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克等: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 作者:王克 何小伟 肖宇谷 张峭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08 录入:王惠敏 ]

一、引言

过去十年,中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5年中国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额度为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8.6%,种植业保险的承保面积占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6.4%,在世界范围处于中上等,远超其它发展中国家。但与这一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农业保险的保额仅为农业亩产值的22%左右,且近年来已开始低于农业生产的物化成本,全国平均低35%左右。因此,在中国正处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对农业保险这一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作用期许加大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中国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显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尽管各界都认为要尽快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但是很少有研究分析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虽然有学者提出了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两个具体办法:一是提高单位面积保额;二是扩展保险责任、从“保成本”变为“保收入”,但是,提高保额一定能够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吗?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一定比成本保险高吗?提高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还有没有其它可行方式?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缺乏建立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严谨的分析论证。有鉴于此,本文拟从辨析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概念入手,利用合约设计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技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如何提升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进行分析论证。

二、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概念界定

(一)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概念

已有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大都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界定为保额或保额与保险标的产值的比例。这种概念界定具有方便直观的优点,但缺点是过于强调保额,忽略了其它保险要素(如保险费、保险责任和免赔规定等)的影响,反映的是农业保险的名义保障水平而非实际保障水平。本文认为:由于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公共政策属性,政府和农户最为关心的恰恰是农业保险的实际保障水平。故,本文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界定为农业保险能为农户提供的实际风险保障程度。鉴于农业保险的实际赔付或实际风险保障存在年际波动,不易直接衡量,对其进行简单平均化处理又会忽略农户大多为风险厌恶者这一事实,本文借用福利经济学中的福利效用概念,利用农户购买保险后福利效用的变动程度来衡量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二)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当前,我国各界对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希望通过开发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扩充保险责任,以此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本文承认收入保险是未来农业保险发展的趋势,但认为上述论证过程存在逻辑上的缺陷。成本保险、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分别承保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和收入风险,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农业保险的承保责任,而非保障水平。成本保险的保障水平不一定低,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不一定高。举例来说,如果成本保险的保额等于农作物亩产值的80%,而收入保险的保额等于农作物正常产量的50%乘以商品出售价格的55%,则收入保险的名义保障水平仅为27.5%,低于成本保险的保障水平。

三、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

本节分析以成本保险——中国目前主流的农业保险产品为例。通过对成本保险合约和赔付机制的分析,本文发现:1)农户可能获得的保险赔付额和保险合约中的保额、免赔规定以及根据灾害发生阶段对保额进行调整的系数(简称:分阶段赔付系数)有关;2)保额和农户获赔概率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变量;3)假定农业保险经营管理费附加恒定,扣除生产风险、农户风险态度等不可控因素以后,农业保险合约中的保额、绝对免赔率、相对免赔率以及分阶段赔付系数是影响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全部因素,且这些因素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或相互抵消的。

四、合约设计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

(一)方法步骤

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技术对农业保险合约设计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基本步骤是:①选择一种典型农作物保险,根据其历年产量情况和保险合约进行场景设定;②根据现有条款计算农业保险对农户的风险保障程度,作为对照的基准;③保持其它设定和要素不变,依次改变农业保险合约中的保额、相对免赔率和分阶段赔付系数,对新农业保险合约的保障水平进行测算,并与基准场景进行比较;④随机模拟10000次,重复上述步骤②和③,得到最终的结果;⑤修改场景设定中的参数值,重复步骤②③④,检验结果的稳健性。

(二)场景设定

以河北省玉米种植保险为例。保险合约为:亩保额400元,保险费率5%,相对免赔率20%,在出苗期—拔节期(含)、拔节期—灌浆期(含)和灌浆期—成熟期的分阶段赔付系数分别为0.4,0.7和1.0。河北省玉米生长中的最大风险是干旱,在上面三个生长阶段的发生概率大约分别为10%、80%、10%。根据河北省1949-2015年玉米单产数据,拟合出其玉米单产服从Weibull(405.64, 5.62)分布,该省2013-2015年玉米单产平均值约为360公斤/亩,对应的农户获赔概率为40%。蒙特卡罗模拟中采用学界常用的幂效用函数,常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取值为2。

(三)合约变化的影响效果

1. 保额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效果。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保持其它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农业保险保额反而会降低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在现有农业保险合约设计下,提高农业保险保额并不会改变农户获得保险赔付的概率,而只会在农户能够获得保险赔付时增加赔偿的额度,但是农户缴纳的保费却是100%增加的,因此,对于风险较低且为风险厌恶型农户来说,提升农业保险保额有可能会降低其福利效用。

2. 相对免赔率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在其它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相对免赔率会明显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将相对免赔率水平从20%降为10% 会使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户效用)提升近7个单位。但如果实施精算费率,则相对免赔率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大为减弱。

3. 分阶段赔付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保持其它要素不变,提高农业保险分阶段赔付系数会明显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取消分阶段赔付会使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升近9个单位。如果保险公司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来厘定精算费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在有无分阶段赔付的情况下差异并不大,但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很难获得这些信息。

(四)稳健性检验

农作物单产概率分布函数的选择以及农作物生产风险大小是可能影响模拟结果的两个指标。为此,设定了三种情景进行检验。情景一:玉米单产服从Burr(389.8,10.32,5.14)分布;情景二,高风险环境(保障产量390公斤/亩,农户获赔概率55%);情景三:低风险环境(保障产量330公斤/亩,农户获赔付概率27%)。结果表明:1)农作物单产概率分布函数的选择对最终结论不造成影响;2)低风险环境下,提高保额会降低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高风险环境下,提高保额会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五、结论

首先,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能只关注提高农业保险保额或扩充保险责任,而应该从农业保险合约设计的角度进行整体考量。

其次,按照中国现有农业保险合约,保额和农户能否获得农业保险赔付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变量,提高保额不一定能够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第三,相比于保额,相对免赔率和分阶段赔付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要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升5个单位,需要降低相对免赔率35%,或提高分阶段赔付系数20%,但实现同等目标需要将保额提高至少55%。

第四,分阶段赔付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在实践中难以严格执行,建议取消或参照美国农业保险中的“补种安排(re-planting)”条款进行调整,这是现阶段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克1  何小伟2  肖宇谷3  张峭1 作者单位: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3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7期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