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安徽大省部分地区迎来2018年第一场大雪。据了解,这次降雪过程是安徽省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对交通运输、农业设施、城市运行及居民生活、水面及户外作业等带来不利影响。面对暴雪灾情,国元保险迅速应对,积极部署,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中,确保广大农户的生产、生活安全。公司理赔中心查勘员在第一时间赶赴不同的受灾现场。(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8年01月05日)
农业保险是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当前,农业保险存在以下不足:(一)宣传力度不够。《农业保险条例》已经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第22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但在一些地区基层一线,农民群众对《农业保险条例》知晓率不高,对投保程序、补贴政策了解不多,甚至有的村社群众完全不了解。(二)农民群众保险意识不强。一些地区常年风调雨顺,丰年多,灾年少,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潜意识存在有困难找政府的思想。(三)农业保险工作进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动力度不足;同时,基层承办机构认为农业保险风险大、盈利难,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足。(四)个别保险公司承保流程尚需规范。个别保险公司代垫保费、凭证不到户、不按规定公示等不规范操作现象,个别出现过农户受灾后,个别保险公司理赔手续复杂,理赔兑现不能落实等现象。(五)承保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强。农业保险客观上存在保险额度小、成本高、收益少,保险承保和理赔工作又面对千家万户,保险承办机构人员配置不足,展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影响和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大面积、持续性开展。(六)国家财政给予的支持不够,农业保险不仅涉及到农业的收入,还需与政府的政策吻合,政府对农业保险仅仅只免营业税,还应出台相关的政策,让保险公司看到利益所在。
古语说:“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我们不能在寒潮暴雪来临时,才想起农业保险的好处来。如何提升农业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做好农业保险工作?我认为:(一)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涉农工作,意义十分重要,省市县区乡镇都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协调,协助承保公司做好农业保险的相关工作。(二)强化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做到农业保险政策、承保情况、理赔结果、服务标准“四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三到户”。(三)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参保率。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动员各方面力量,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户自愿投保,提高投保率,确保每位投保农户都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四)强化政策落实。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参保农户投保清册,简化理赔手续,理顺操作流程,及时查勘现场,合理定损、合理理赔,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损失,维护农民利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实做农业保险工作也是一种举措!
(作者单位: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直属机关工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