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县域城乡发展,推进县域“四化两型”建设,是富民强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被誉为中国“甲鱼之乡”、“黑杨之乡”、“珍珠之乡”、“苎麻之乡”的汉寿县,近年来着力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加快“四化两型”建设步伐,在统筹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探索县域发展新路径。

一、工作:镇村同治见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是城乡一体化规划基本形成。全县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辖15个镇、14个乡和一个经济开发区,549个行政村(居委会)。根据全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乡镇城镇化应“重点建设中心镇、中心村,适当兼并自然村,加快改造空心村”,2006年在城镇体系规划基础上,聘请了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院对全县的村庄进行了布局规划。并且先后对太子庙示范片、南湖示范片进行了规划,对罐头嘴镇和岩汪湖镇开展了镇村同治,对149个村庄进行了规划编制。2011年又规划了在县城及周边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一个中心城(龙阳镇),五个中心镇(太子庙、蒋家嘴、军山铺、罐头嘴、丰家铺),47个中心村为主的整体城镇发展格局。

二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07年以来,按照市委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周边行政村为主要对象,以改善公共设施和治理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以治理“脏、乱、差、散”为工作重点,实行统筹规划、重点支持、镇村互动、建管并重、滚动推进,逐步改善农村面貌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全面启动了以镇村同治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村镇建设每年投资都在5000万元以上,各乡镇集镇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套。2009年,罐头嘴集镇基础设施改造共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解决了近万人的饮水安全,整修了近千米的文化街,建起了农民休闲场所,基础设施基本上能满足20年的发展需求。2010年,对岩汪湖集镇进行了全面改造,初步形成西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度假村的框架。

三是环境卫生明显改观。20105月,汉寿县在学习株洲攸县经验后,全面开展以乡镇集镇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2011年又将整治的重点转移到通乡主干道及主道附近的主干渠。全县共清淤3346公里,整治主干道92条,523.49公里;全县新增垃圾池2160个,垃圾桶12760多个,垃圾填埋场39处,移动垃圾车和垃圾清运车571辆,保洁员270多名;撤除马路市场42个,乱搭乱建3700多处,车辆乱停乱靠150处,安装路灯2130盏,完成集镇和街道绿化142公里。各乡镇都组建了保洁队伍,健全了保洁机制,基本上实现了“四有”、“五无”、“六乱”的整治目标。

四是城镇经济主导地位突出。城镇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区域,集中了大部分的工业、科技和科技力量,主导着全县经济增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据调查,5个建制镇,2011年人均纯收入增长都在600元以上,其中三产业的拉动力度最大。丰家铺乡引进长沙有关企业投资2300万元修建了一座占地20亩,门面300间,摊位200个的集商居为一体的边贸大市场,带动了该乡的建筑业发展,拉动了该乡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镇化化水平。据调查,该乡镇今年新增餐饮店4家,娱乐休闲等服务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几年来,汉寿县开展镇村同治,在城镇周边进行农村建设连片示范,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补充作用。在城镇周边率先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把城镇周边作为城镇功能配套的延伸区来建设,去发展;有利于繁荣城镇经济,发展城镇产业,对于推动新型经济,发展城镇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具有补充作用。二是示范作用。在城镇周边率先推进新农村建设,可充分发挥城镇周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无论是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镇村同治方面,还是在文明创建、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都要比远离城镇的地区节约成本,容易见效,能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三是桥梁作用。在城镇周边率先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城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原村料基地,能在农民与企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民增收,对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具有桥梁作用。

二、问题:城乡一体有困难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进步,但在基础建设上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全县湖区经济发展较快,山丘区经济发展较慢。根据整体规划,岩汪湖镇今后要成为汉寿县的旅游重镇,是继清水湖之后的第二张各片,丰家铺乡今后要成为汉寿的边贸重镇,是湖区农产品与山区林产品的互换贸易区,由于多方面的制约,目前还不能起到主体作用。

二是特色不明显。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乡镇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不大、生态环境质量不优、人员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城镇生活质量提高和投资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目前,尽管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硬件上有较大改善,但文化、娱乐、体育、环卫等方面的设施还较为滞后,社会服务功能不强。可以讲,全县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色乡镇。

三是机制不完善。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服务、社会参与的建设机制。搞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而现实情况是政府财政穷,难拿出钱;农民依赖观望,不想掏钱;部门“爷爷”多,项目过于分散;社会烦,件件事都出钱。由于机制不健全,支持力度相应的减弱,建设速度相应的放慢。

四是辐射不全面。由于乡镇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工业结构和职能过于雷同或近似,几乎都是农产品的粗加工,相互间分工协作和经济互补不够,特别是小城镇规模不大,功能较弱,加之镇村同治和小城镇培育的力度有限,缺乏带动整个县城经济发展的足够的经济辐射能力。

三、对策:科学谋划建机制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促进新农村建设阶段性转型升级,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汉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还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布局规划。立足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城乡发展互促共荣,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布局规划,在现已确定的“龙株太”一体化建设思路上应确立“主攻一点、围绕三线、建好一园、形成体系”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主攻一点:即以县城建设为中心,抓好县城及县城周边地区的功能区建设。建好三线:即抓好沿319国道一线集镇、沿S205一线集镇、沿军岩聂旅游公路一线集镇的中心镇辐射区建设。建好一园:即以长常高速公路太子庙互通口至龙阳镇五里桥至岩汪湖镇五美桥沿线6个乡镇区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启动岩汪湖镇的“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率先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布局规划上要彻底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存在分割现象、建设存在分开现象、管理存在分治现象的状况。一要突出产业规划重点;二要突出特色和优势,抓好一批重点镇的布局与规划;三要按照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突出抓好一批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

2.健全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是城乡管理不对称,重城镇轻乡村,如丰家铺乡,在山丘区应该是大乡,集镇人口约5000人,并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边贸集市,但得不到建制镇的待遇。并且建制镇在规划管理、集镇管理上没有执法的主体。在统筹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政策导向、政策牵引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在这一战略实施中的政策不一致、不同步、不均衡的问题较明显,已成为整合城乡资源,影响整体推进的政策障碍。因此要积极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在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应注重政策的一致性。一是土地集约经营,开发利用政策的一致性;二是城乡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的一致性;三是城、镇、村管理方式,综合服务配套政策的一致性;四是农民、居民户籍管理同等待遇的一致性;五是外引内转的优惠同等政策的一致性。

3.强化镇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途径就是建设。抓好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一是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在产业建设上要立足“四乡”特色,突出“六大产业”,发展“一乡一品”。全县重点围绕“甲鱼”、“油茶”、“蔬菜”,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基地建设、产地认定、质量认证、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加大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培育的力度,建成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新一轮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建设,危房改造工作,建立农村水、电、路等工程设施管理维护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目前,首要的是解决好中心镇的安全饮水问题,像丰家铺集镇还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是靠肩挑手提用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整合资源、整合项目,确保重点。三是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和乡镇集市的环境整治,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规范村民新建住房和宅基地管理,组织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主体的“三清”建设大行动,大力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厨、改栏、改浴工作,总结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送、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保障机制,评比激励机制,保洁工作机制,资金筹措机制,责任约束机制和检查奖罚机制,确保全县乡村达到环境整治,容貌美观,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目标。四是基层阵地建设。基层阵地是引领城镇化发展的龙头,要加大扶持力度,搞好乡镇机关院落改造和政务中心建设,搞好农村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据调查,丰家铺乡22个村现在还有15个村无阵地。

4.突出示范带动。已确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率先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样板工程。示范区内要达到“四化”标准。即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内无公害农产品比重要达到100%,绿色食品比重达到60%以上。经营组织合作化。示范区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通过合作社组织,产业建设项目主要依靠合作社实施。基础设施现代化。建成一大批农田、水利、道路、能源等样板工程,真正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村新格局。率先城乡一体化。把示范区作为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率先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近两年要通过整合涉农项目,强化政策扶持抓好“八个三”的项目建设。

5.统筹领导力量。统筹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明确城乡一盘棋的整体思路,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立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推进。切实改变“两个摊子各搞各,各路力量散到撮”的状况,从组织机构、领导力量、措施途径上搞好结合,统筹各方,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者简介:余习琼,历任澧县宜万乡党委书记、县委副调研员,汉寿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政府副县长,20116月至今任中共汉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统战部部长。)

文章来源:《湖南领导参考》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