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
   植被:县域内属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带,按植被区系划分,属华中偏东亚系。过去对天然值被利用不当,致使现在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次生植被的组成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人工植被的组成主要有用材林、油茶经济林及沼泽性水性水生植物等群落,地貌形态多样致使植被各具特色。县境内里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名目较多,主要有林木类、竹类、药用植物类,花卉类等百个品种。

  杉木林场

  野生动物:县境内野生动物属亚热带林灌丛草地农田动物群,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鼠、野兔等6个种;禽类有麻雀,野鸡等22个种;鳞类有鲤、鲢等40多个种;介类有龟、蟹等6个种;昆虫类有蜘蛛,蝉等46个种;无脊椎类有蜗牛,蚯蚓等6个种,脊椎爬行类有眼镜蛇,水蛇等14个种;两栖类有泥蛙,泽蛙等5个种。

  矿产: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锰、铅磷、石膏、海泡石、矽砂、石灰石、铁、金、高岭土、白云石和矿泉水等。

  锰矿石

  旅游土地:县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植物茂盛,数十里山川相趣,雄奇与精微,恢宏与质朴浑然一体,形成了众多山、隐山、花石水库、上石坝水库等,不但风景秀丽,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人文景观。同时,就地理位置而言,湘潭县是全省五大旅游区的中心点位置,即东有长沙、南有衡山、西有武陵源、北有岳阳、中有韶山,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加之,有革命纪念地,彭德怀故居乌石、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故居等名胜,旅游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

  2004年,湘潭县坚持“主攻工业,提升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县域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全年完成GDP63.9亿元,增长11.5%(比上年,下同)。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2亿元、16.4亿元、27.3亿元,分别增长6.8%、21.5%、10.6%;完成财政总收入2.8亿元,增长18%,其中国税11361万元,增长36.8%,地税5511万元,增长28.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亿元,其中外资到位额1386万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增长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5亿元,增长12.0%;实现农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6.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607元,增长15%;城镇化水平达到26.9%。去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主攻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显著增长

  2004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44亿元,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4亿元,增长4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36.5%;规模以上工业税收增长62%;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09%。湘潭洁净煤有限公司、红燕化工有限公司产值过亿元,使全县年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家;振云塑胶、石鼓电线电缆等两家企业产值过5000万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1家。易俗河经济开发区内食品、医药、化工、机电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胖哥槟榔加工厂二期工程、五洲通药业二期工程、宏兴隆食品、韶力机车等14个重要工业项目,共计完成投资2.7亿元,并在年内实现投产。

  2、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一是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成效显著。去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湘潭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6个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以此为契机,全县制定和落实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十大举措》,促进了粮食生产。全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78.26万亩,增加15.96万亩,增长9.83%;粮食总产85.91万吨,增加11.17万吨,增长14.9%。我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光荣称号。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生猪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全年出栏肉猪240.1万头,增长9.5%;以生猪为主的畜牧水产总值达到18.9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5%,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优质稻生产播种面积达93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51%,同比增加13万亩,增长16.25%。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新的发展。宏兴隆食品、新五丰行等农业龙头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5%。三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004]1号文件和“两补一降”扶农支农政策,全县农民增收近5000万元。同时,劳务经济加快发展,全县新增劳务收入2.45亿元。

  3、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2004年,全县共确定44个县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54亿元。全年共开(完)工项目38个,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按规划基本拉通了荷花路、天马路、鸿雁路等路网骨架,初步建成高低排水双层管渠;新扩建日供水6万吨自来水厂;改扩建110KV的城关变电站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2900万元;投入200万元,改造城区主干道路和灯箱广告,城区品位得到提高;株洲航电工程、长潭西线等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正加紧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59公里县乡公路改造任务,新建通村公路80.4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工9890处,完成8420处,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800余万元。

  4、认真组织实施省、市十八件实事,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各级各部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省、市提出的为民办的18件实事,作为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县乡公路建设和城镇职工就业、农村敬老院达标、农村沼气建设等32项考核项目全面完成。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6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49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22人,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4910.79万元。县城转城户安置补偿和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县政府经多方筹措资金2100余万元,一次性解决了5568名县城转城户拖欠10余年的劳动力安置费问题;发放一次性救助金20余万元,解决了327名企业军转干部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两基”成果巩固,高考本科上线率继续居全市第一,县二职已顺利通过全国重点职业中学验收。科教兴县战略初见成效,创建全省科技进步县获得成功。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胜利竣工并正式启用,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实施,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工作进展顺利。文化、体育、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继续保持了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县的地位。

  来源:湘潭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