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清波:市场化激活乡土人才一池春水

[ 作者:李清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3 录入:王惠敏 ]

“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既是乡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笔者认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用市场化手段配置乡土人才,是破解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供需不平衡等难题的“金钥匙”。

推动两个主体到位。推进乡土人才市场化配置,自然离不开乡土人才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首先要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和扶持机制,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高效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平,吸纳更多的乡土人才就业。其次要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拓展为乡土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最后要准确把握个性化消费的趋势,放飞乡土人才“自己当老板”的梦想。增加乡土人才供给的核心是使乡土人才成为“社会化人才”。要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新体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营造不看学历看实绩的用人环境,切实消除限制乡土人才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枷锁”和思想束缚。

职称评定提升地位。凝聚在乡土人才身上的民间传统技法、现代实用技术等,是乡土人才相对于一般劳动力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的职称评定体系为用人单位科学评估乡土人才技能技艺提供参考依据。要注重建立以技能鉴定制度为载体的职称评定制度,立足当地发展定位,制定科学评定标准,组建由用人单位参与的考评员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职称评定工作。

市场中介牵线搭桥。公益性乡土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应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引导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对内提供信息交流、法律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对外代表群体发声,维护乡土人才切身利益。

政府找准角色定位。在推动乡土人才市场化配置进程中,政府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宏观调控上,多做一些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总体规划,设立乡土人才专项发展基金,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引导中小企业在乡土人才聚集区设厂,优先招录乡土人才;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乡土人才市场规范运行。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组织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河北共产党员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