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协议实行强制和自主减排相结合的约束措施的高压态势,岳阳县必须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研究自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对策,以主动应对来赢得发展先机。

关键词:岳阳县  低碳 机遇 挑战 对策 

 

一、什么是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低碳”一词是在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远远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并且认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2009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面对世界各国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发展“低碳经济”的强烈呼声,岳阳县理应顺应潮流,发展低碳经济,保护县域家园。

三、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协议实行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减排约束的高压态势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政积极倡导、大力扶持低碳经济的大好形势下,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既面临巨大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1、面临的机遇

1)认识上的机遇。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岳阳县地处湘北洞庭湖畔,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前,曾多次遭遇洪涝灾害,1998年尤为厉害,洪水涨至海拔36米,防洪大堤多处出险甚至垮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大损失;1990年前,新开、新墙等乡镇因钒冶炼污染致上万亩农作物减产失收,上万亩山林枯萎,数万人健康受损,生命遭到威胁;2006年岳阳县发生新墙河砷污染事件,又致县城上十万人饮水出现问题;近年来,新墙等地陶瓷企业污染又引起了红网网民的猛烈抨击。深受环境影响和污染的岳阳县人民环保意识在血的教训中日益强烈,环保呼声日益高涨,为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认识上的良好机遇。

2)政策上的机遇。 2009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虽然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但并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不具法律约束的协议,就难达到强制效果,这对岳阳县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准备,也减免了这一阶段为碳排放埋单的巨额费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地方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引导并给予扶持。199711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6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7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的紧急通知》;2007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上,谁争取主动,谁就能抢得先机,获得先利。

3)清洁能源上的机遇。 2002年,长江三峡水力发电厂成立,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2009年,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华容小墨山核电站建设启动,项目完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达10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700亿千瓦时。近年来,岳阳县农村沼气能源发展迅速,柏祥镇海东农庄、筻口镇西冲畜禽养殖公司等企业建起了大中型沼气池,装备了发电设备。西冲沼气工程群计1300多立方米,沼气发电装机30千瓦,海东农庄沼气池达16500立方(美国援建项目),沼气发电装机50千瓦,年发电7.2万千瓦时。全县沼气池发展到5.6万个,按每10立方沼气池年产沼气450立方米,每立方沼气折合标煤0.7公斤计算,可年产沼气达2000多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5万吨。全县有水电站15座,水电装机容量仅11000多千瓦,年发电仅1500多万千瓦时,按每千瓦时相当0.36公斤标准煤计算,折合标准煤5400吨;鹿角风电站建设进入准备阶段,管道天燃气也入境进城。水电、核电、风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岳阳县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4)科技创新上的机遇。近年来,岳阳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倡导节能减排,鼓励科技创新,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先后培育了湖南科伦、岳阳大力神电磁、华中电磁、向红机械化工、利尔康生物、天欣陶瓷、弘泰陶瓷等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湖南省建筑陶瓷工程技术中心、岳阳大输液工程技术中心等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了以天欣陶瓷为依托的岳阳市建筑陶瓷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以科伦制药为依托的岳阳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等2家市级产学研战略联盟。岳阳县科技发明增长迅速,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达15%,全县专利授权累计达230多件。2008年,岳阳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荣誉称号,2009年,岳阳县荣获“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荣誉称号。各类科研机构的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2、面临的挑战

1)生产、生活习惯上的挑战。建国以来,县内传统产业主要以砖瓦、石灰、水泥、铸造、陶瓷等行业为主,这些中小企业生产上一直用煤炭作能源;广大城镇居民生活上多以煤炭作燃料;各类交通工具也主要以石油为能源。要改变人们生产、生活上用煤、用油的习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2)产业调整、升级上的挑战。近年来,岳阳县积极优化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进力度,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率达30%,财政收入增长率达14%2009年,全县共引进项目118个,合同引资41亿元,实际到位15亿元,规模企业发展到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3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已形成了“三园三区” (县城生物医药园、新墙建材工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麻塘电磁铁功能区、新开食品工业区、鹿角临港工业区)的初步布局。并初步形成了以科伦制药、利尔康生物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丰利纸业为龙头的造纸产业,以9634为龙头的军品产业,以湘渝焦糖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天欣陶瓷、亚泰陶瓷为龙头的建材产业等五大支柱性产业。其中,以陶瓷、水泥、砖瓦等为主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以煤炭为能源,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而建材、食品加工两大产业涉及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要大规模地进行能源置换,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3)人才、技术上的挑战。对传统产业进行低碳改造升级的关键是人才和技术,没有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就没有设备、工艺的更新,就谈不上低碳改造。近年来,岳阳县虽然出台了包括面向全国引进高素质人才、分别给予博士、硕士每年10万元、2万元补助等优惠的一系列人才战略措施,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先后引进200余名高素质人才,但相对岳阳县130多家规模企业、2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无论从人才数量上看,还是人才结构上看都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学科领头人才。

(4)设备、资金上的挑战。要改造传统产业、要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何以进行技术改造、何以进行设备更新。岳阳县财政收入仅3亿元,每年支出达9亿多元,资金缺口巨大,靠财政资金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岳阳县工业起步晚,企业还处于成本回收阶段,企业积累相当少,靠企业积累也无从谈起。

(5)清洁能源供应上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水能、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整个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不足四分之一。岳阳县域内清洁能源产能相当低下,虽有水电站15座,水电装机容量11000多千瓦,但年发电仅1500多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5400吨;有沼气5.6万户,折合标准煤1.6万吨;而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几乎没有,清洁能源仅占综合能源消耗(工业部分)19.7万吨标准煤中的十分之一,除去生活沼气产能,还不到3%

四、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为了紧跟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岳阳县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全民思想认识,抓宣传促低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让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现实性、紧迫性,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低碳排放的责任意识,树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的理念,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2、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抓法规促低碳。县委、县政府要建立科学的碳排放考核机制,通过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的考核,来促进乡镇和部门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视。各级党政也要制订相关政策,加大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税费约束机制等,积极引导构建低碳生产、经营模式,尤其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参与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设备更新。

3、突出工业节能减排,抓重点促低碳。近年来,岳阳县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为此,岳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先后关停了新开钒冶炼厂、县水泥厂、五垸水泥厂、杨林硫酸钼厂、长湖粉煤灰加工厂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改造了丰利纸业、蓝海造纸、弘泰陶瓷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但岳阳县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为高碳企业,尤其是砖瓦、陶瓷、水泥等建材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节能减排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工业节能减排,而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又在建材产业的节能减排。解决了建材产业节能减排也就为工业节能减排扫清了障碍,也就为岳阳县发展低碳经济铺平了道路。

4、关注农村节能减排,抓“三农”促低碳。岳阳县农村面广、人多,农村国土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化肥、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物资。化肥占全部农肥的80%以上,农药施用面积达90%以上。部分尿素、碳胺等化肥还进入了水产、生猪等养殖业领域。因此,农村节能减排绝对不容忽视。近年来,岳阳县积极鼓励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墙、筻口、麻塘、黄沙街等地建立了以生物有机肥、低毒农药为主要农资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优质名茶生产基地,为引导全县农业向环保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毕竟农村面广、人多,碳排放总量不是小数目,再者,要扭转农村高碳生产习惯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因此,关注农村节能减排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头戏”。

5、重视开发水风沼等能源,抓新能源促低碳。岳阳县地处洞庭湖畔,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1300多毫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境内有大中型水库4座,有一定的发展水电的良好条件;洞庭湖区还是发展风电的良好场所,广大农村也有推广应用沼气能源的良好条件。近年来,岳阳县大力发展沼气能源、发展小水电,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装置等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沼气用户达5.6万户,相当年节煤达1.6万吨,相当减排二氧化碳4.1万吨;全县有水力发电站15座,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5400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000多吨。

6、重视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抓碳汇促低碳。据专家研究,森林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的氧气。岳阳县现有林地面积7.9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15万立方米。近年来,全县年均增加蓄积9.7万立方米,增长率达4.8%。按这样的增幅计算,到2020年将增加蓄积1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吸收183万吨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可以基本解决全县2年的综合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

 

 

参考资料:

1、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讲话

3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

4、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盘点

5、岳阳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历年述职报告

6、岳阳县历年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