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破解“扶贫腐败”需打好“预防针”

[ 作者:魏露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06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重庆市巴南区纪委在《巴南日报》“风清巴南”专栏通报的几起侵害群众利益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在全区反响强烈。(12月3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扶贫腐败不仅仅是脱贫攻坚上的大敌,这种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更是让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让扶贫的路更加艰难,赢得群众信任的过程也更加不容易。

那么,扶贫腐败问题是怎么出现的?是纪律还不够严明?是监督力度还不够?是扶贫的制度还不完善?显然这些问题是有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缺乏了“预防针”。

面对“扶贫腐败”憎恨之后就是处分,但是这只是震慑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从源头上开始,从打好防治“扶贫腐败”的“预防针”开始。

那么,该如何来打这个“预防针”呢?显然需要通过思想上的教育,让干部能够坚守信仰宗旨,而不在“诱惑”的面前缴械投降,更需要利用好正反面教材,对扶贫干部进行宣传,才能让扶贫干部多了一份警惕之心。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破解“扶贫腐败”问题的出现,就需要从扶贫工作的开始到结束都能够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扶贫干部对了为民心思,少了为己想法,自然能够远离触碰“高压线”的危险。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