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日下午

访谈对象:湘潭县农办庞主任

主要负责县三农事务

问题一:湘潭县怎样进行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模式

湘潭县全县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拥有645个行政村,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模式,选取了50个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进行重点建设,由县市领导带队;选取106个比较偏远的山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村作为帮扶村,以示范村与帮扶村带动其他各村。

二、基础工作

1.基层组织建设

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团结全村做建设,我们通过今年的换届之年,注重把想为村上做事的经济能人、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宗教组织负责人放到村委会、村支部、红白理事会、群众文化组织。

村委会干部、小组长等有的不在村,找不到人怎么办?

组织需要去外面跑项目,没在村上的矛盾不太突出,村民对干部的依赖、求助、社会服务管理需求不太强烈,经济能人在关键时候出现,他们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2.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一事一议”奖励资金扶助,包括村乡公路指标、小水利建设、农网改造、农民沼气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基础产业建设

基础产业建设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根本,湘潭县特色农产品建设有:湘莲、茶叶、楠竹、蔬菜。

三、注重民风建设和环境治理

今年湘潭县民意民调都上了一个新档次

四、加大投入

新农村建设时一个系统工程,湘潭县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1.县里安排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财政投入:1000/

2.相关部门和后盾单位的支持建设:1000/

3.通过涉农资金整合项目支持:1亿以上

4.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筹资筹劳:1亿以上。如茶恩:项目资金为100万,村民筹集了98万。

5.发动本乡本村、在外的知名人士,热爱家乡支持新农建设:1000万以上

 

问题二:我们所在的梅林村是如何规划?

梅林村是市委书记的点,是其他村不可比的:(原因)

1.市委书记高度重视,部门支持

2.按照城乡统筹规划的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3.通过项目支持建设,仅仅靠财政没有用的

按照“两型”生态要求,进行综合整治:(措施)

1.把环境污染的小企业剔除

2.加快新项目上马:蔬菜基地、休闲农业基地。

3.把社会事业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现代城镇建设的要求,并非简单的示范村概念,要把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包括基础设施、户口管理等方面。

财政由国土部门实施

 

问题三:据我们调研得知,贵县暂时未进行乡镇体制改革,湖北在税改后就进行了改革,在此方面有何计划?

湘潭县比较重视,按照省市的要求做,不会变样,但是现在改革比较慢,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牵涉到分流问题、改革成本,事业单位改革成本有几千万,城镇兵准备搞个后备安置,不能闹事、上访,同时要做好安置工作。公务员编制善未满,逢进必考,城镇事业编超编了,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改变臃肿的行政人事,建设高效政府。

 

问题四:湘潭县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怎样开展农田水利的监督工作?

主要通过三个层次:

1.严格项目申报,主管部门评审。一般以乡镇为单位申报,相关部门现场审核,主管部门批了之后再走程序。

2.严格招标、投标。保证招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①网上公告;②资格审查;③通过会议形式招标。

3.项目监理:由监理公司监理、保障安全与质量。项目工程主要由监理公司与群众共同监督。

4.验收。按照拜年工程的要求,留保证金,由主管部门、统计部门、财政部门、乡镇党委政府、省级部门验收。

5.通过省级财政部门审计(是否增加工程量等)之后,全部付款。

 

问题五:项目下去的时候很好,但是实施起来肯定会遇到一些不能预计到的问题,比如群众对于土地的意见,如何接收这些意见?

群众通过村委会向业主单位反应问题,不能由个人上报,这也是项目修缮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与主管部门协商。

新农村建设群众是主体,政府投入引导资金,民众积极自筹,对于不服从大局的“钉子户”,依靠村规民约、道德去约束他们。

 

问题六:土地抛荒与土地流转

土地抛荒主要是由比较效益低引起的,与水利条件关系不是很大。

现在提倡土地流转到大户手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全县种植百亩以上规模户的有100多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比较多,向农民付的租金在300-400/亩,城郊的比较贵,由于成本原因,越偏远的地区土地流转越少。大户政府有补贴,有几十块一亩,主要起到一个激励作用,农补还是会给农民。

合作社一般选在城郊与偏远地区中间,这是因为:①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条件比较好,水患无忧;②仓储和收购。便于粮食收购企业收购粮食大户粮食;③本地流转比较多。

合作社并非是政府发起,也是由能人牵头,由一个龙头企业支持,基于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经营理念,需要在民政、工商部门注册,属于公司性质,统一供应农药、种子、化肥等等。

 

问题七:农民集中居住点

通过“国土整治项目”,以村为单位实施项目,以“节约土地”为由,统一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原先的宅基地变为村上集体土地,由村里提供集中的宅基地,按照统一的格调、装修,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垃圾处理站等),统一给与补贴(市政府补贴标准800/平方米),住新房子农民出20%左右。

现阶段由于群众工作不好做,思想上不统一,整体实施比较慢,但不能一窝蜂、一刀切,要稳妥推进新农村新项目。

 

问题八:税费改革有何种影响?

1.广大干部从要粮要钱中解脱出来,在工作上可谓是中质的飞跃;

2.确确实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3.有利于乡村在为农民解决矛盾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上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这是我们执政党最伟大的一次改革,税费改革并没有影响到基层正常运转,通过国家转移支付手段,农民更加好过日子了。

 

问题九:税改后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了哪些突破?

1.化解群众的怨气(来自基础设施、治安方面的问题);

2.打击黑社会、地主、地霸,有利于提高威信力;

3.通过财政收入惠及老百姓;

4.以民为本,解决个案的矛盾与诉求:在政策可行范围内,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5. 加快发展,确保社会和谐,农民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