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完善监督执纪网络 斩断窃取奶酪黑手

[ 作者:山夫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08 录入:吴玲香 ]

云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困难多、任务重、时间紧,慢不了、拖不得、等不起。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打起了困难群众的“歪脑筋”,不作为、乱作为。日前,云南12人就因为动了困难群众的“奶酪”,付出了代价。(01月05日 云南网)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手,然而个别党员干部以扶贫为“遮羞布”,却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借机向贫困群众吃拿卡要,在伤透贫困群众的心的同时,败坏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受到严肃问责理所当然。

敢动贫困群众“奶酪”者胆从何来?在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下,党员干部的纪律法规观念得到了全面强化,清新的党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个别党员干部仍心存侥幸,视严厉的党规党纪于不顾,自以为群众评低保、申报危旧房改造、扶贫资金是通过自己的权力争取来的,付出了一定的劳动就以向上级办招待等为理由,向贫困群众索要辛苦费,并对受益群众进行恐吓,致使群众不敢举报,导致个别党员干部 “歪脑筋”的胆子越来越大。

监督网络尚未巩固。由于农村分布地域广泛,监督执纪的网络还不牢靠,一线调研发现问题线索的良好风气尚未形成,基层纪检机关监督执纪点多面广,把重点放在了机关党员干部身上,对农村处在有举报才查处的状态;加之个别基层干部认为农村工作主要靠村社干部去完成,对个别干部的违规行为有听之任之的现象,因而放纵了个别基层干部的行为。

治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要提升政治站位。因为基层“微腐败”挫伤的是党的肌体,伤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感情。因而要把党纪党规的日常教育与警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党纪法规的底线思维意识,增强执行党的政策的政治自觉,铭记初心,牢记使命。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问题整治为契机,把一线调研发现问题线索与公布举报电话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警示党员干部始终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公正用权,抵制私心,把党的政策原汁原味地落实到群众的手中,激发群众致富奔康的激情。

(作者单位:盐亭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