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洲村现状主要村级道路部分被硬化道路为四米,道路系统比较完善,部分村民以将硬化道路到户。
建设与乡村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道路网系统。合理组织村对外交通,并提供相应的停车场地。
1、道路骨架
整个村域的道路为树枝状加环状路网,对外交通主要为涓水河堤,另外的村级道路均为联系各个组团以及组团内部的村域内部交通。以南北走向的贯穿整个村域的道路为连接整个村域的主干道路,能较好的解决整个村域的生产和生活交通问题。
道路规划均达到三个结合:(1)与生产生活结合,主干道路穿过主要组团和机耕道深入种植地;(2)与现状结合,尽量避免修建道路,主要采用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予以拓宽、取直、硬化;(3)与现状渠道结合,形成路渠结合的农村特有景观风貌。
2、道路等级
河洲村道路主要分为村级主干道和村级次干道两级,道路断面分为两种形式,具体断面形式见下表。。
道路横断面一览表
道路断面 |
红线宽度(M) |
路面形式 |
A-A断面 |
6 |
水泥 |
B-B断面 |
4 |
水泥 |
绿地系统规划以“突出田园风光”为目标,在规划中以保留和突出富有南方农村特色的高效农业景观。
居住组团绿化在设计时必须符合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的规定。村庄道路和绿化隔离带结合,形成绿色交通走廊,并严格控制组团间的绿化隔离带。工业组团中绿化采用零星绿化及绿化隔离带控制。绿化树木配置则遵循对比原则、本地化原则,高低搭配,点面结合形成一个立体绿化系统。
1、规划的公共绿地、生态防护绿地在村庄开发建设时不得侵占。
2、村域内所有道路均应按规划的道路断面配置行道树和绿化隔离设施。
3、介于现有特有自然水体条件,开发建设时应保证水体的展示空间,在相应的视线范围内应避免大体量的人工建、构筑物对水体的遮挡。
4、村庄内的建设应与周边的自然地形地貌有机结合,切实做好山塘、水渠的利用和保护工作,避免大填大挖现象的出现。
1、给水工程规划原则:
(1)、满足村民生活用水、公建用水与工业用水等的要求;
(2)、满足用户水量水压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铺设管道。
2、给水规划
(1)、给水量:河洲村规划人口为1250人,根据村庄给水用量的计算标准,取最高日综合用水量定额200升/人·日,由此可得出河洲村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250吨/日。
(2)、给水方式:河洲村规划用水方式为:集中市政供水。
(3)、给水管铺设:给水管线的铺设,除中心集镇为环状外主要以枝状铺设,给水管径为DN300-DN500。管道沿道路埋设,覆土深度由外部荷载,给水管强度及管线交叉情况确定,一般街道为0.8m~1.0m,人行道下0.6m~0.8m,管道材质选用给水承压铸铁管道。在管网高点处设置自动排气阀,在最低点处设置排泥泄水阀。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
2、排水管渠布置:采用雨污分流制,沿道路两侧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捷的原则,密切结合地形,坚持近远衔接,保护环境、经济可行、管理方便的原则。雨水依地势就近排入山塘和溪流;污水的处理:河洲村的污水主要既有生活污水也有生产污水;各个居住组团以生活污水为主,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细菌,必须经过适当处理,才能排放,规划以生态处理为主,即化粪池和氧化塘处理;生产污水主要来工厂,排出的废水严重影响村庄环境,必须经过污水处理厂进行专业的处理,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灌溉渠。污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管径采用d500-d700。
1、用电量预测:河洲村的总面积为229.3公顷, 主要的用电户为居民生活用电、公共建筑用电、工业用电以及一部分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耕地用电。根据规划区内不同的用地性质,进行负荷预测:采用按用地性质分类的综合用地指标预测,该区的用电负荷为1.97万KW,所取指标为居住用地300KW/ha ,公共设施用地400KW/ha,耕地135KW/ha,工业用地500KW/ha。
2、电源及线路铺设:电源从杨溪村方向引入,在西居住组团区新建变压房一间,再分线接入用户。
四、电信规划:
1、用户预测 :
预测指标: 固定电话普及率90%
移动电话普及率60%
依据该区人口规模,预测该区固定电话340户,移动电话750部。
2、规划从集镇电信排管引入,分别在河洲村设一交接箱,再从交接箱接至用户。
五、燃气规划:
1、现状
目前河洲村能源以沼气、蜂窝煤为主,使用沼气的居民,全村只有10户。
2、规划
增加沼气池数量,最终实现天然气供气。
六、农田水利及环保规划
1、农田水利规划
(1)、电力提灌机埠建设。现状河洲村8个抽水机埠,以提供全村范围内的农业灌溉用水,规划将更新设备加大排洪电机功率,以保证全村的农业种植和防灾。
(2)、沟渠改造。疏通死湖,完成灌溉水渠和渠系建筑配套完善。
(3)、利用自来水和渠道供水。实现全村水稻基地和蔬菜基地全部采用滴灌式浇水。
(4)、低洼低产田改造。将一些容易发生内涝的低洼田,改造成鱼塘。
2、、环保环卫规划
(1)、严禁污染大气、水源的污染型工业入村生产;
(2)、加强道路与公路绿化带的建设,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污染;
(3)、对每家住户的厨房、厕所、牲口圈、院坝等进行改造。厨房改造,考虑用水泥加固和瓷砖贴面,既美观又干净;厕所改造当中,考虑也以卫生为主,尽量改汉厕为水厕,方便冲洗,避免气味扩散;牲口圈的改造拟用水泥砌筑,同时,作好排水措施,改善卫生状况,减少疫情的发生;院坝的改造,结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对于晒坝性质的拟用水泥进行硬化,便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堆放和晾晒粮食,对于休闲活动性质的考虑以带有色彩和图案的地砖进行铺地。
(4)、前屋后绿化、水坝、堰塘等改造计划。对于房前屋后整治主要是减少裸露地表,增加绿化,同时兼顾美观;水坝和堰塘整治主要是对在居民点内的水坝和堰塘进行环境改造,净化发臭的水塘,对水坝进行加固和硬化,设立闸门。
(5)、强环境卫生管理,应成立专门的清洁维护结构,对公共场所进行保洁,所有公建均在单体设计中考虑公厕设计。
七、综合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1)、河洲村靠近市区,在其的消防范围内,故需近期积极组建民间义务消防队,远期将组建湘潭县消防队,来应付紧急火灾扑救和救灾工作。
(2)、消防水源以村庄管网为主,地下水,池塘水、河水为辅的多水源的形式。
(3)、规划建筑周围的种植地为消防疏散场地。
2、防震规划
(1)、坚持以防为主,抗、防、避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以保证人们生活基本正常。
(2)、规划建筑周围的且远离水面的种植地为避震疏散场所,规划村庄内主要干道为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的主要疏散救援通道。
(3)、新建建筑需按国家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主要道路、桥梁、医疗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行政机关等重要建筑按7度抗震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