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冷水江大地一派勃勃生机。站在“十二五”发展起点,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新的5年,将是冷水江生环境、城市建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5年;新的5年,将是冷水江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打造和谐冷水江的5年”。

 

顶着“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有色金属之乡”等诸多光环,以钢铁、有色、煤电、煤化、建材五大行业为支撑的冷水江市,长期以来,作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十一五”期间,冷水江抢抓“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两型社会”和“35城市群建设”等政策机遇,以“一转三化”战略为指南,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探索出一条突围之路,为工业城市走向生态宜居奠定了基础。

 

在谈到冷水江市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时,刘小龙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十一五”期间,“一转三化”战略已为冷水江转型发展打开了局面,深化转型工程,推进产业规模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生态化,在冷水江“十二五”发展中将继续成为方向性指针;将重点抓好“五个坚持”,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坚持把城乡统筹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多元化入手,通过多条腿走路,走符合冷水江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冷水江市已连续多年步入湖南省十强经济县市行列。

 

冷水江城镇化率高达75%,位居我市五县市区之首,在全省城镇化排名也在前列,如何让农民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如何提升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刘小龙兴奋地告诉记者,早在“十一五”期间冷水江就进行了科学谋划,“十二五”冷水江将继续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缩小城乡间的差距。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目标要求,以打造“风貌改造片、社区新建片、休闲观光片、农业产业片”为核心,冷水江在未来5年,将着力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建设,突出“规划市域全覆盖、城乡户籍全放开、农村土地大流转”,积极稳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各项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农业规模化经营达50%,农村工业集中度达8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性改观。同时,按照城乡统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突出特色的原则,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以中心城区“东扩西延”为主体,干道交通网络为纽带,构筑市区、中心镇、中心村的市域城镇村一体化网络框架,形成“一心一环”城镇社区分布结构和“一主四次”的城镇空间分布格局,把冷水江建设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典范。

 

如何改善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是冷水江“十二五”发展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刘小龙告诉记者,区域发展必然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然而又不能惟经济指标,在强化基础经济的前提下,未来5年冷水江市将更加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推进城市的扩容提质升级和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城市东扩为契机,按照“建设生态型、园林山水景观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新城区”总体要求,超前规划、铁心建设,即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新城区将不进驻任何具有污染性质的企业;以老城区的环境改善为核心,着重加大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的建设,推进城

区拆违建绿、拆墙透绿工程以及街道、社区小游园建设,实施园林绿化一街一景工程,打造城市夜景亮化工程,实施城市路灯“一街一景”工程。扩容提质升级,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30万人,城区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30座、公厕30座,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冷水江市将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绿色发展的环境问题,加强工业源头、城市区域、重点流域和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严格落实环保标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火电、锑冶炼、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脱硫、除尘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共伴生资源、尾矿、工业废水、废气和冶炼废渣,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行业和园区,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锡矿山、禾青、城东新区、三尖镇、周头水库等重点区域防控,加大对资江、柳溪、球溪、涟溪等水体保护力度;积极倡导低碳理念,加强低碳、清洁生产、高效节能、污染治理等绿色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应用,推行低碳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加强固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全面推进锡矿山、重点煤矿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面对新的征程,刘小龙充满信心,冷水江人民充满热情,“十二五”在广泛征求民意、科学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冷水江已经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纲要,37万锑都人民整装待发,全线提速,将激情满怀地投入辉煌“十二五”的建设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