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彭 彬 )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报告2009年永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发展计划,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来,面对罕见的金融危机影响,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年初目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中心,扎实开展“项目年”活动,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1、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5.7亿元(以下均为预计数),增长10.5%(计划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10.1%。
2、全县完成财税总收入1.34亿元,增长19%(计划增长10 %),完成年计划108.5%。
3、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增长91.5%(计划增长30%),完成年计划的147%。
4、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6.2%(计划增长20%),完成年计划的91.7%。
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增长18.2%(计划增长15%),完成年计划的102.8%。
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58元,增长12.9%(计划增长10%)。
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增长10.1%(计划增长10%)。
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9‰(计划控制在7.2‰以内)。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1、农业稳步发展,农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很好落实,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5.3亿元,增长4.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32万亩,比上年增长5.67%,因受局部干旱影响,预计单产较上年下降3.4%,粮食总产量达21.45万吨,比上年增加4400吨,增长2.08%。种植烤烟6.25万亩,烟叶产量达17.56万担,烟农收入1.52亿元,烟叶税2848万元,2010年被列入全国31个“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示范县”。完成柑橘品改低改1.9万亩,建立柑橘出口基地5000亩。出栏肉猪21万头、牛1.53万头、羊5.9万只,分别增长4.7%、4.1%、5%;出笼家禽117万只,增长4.5%,产禽蛋2070吨,增长4.8%,水产品3650吨,增长11.4%。实现劳务输出9.5万人,创劳务收入5.6亿元。改造县乡公路114公里,累计完成通乡水泥路320公里,通村水泥路250公里,26个乡镇、75个行政村通水泥路。
2、工业迎难而上,经济效益逐渐好转。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调度资金、电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1亿元,增长14.8%。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矿产冶炼企业受到冲击, 5家规模矿业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明显开工不足。规模工业苦练内功,不等不靠,利润实现逐月增加,经济效益逐渐好转。全年工业技改投入1.19亿元,增长22.6%;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1亿元,增长13.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6.2%。
3、投资增长快速,项目拉动成效显著。全县上下积极开展“项目年”活动,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工作,成效显著,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增长91.5%,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3.6亿元,增长52%;房地产投资完成930万元,增长20%;农村投资2.8亿元,增长20%;跨地区项目投资完成8.5亿元,增长16倍。张花高速、永龙公路永顺段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县内所有标段全部开工,拉动十分明显。桑永公路路面硬化工程进展顺利,高家坝防洪水库成功蓄水,电站全面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房开工建设,管网铺设基本完工;日贷项目芙蓉镇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黔张常铁路永顺方案争取工作取得新突破,电力公司产权顺利收回,县城提质改造大力推进。
4、城乡市场活跃,旅游消费再创佳绩。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购买力水平逐步提高,消费需求不断扩大,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增长18.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2.17亿元,增长20.9%,在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限额以上完成0.21亿元,增长8.1%;限额以下完成11.96亿元,增长21.2%;餐饮业2.2亿元,增长8.4%,其它0.45亿元,增长3.8%。“家电下乡”成效明显,农村零售额8.52亿元,增长21.4%,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力量。旅游产业来势喜人,全年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增长23.8%,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增长42.9%。成功开通“芙蓉镇·猛洞河”旅游官方网站,顺利举办“土家族晒龙谷”活动。
5、财政逐步增收,金融运行较为平稳。县委、县政府正视并努力克服当前财政收入面临的困难,加强管理,积极应对,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可实现财政总收入1.34亿元,增长19%。财政支出在保工资和保运转的基础上,积极落实了扩大内需、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等政策,保证了民生、社会稳定及重点项目等支出的资金需要,全年支出8.5亿元,同上年基本持平。截至11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1亿元,比年初增长25.3%;各项贷款余额11.2亿元,比年初增长14.5%,运行较为平稳。
6、民生不断改善,和谐社会逐步推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8元,增长12.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增长10.1%。省定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000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500人,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保新增1.24万人,支付相关待遇及养老金发放1.12亿元,新农合参保40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5万人,改造县乡公路11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0户,新建人饮工程51处,解决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大矿产开发秩序整治力度,取缔非法小煤窑开采点10处、非法采石场110处,和谐社会逐步推进。
各位代表,2009年是全面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确保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的一年,我们迎难而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加快发展压力大,经济总量小,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经济要素不具优势,发展压力较大;二是统筹城乡压力大,产业结构不优、工业支撑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协调发展目标还任重道远;三是自主创新压力大,产业层次较低,传统产业不强,新兴产业缺乏,产业升级面临巨大挑战;四是构建和谐压力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经济发展环境亟待改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在众多困难和挑战中寻找机遇,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在国家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宏观经济政策连续稳定的大氛围中,我们要坚定信心,扎实苦干,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维护稳定为保障,积极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计划完成生产总值28.74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3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6.48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完成12.9亿元,增长10.2 %。
2、完成财政收入1.49亿元,增长11%。
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增长50%。
4、规模工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20%。
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亿元,增长15%。
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
10、城镇化水平达到33%。
11、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2%。
1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快速增长。一是强化项目意识,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增强项目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千方百计抓项目,你追我赶上项目的良好氛围,集中时间精力,把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抓实抓牢,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张花高速、吉恩高速、永龙公路、石永公路、高家坝库区移民后续工程、洞潭电站、南区开发、廉租房、永顺县经济开发区、县城污水处理厂、县城垃圾处理场、矾矿精深加工、大继成化工四氧化三锰生产线、现代烟草整县推进、油茶产业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塔卧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小溪生态保护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协调各种矛盾,加快建设进度,缩紧工程周期,力争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精心谋划黔张常铁路、电力体制改革、猛洞河地质公园、永花公路、小水电农村电气化、优质玉米基地建设、五码头水电站、羊峰山风能发电厂、中华土司王城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规划,努力争取,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跟踪巩固退耕还林、石漠化、双低油菜、芙蓉镇核心景点圈旅游基础设施、异地移民、政法基础设施、县人民医院急诊楼、职教中心建设、通畅工程及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等主要争资项目,确保到位资金6亿元,尽快促使项目落户实施,顺利完成投资任务。三是优化建设环境,在重点项目建设审批、核准、备案等前期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制,实行职能部门窗口受理、内部运作、统一收费、限时办结,为项目的启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要切实加大对破坏项目建设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对阻工闹事、索拿卡要、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从重从严打击。四是夯实发展基础,加强项目储备争取工作,抓紧做好2010年项目申报、争取工作,有的放矢,围绕国家投资方向,有针对性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和生态保护项目,储备一批上亿元、千万元的重大项目。突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2、积极协调调度,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一是加强工业调度,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加大协调力度,及时解决工业运行中的具体困难和突出问题,积极协调落实煤、电、油、运等关键生产要素,抓紧与省、州电力公司洽谈大电网代管事宜,争取“五一”前实现大电网代管。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对大继成化工、锦帛钰纺织、大洋化肥、万源水泥、天泽生物等企业的服务指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形成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产业增长点。年内新建一条年产6000吨高比表面四氧化三锰生产线,抓紧实施1500万条浴巾系列生产线和续建2万锭紧密纺扩建工程项目,加快工业技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三是突出矿业开发,着力推进以钒矿、镍钼矿、铁矿、方解石等优势矿产资源系列产品的深度加工,分析研究国家和省促进矿业发展的有利政策,改善涉矿乡镇基础设施,年内高标准新建一家年产3000吨五氧化二钒的示范性矾矿企业,培育壮大方解石精深加工企业,支持王村方解石厂等企业新上母料精深加工项目,力争生产能力达2万吨,产值过亿元。四是打造发展平台,加大与开发银行贷款衔接力度,加速推进经济开发区路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永顺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积极构建我县工业聚集平台。超前谋划张花高速、矿业产地沿线工业小区,继续推进工业强乡强镇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点面结合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3、抓好产业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壮大烤烟产业,以我县被列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推进烤烟产业开发,抓好规模乡镇和专业村建设,推进烟田、烟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烟叶技术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烤烟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打造现代烟草农业。二是落实油茶产业,以张罗沿线乡镇为重点,坚持成块连片开发,坚持老油茶林培管和新造相结合,严格油茶种苗质量,高标准完成1万亩油茶开发任务,力争通过8年的努力,全县改造、新建油茶面积达40万亩左右,培植壮大1家以上油茶深加工企业。三是巩固特色产业,继续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突出办好以优质稻、柑橘、猕猴桃、双低油菜、反季蔬菜、茶叶、黄牛、生猪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基地,打造特色品牌。完成柑橘品改2万亩、低改3万亩,创建出口基地8000亩;力争全县猕猴桃面积扩至5万亩左右。四是支持涉农企业,鼓励万坪豆腐、万坪火腿、永顺腊肉、溪州莓茶等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继续扶持本草制药、天泽生物、源植香料等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大户经济的发展,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发展劳务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畅通劳务输出渠道,完备劳务输出网络,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实现劳务经济稳定增长,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实现劳务输出9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6亿元以上。
4、突出旅游开发,培育现代服务产业。一是打造旅游精品,紧紧抓住州委、州政府打造芙蓉镇核心景点圈的大好机遇,以“芙蓉镇”品牌统领旅游产业开发,改善芙蓉镇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芙蓉镇旅游品位;完善猛洞河风景名胜区配套设施,收回猛洞河漂流经营权;推行联合营销,破解芙蓉镇旅游发展难题。加快塔卧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完成四星级温泉宾馆建设,加强小溪自然保护区管理,推进“中华土司王城”建设,加快旅游景区交通建设步伐。二是突出民俗文化,深入挖掘土家文化内涵,切实抓好民族服装穿戴、摆手舞推广普及、土家特色饮食推广、民族歌舞演出等活动,确保土家文化精髓得到继承发扬,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宣传管理,与CCTV、湖南卫视等知名媒体合作,策划宣传推介促销活动,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积极接受张家界、凤凰等景区辐射,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质量监督,提高旅游培训水平,加快旅游行业队伍建设,发展旅游消费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四是培育现代服务业,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秩序,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合理调整城乡商业网点布局。继续推进“家电下乡”,促进农村消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编、织锦、化石、蒿草粑等旅游产品和名优土特产,搞活城乡经济。扶持壮大宾馆饭店、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建立规范有序的服务行业管理运营体系。
5、倡导建管并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完善市政工程,着力抓好管线入地、管网改造、路灯亮化、垃圾收集、河道治理等一批市政工程项目,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重点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一批重大项目;推进县城南区开发,加快行政中心建设,开工建设湘潭南路,完善城市功能。二是加强城市管理,修订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规划,加快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城区环境整治专项工作,解决县城“脏、乱、差”的问题,提升城市品位。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芙蓉镇、石堤镇、塔卧镇、万坪镇等集镇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深入持久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探索集镇扩权改革,突出城镇特色,充分发挥集镇连接城乡的节点作用。
6、高度重视民生,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以省为民办实事为平台,涉及教育、卫生、文化、计生等领域,重点做好农村合格校舍、乡镇中心卫生院、综合文化站、计生服务站建设;启动实施县城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和南区学校建设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监管,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二是加快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增加公益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帮助零就业家庭、特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业。继续抓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新农合等社会保险的扩面、资金征缴和争取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城乡低保扩面,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廉租房、农村安居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和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健全大信访工作机制,周密化解信访矛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度、企业诚信度、人民满意度,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增强信心,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