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杜绝扶贫腐败要从内到外双管齐下

[ 作者:斐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9 录入:吴玲香 ]

“如今我们村的扶贫资金发放都能按时到位,脱贫的步伐加快了!”日前,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同合村一位七旬老人告诉记者。巴马县坚持挺纪在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11月28日 人民网)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都是各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由此可见,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家花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对这方面进行支持。但这大量的资金对某些人来说无疑是种诱惑,不止广西,全国多地也查处了多起扶贫领域涉嫌违纪事件。可以看出,扶贫腐败的现象频繁,问题严重。

增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打击力度,做到“不敢贪”。一经发现有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惩不贷。国家下拨的扶贫资金,可以说既是脱贫攻坚战的“保障钱”,也是贫困村民的“保命钱”,分分钱都是用在刀刃上的,容不得任何人动手脚、玩猫腻。然而,就有部分干部存在侥幸的心理,对扶贫资金动起了歪脑筋,这就会出问题。对于这样的必须出重拳,综合运用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督查督办等手段,充分结合群众监督、社会监督。通过依法查处和预防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努力确保脱贫攻坚期内职务犯罪不发生、少发生,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真正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做到“不想贪”。单靠监管部门这属于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的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笔者认为首先个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其次,还要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学习党的指导思想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

扶贫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大局,关乎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情深。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力度和监管打击力度,做到标本兼治,从内外杜绝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半点马虎和差错。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政府新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