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嘉禾县确定全力建设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嘉禾科学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近两年,嘉禾县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在做群众工作方面,动员各级干部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源泉。
正确认识社情民风,化民间力量为合力
嘉禾县地处郴州市西南部,总面积699平方公里,人口38.5万,是湖南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人多地少、生存环境艰难使嘉禾人在历史上以“好议论、好斗争、喜诉讼”而闻名,历来有对上“造反”的传统。时至今日,由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各种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群众工作开展具有异常艰巨性。嘉禾一度干群关系紧张,上访量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治安满意度垫底。一些干部也习惯性地将矛盾纠纷、工作难以推动都归结于嘉禾“民风剽悍”。
干群关系尖锐对立,嘉禾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嘉禾县委书记陈荣伟指出,嘉禾人的民主、法制、维权意识相当强,这或许与在广东等外地做事的人多,以及地域狭小、资源紧张有关系。在县全体干部大会上,县委郑重提出:“民风剽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维护自己利益和权利的决心;要把握好嘉禾人“好议论”的特征与维权意识,运用好民间监督力量。由此,催生了2010年以来一场 “三沉”问民意解民苦工作的铺开。
近年来,嘉禾县在制定决策和出台举措过程中十分注重采纳民意,对民意的尊重成为促进嘉禾政府转型的推力,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成为嘉禾政府决策的取向。2010年3月血铅事件造成大批村民上访。面对群众诉求,尽管压力很大,但嘉禾强势推进,不接受任何拖延解释,只抓落实,关闭100多家企业。“在嘉禾这样一个穷县要关掉100多家企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重民意、纳民言成为嘉禾制定政府工作计划的依据。在2011年嘉禾县经济工作规划中,公交通达、城乡供水一体化、清洁美化绿化、平安创建、社保扩面等“八大工程”取代GDP和财税增长成为县委县政府全面工作的重点。“这些工作重点,都是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的。” 嘉禾县建设湘南城乡一体先行区的决策,也是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作出的。
调研“十最”促发展,谨守“十不”惠民生
在2011年嘉禾县委经济工作会上,县委书记陈荣伟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力量源泉”。
然而,在落实决策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干部作风不实,造成实事没有办实,民生工程没有换来民心的结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嘉禾县今年全面推行以“十最十不”民情调研和作风建设“七条硬规”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
嘉禾县从3月10日至5月15日,集中2个月时间,在全县开展“转变方式建‘两型’、转变作风惠民生”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并专门制定出台了《2011年“转变方式建‘两型’、转变作风惠民生”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方案》,强势推行以调研民情“十最”、谨守作风“十不”为具体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建立健全巡回督查、定期考评、实时通报的作风建设制度。
一是从“十最”入手,当好民情信息员。全县党员干部利用群众工作站和群众工作组的基层工作平台,深入村组和群众家中走访、调查,把当地最具威信的群众、最有影响力的人员、最大的工作亮点、最贫困的群众、最制约班子建设的因素、最不稳定的矛盾、最棘手的信访问题、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最需转型的企业、最受欢迎的民生实事等紧要紧迫的问题全面了解、准确掌握,为县委决策提供正确依据。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1万多户,整理各类信息数万条,为科学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层信息。二是按“十不”要求,当好信访代理员。县委为每位县乡党员干部发放“民情工作手册”,要求做好民情日记,详细记录入户走访、隐患排查等工作情况,并明确要求:能今天解决的不拖到明天;能本级解决的不推给上级,能自己解决的不依赖别人;能按制度解决的不变通处理,能下访解决的不让群众上访;能依靠民众自治解决的不插手干预,能协调解决的不强制执行;能彻底解决的不拖泥带水,能高标准解决的不降低要求;能依法惩处解决的不心慈手软。促使党员干部工作在一线开展、矛盾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尽心、尽快、尽力把群众想办而又难办的一些事情办成办好。今年以来,党员干部共化解信访积案120多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2600多个。三是突出“民生”主题,当好发展指导员。党员干部认真分析“十最十不”活动中收集的信息,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引导转型发展,指导和帮扶群众发展生产、发家致富。重点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探索强村富民的好路子。龙潭镇社塘村开通远程科技指导服务网络,积极筹建农产品种养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和效益。通过党员干部的帮扶,目前,全县涌现68个以烤烟、水果、生猪、经济林、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特色村,帮助新上新型工业企业16家,投资8000多万元。
力行“三沉”工作法,推进城乡共建
嘉禾县立足县情,创新“群众工作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排访、变群众非议为干部问策、变群众发愁为干部解忧”,紧紧围绕“湖南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目标,从战略高度上把扎根于基层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与群众工作,作为推进全县整体工作的“牛鼻子”,强力推行 “一线工作法”。丰富“城乡共建”内容,建立群众工作机构,党员干部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在农村一线创先争优,大力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为及时了解民意民情、所思所求,促进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常态化,嘉禾县委出台了“七条硬性规定”,要求各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创先争优,明确县级领导每月到联系乡镇开展工作2天、住宿1晚以上,重点调研1个行政村的问题;乡镇保证每晚有70%以上的干部职工到岗到位,乡镇主要领导每月重点调研2个行政村的问题,驻村领导和干部每周在联系村住宿2晚以上;结对共建县直机关单位党组织“一把手”到结对共建村每月调研1次以上,结对共建机关单位党员每月到村开展共建活动2次以上。全县掀起了县乡干部进村入户串门走访的热潮。
为真诚融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使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做到具体化,嘉禾县以“六得四一”为标准,要求干部下基层做到群众家里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水酒土酒喝得下、家常里短聊得来、大事小事谈得拢、难题难事解得开;要写一本民情日记、送一批便民联系卡、结一些“穷亲”、办一批实事。目前,结对共建机关党员干部积极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和农民共商发展大事、共解生产生活难题、共办民生实事。县乡18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结“亲穷”5600户,结对单位为结对村开展文艺下乡活动112次、送图书2200多册、提供资金帮助220多万元、帮助解决900多件实际困难、帮扶600多户困难群众。
党群干群关系好转,大力建设民生工程
嘉禾县全力推行的“一线工作法”,从讲政治的高度说,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干部管理的角度讲,是有效提高干部的行政能力,改善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从以人为本的层面看,是人民公仆服务“衣食父母”,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打造民本政府,创建和谐社会的真实表现。
由于“三沉”到基层实施“一线工作法”成效显著,干群关系理顺,以往难以推动的工作现在容易多了,干部从中尝到甜头,由最初抵触到现在真心实意地做,由过去的漂浮到现在自觉自愿地“三沉”。现在嘉禾形成了“一波动万波随”的大好局面,党群关系根本性好转,整体工作全面推进。一是上访量急剧下降。3年前进京、赴省上访量占到郴州全市非正常上访的三分之一,2007、2008、2009年的上访量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前五,2010年排前十,今年第一季度下降到第59位,7月更是下降到第109位。郴州市重点项目嘉蓝公路嘉禾段建设,征地拆迁就创造了“无一强征、无一强拆、无一上访、无一诉讼”的佳绩。二是社会治安根本好转。每星期案发率由10—15起降低为3起,群众安全感上升。三是发展形势较好。2009年财政收入3.3亿元,到2010年达到4.371亿元,今年上半年就达到3.5亿元。四是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根据湖南省统计局民调中心发布的数据,嘉禾的群众满意度民调在2009年排在全省第128位,倒数第一,2010年排在第97位,今年上半年排在全省第58位,民调排位大幅上升70位。
截止11月24日,嘉禾县投资756万元、全长10.07公里的桂嘉路点亮工程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至此,该县今年计划投资的6.2亿元的“民生100工程”已全部兑现到位,提前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嘉禾县实施一线工作法以来,通过城乡党组织联姻、发展经济联动、基础设施联建、好事实事联办和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有力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打破了城乡发展的壁垒,实现了城乡发展的整体联动,双促双赢,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民众是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项深入民心的民生工程,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行动策略,夯实民众基础。否则,就有可能重复当前某些地方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失误甚至失败。为此,必须认真做好“民”字做文章。
文章来源:2012年1月《湖南领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