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一转三化”战略中,“城市生态化”和“城乡一体化”格外引人醒目,在此次“两会”上,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引发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我市是典型的依矿产资源而立,依矿产资源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先有工业、企业再有城市,“近年来,冷水江通过经济发展快速扩张,连续五年进入全省经济十强行列,但城市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和‘短板’。”《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坦言,我市城市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城市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亟待提升。
“一转三化”战略抓住了我市发展的命脉,就是特别注重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以此来建设和谐新锑都。
2009年,新行政中心开工,拉开了城市东扩的序幕。在“一转三化”战略中,城市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我市提出要形成以S312线沿线和资江沿岸两侧城镇分布密集区为核心带,以周边区域为辐射区的城市空间格局,实行“东扩南跨西延”(东部建设新的行政中心和经济开发区,南部沿资江风光带向禾青组团跨越,西部向中连诚意延伸)。并响亮提出了我市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即努力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工业新城和湖南中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市目前城市化率达到74%,拥有城乡一体化的有利基础。根据未来十年我市城乡统筹的思路,将建立城乡一体、互通共享的水、电、路、讯网络体系;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村自然资源,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明,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体化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生存环境的差距。
打造全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先行区,是我市未来10年的目标。参加此次两会的代表委员呼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城乡同工同酬,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机制;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加快城乡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市在大力推进“一转三化”战略形成的共识,也是我市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市的不二选择。
市人大代表肖新樵:加快城东生态城建设
市人大代表、市建设局党组书记肖新樵认为,2010年,我市城市建设将以城市东扩为标志,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新城开发建设的热潮。
去年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全面融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一转三化”战略的决定》。2010年我市的城市建设工作将紧紧围绕《决定》要求,启动对新行政中心综合大楼的建设,高标准建好金竹东路,开工建设资江大道二期、平安大道一期、群丰路,人民医院新建工程开工建设,启动群丰学校异地新建、移民安置区和住宅小区建设,形成城东生态城开发建设热潮。加快完善与新城区建设相匹配的政策措施,引导资金进驻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做实做强城建投融资平台。
市人大代表何润华: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市人大代表、市卫生局局长何润华说,在新的一年,卫生部门将继续服务百姓,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何润华说,我市是全省36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市区之一, 2010年我市将在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的药物,实行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全部由政府定价;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报销比例要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这将有效降低就医用药费用, 扭转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以药养医”的格局。
市人大代表段一飞:以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市人大代表、岩口镇党委书记段一飞,对城乡一体化情有独钟。他说,市委、市政府在“一转三化”战略中提出要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找到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好路子。
多年来,岩口镇以特色经果林建设为基础,发展生态农庄和休闲农庄。他认为,以新型工业化引领“三农”工作,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发展的结果,适合我市当前农村和农业工作的特点。岩口镇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将坚持做好三篇文章,即让水绿起来,让村庄美起来,让产业活起来,带动岩口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朝着城乡一体化扎实迈进。
市政协委员黎社光:创建平安和谐冷水江
市政协委员、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黎社光认为,加强队伍建设,狠抓警风警纪,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良的公安队伍,是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创建平安和谐冷水江,构建鱼水警民情,是公安部门2010年工作目标。
黎社光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工作应该认真客观分析社会形势,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妥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更进一步加大禁赌禁毒、打黑除恶的打击力度;积极参与企业周边环境整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以“大走访”为纽带,更进一步构建鱼水警民情,巩固和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全力构建平安冷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让百姓安居乐业。
市政协委员李习文:多方努力建设新农村
“当前,由于国家惠农政策频频出台,农村变样了,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但离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还有距离,我认为,新农村建设还需多方继续努力。”市政协委员、梓龙乡吴家村村主任李习文在接受采访时说。
他认为,搞好新农村建设,一要将国家的惠农政策切实落实好。中央的政策是多予少取放活, 落实国家的政策, 要紧贴农村的现状,倾听老百姓声音。二要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切合三农发展的实际。 农村真正富起来,要有产业作支撑,有国家投入作后盾。三要农民在自身建设上多动脑筋, 在项目建设上应多点技术含量,在市场开拓上应多点调研,因地制宜,谋求新的收入来源。
市政协委员段跃刚:倡导教育均衡
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段跃刚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公平接受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百姓所盼,也是当前冷水江和谐发展所需。打破户籍界限,倡导教育均衡,至关重要。
他说,教育的均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师资的均衡。要在全社会营造好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断提高老师的待遇和地位; 要做好地区之间的均衡,做好城乡教师的统筹,近两年引进的100余名教师全部分配于梓龙、矿山等边远农村学校,就是平衡我市师资力量的得力举措。二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均衡。 要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现代教育。三是管理的均衡。要制定统一的发展目标,实行统一的考核标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市人大代表于博: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迫在眉睫
从北京赶来参加两会的市人大代表于博,在谈到冷水江的城市卫生时,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冷水江城区的灰尘特别多,垃圾管理不是很到位,城市卫生对比于大都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规范管理要走的路还很长。
于博代表每年都要从北京赶回冷水江参加“两会”,看到我市近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变化,倍感自豪,作为一个在冷水江投资的客商,于博由衷希望看到冷水江山更美、水更绿、天更蓝。于博代表认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以城市东扩战略带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对于冷水江而言,确是一步好棋。
市政协委员邹宇翔:让城市道路更畅通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上升,而我市一些主要道路的机动车承载量已趋近饱和,交通高峰期尤其是一些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的拥堵现象十分突出。
市政协委员、市交警大队大队长邹宇翔表示,作为道路交通的服务者,在2010年要进一步做好主要交通路口的车流引导,强化城区乱停乱靠乱行等行为的治理,合理配备警力,确保城市交通畅通无阻。同时,也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颁布实施《冷水江市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建立交通安全的长效机制;尽快拉通军诚路,减轻沿江路和市区交通干道的压力;对车流较大的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的交通设施进行改造,从硬件上改善城区的交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