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型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长远发展目标和近期建设的有机结合,促进湘潭县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围绕县委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两型引领、工业带动、领跑湘潭、进军五强”战略目标,根据湘潭县县城建设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特编制《湘潭县县城近期建设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近期建设计划》)。

一、县城建设概况

1、建设现状

近年来,湘潭县县城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累计达到23亿元,建成区面积已拓展到11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七纵四横的路网骨架,城市人口发展到近11万人;2009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9%,县域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2、存在问题

一是建成区规模偏小。与长、望、浏、宁、醴等县市相比差距甚远(见附表1)。二是县城建设品味不高。 缺乏现代都市气息、建筑档次低,缺乏特色。城市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城市环境急需提升。三是城区道路骨架不完善。与湘潭、株洲缺乏城市快速路联系,严重阻碍了县城经济的发展。

3、发展优势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机遇。天易示范区的设立为县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二是县城区位优越。湘潭县处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北靠湘潭市、东临株洲市,距省会长沙仅40km,良好的区位条件使湘潭县能迅速接受长株潭等城市的经济、技术、信息的辐射与传播。

三是交通方便快捷。湘潭县现有已建成通车的上瑞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有107320国道穿越全境,贯穿县域南北的长潭西线即将建成通车,规划中的上瑞高速南复线、宁花高速延长线横贯县域中南部,建设中的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插边而过。湘江、涟水、涓水流经境内,便利的交通为加快县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目标,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大力弘扬县域精神,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速推进天易示范区建设步伐,建设宜居县城。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重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大力培育和壮大休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2、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人为本的原则,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与速度,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合理用地,节约土地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型引领、工业带动、领跑湘潭、进军五强”的总体发展思路,将湘潭县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初步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在未来35年,保持县域经济总量稳居湘潭市五个县市区首位,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前五强。预计今后三年即至2012年底,湘潭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3k m2,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 m2,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发展,中心功能作用大幅增强,基本达到规划布局较为合理,设施较为齐全,环境美观整洁,管理规范有序的县城建设目标。

四、重点内容

本次县城近期建设计划考虑范围为天易示范区(湘潭部分),总面积98.9平方公里, 建设思路是:大力向东、向南推进,适当向西拓展,着力提质改造建成区,加快完善湘江沿线建设。

(一)建设规模

本计划测算县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11.8平方公里,年均用地为3.9平方公里。到2012年,建成区面积为23平方公里,人口为20万人。具体是:

2010年新增居住、公建用地1.7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4平方公里,总计3.1平方公里。

2011年新增居住、公建用地2.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9平方公里,总计4平方公里。

2012年新增居住、公建用地2.2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5平方公里,总计4.7平方公里。

(二)建设重点

1、片区建设:一心一带、四轴八片

一心:对以行政中心为核心的建成区提质改造,着力提升城市形象,优化人居环境,营造现代都市气息。具体项目是:雪松路、云龙路、玉兰路、凤凰西路、白石文化广场、瑞鸿宾馆、行政中心以及沿街立面改造等。

一带:以滨江风光带、文体旅游公园、湘江国际、滨江花苑*国际新城、金霞美墅二期、易俗河港区一期工程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湘江生态经济带。

四轴:启动天易大道拓宽改造、武广大道、芙蓉大道、杨柳路建设工程,形成主导发展轴,带动新区发展。

八片:以裕都名苑、国土局办公大楼、商业中心、金霞小学建设为重点,完善金霞新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人气,带动天易大道沿线商业、居住用地开发,打造金霞高端服务基地。

以园区十大工业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大力向南推进天易工业园、城南工业园建设,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增长。

以天易大道拓宽改造为契机,加快浙湘兴业园开发建设,培育LED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金霞山、向东渠等良好的山水资源,通过开发高档别墅区,示范性住宅小区、金霞山森林公园、建设高压走廊绿化带、向东渠景观工程等项目,大力提升城市品味。

以两型示范为先导,以芙蓉大道、武广大道为支撑,以湘钢70万吨不锈钢深加工项目为引擎,高标准建设好精品钢材园,引领向东渠以东片区快速发展。

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积极推进赤湖综合发展片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开发,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示范性住宅小区,高标准建设好高尔夫球场。

以大鹏西路、香樟路、湘莲大道建设为支撑,以绿色食品物流中心建设为龙头,拉动西城区发展,搭建城乡统筹平台。

充分利用梅林桥镇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积极推动冀东水泥生产项目建设,引导形成新型建材园。

2、项目建设: 本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见附表234)包括路网工程、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居住、工业、环境整治约126项,预计投资总额约131.6亿元。其中:

2010年路网工程(含对外交通工程、城区新建道路工程,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建设项目16项,计划投资16.9亿元(路网建设工程投资概算包括给水排水、电力与燃气等造价);市政与环境整治建设项目5项,计划投资1.5亿元;公共设施建设项目8项,计划投资4.1亿元;居住建设项目7项,计划投资2.4亿元;工业建设项目4项,计划投资12亿元;以上总计重点建设项目40项,计划总投资36.9亿元。

2011年路网工程建设项目19项,计划投资7.9亿元;市政与环境整治建设项目6项,计划投资2.3亿元;公共设施建设项目10项,计划投资7.1亿元;居住建设项目8项,计划投资3.8亿元;工业建设项目5项,计划投资21亿元;以上总计重点建设项目48项,计划总投资42.1亿元。

2012年路网工程建设项目13项,计划投资15亿元;市政与环境整治建设项目5项,计划投资2.3亿元;公共设施建设项目10项,计划投资7.7亿元;居住建设项目6项,计划投资5.6亿元;工业建设项目4项,计划投资22亿元;以上总计重点建设项目38项,计划总投资52.6亿元。

五、保障措施

本次县城近期建设计划编制完成经批准之后,将作为湘潭县政府、各职能部门近期共同的行动纲领,应充分发挥近期建设计划在协调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综合调控作用,使之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同步进行,两者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共同发挥对城市发展的指导作用。具体保障措施为:

 1、加强《县城近期建设计划》对建设的指导。本计划建立的建设项目库,为年度建设计划确定的基础,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每年进行建设绩效的回顾和反思,根据发展情况作出调整,实现滚动计划,指导城市有序发展。

2、建立以近期建设计划为依据的立项审批制度。相关部门在进行项目的立项审批时,必须以近期建设计划所确定的内容作为依据,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计划要求的,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议书;确有必要增加的项目,应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并按规定程序严格审批。 

3、建立以近期建设计划为基础的土地供应制度。建设用地的供应总量和供应结构必须以近期建设计划为依据进行严格管理,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计划要求的,国土部门不予办理用地手续;确有必要增加的项目,应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并按规定程序严格审批。

4、建立以近期建设计划为中心的规划管理审批制度。项目选址必须以近期建设计划为依据,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计划要求的,规划部门不得核准规划选址;确有必要增加的项目,应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并按规定程序严格审批。 

5、建立以近期建设计划为准则的规划监督检查制度。审批后的近期建设计划应向社会公布,接受人大、政协、公众和上级部门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近期建设计划进行建设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查处。 

6、建立以近期建设计划为目标的领导责任制。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要明确实施主体,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建立完善的行政检查、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擅自违反近期建设计划进行建设的,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或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