信守法”才能更加牢靠、“尚勤敢超”才可实现言行合一。攸县历来崇尚文明文化,重视教育教化,尊重知识人才,洣水河畔四座文明古塔可为历史见证。如今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教育强县,文化教育事业走在省市前列,“乡村大舞台”、建设学习型机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当前,各种思想观念交融交锋,知识科技迅猛发展,教育教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县委、县政府创新手段,灵活方式,广泛开展促进观念和作风转变“三十条”宣讲,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全面组织“生活健康、健康生活”系列运动,目的便是倡导先进文化理念,传承国学经典,培育文明新风。
——诚信守法为保障。道德是最高标准的法律,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诚信守法”既有德的要义,又有法的要求,涵盖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两个方面,是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内在品质和行为准则。当前,我们正处于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市场经济时代,“诚信守法”更是一种不可缺失的时代精神。对个人而言,它就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单位而言,它就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对社会而言,它就是一种维系秩序的运行准则;对地方而言,它就是一种优良的地域竞争力。在“攸县精神”中,“诚信守法”既是“厚德从善”外在之表现,又是“崇文重教”追求之规范,更是“尚勤敢超”必备之操守。自古以来,攸县人把诚信守法作为立身之本、营生之道。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讲诚信、唯利是图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要成功实现攸县的科学跨越,我们必须全力消弭这种欠缺。必须养成诚信守法的良好习惯和品德,让诚信守法的理念植根于全县人民的心中,为攸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插上道德和法制的双翼。
——尚勤敢超为取向。“尚勤敢超”是攸县精神的收纳之句。勤学、勤思、勤劳,超群、超越、超常,以“勤”与“超”为组合,传递着脚踏实地、勤劳节俭,创新争优、跨越赶超的价值追求,向我们昭示“超”必须以“勤”为前提。“尚勤敢超”不仅表达了真抓实干的坚毅,而且彰显了勇立潮头的决心。“厚德从善”的浸润、“崇文重教”的陶冶、“诚信守法”的淳化,最终都是为了弘扬“勤”的优良作为,达到“超”的完美演绎。一直以来,我们秉持着“勤”的作为,始终围绕“超”在思考、在努力。我们有超的积淀。“五小工业”、“股份合作”、“拦河筑坝”、“修路架桥”、“攸县的士”、“全省十强”、“洁净攸县行动”等,都是我们敢闯、敢拼、敢超的佐证。我们有超的使命。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今天,区域发展空间很广、机遇很多、弹性很大,面对发达地区的成功跨越和后方追兵的加速赶超,“超”的责任越显沉重。我们有超的潜力。煤电一体化、醴茶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或建成,我们正加快积聚着“超”的自信和底气。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着眼“世界闻名、国内一流、全省领先”,全力打好“四大战役”,吹响了“五年倍增、争创一流”“超”的冲锋号。在“尚勤敢超”理念的激励下,攸县必将创造新的奇迹,再铸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